2022年12月15日 星期四
培养有教育情怀的师范生
马多秀 郭耀扬

    教育部等八部门近期印发的《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指出,高质量教师是高质量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师范生是未来的教师,师范生培养质量决定了未来教师质量。培养有教育情怀的师范生是师范院校提高师范生培养质量的必然选择。

    师范生教育情怀是什么

    2017年10月,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对中学教育、小学教育、学前教育等提出的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中,毕业要求均为“一践行三学会”,即践行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和学会发展。其中,践行师德包含师德规范和教育情怀两个方面。对教育情怀的要求是,“具有从教意愿,认同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专业性,具有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具有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尊重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朱小蔓提出的情感性师范教育的主张,呼吁要关注师范生情感能力培养。把教育情怀作为师范生毕业要求,就是对师范生情感人文素质的关注和重视。

    教育情怀是师范生对待教育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是出自本心的道德自觉,在师范生专业素养结构中居于核心地位,对师范生专业成长能够发挥提供动力源泉、指引价值方向和奠定智慧基础的作用。首先,拥有教育情怀的师范生会具有较强的从教意愿,愿意在毕业后从事教师职业,并对教师职业的意义和价值有较高的认同感。其次,拥有教育情怀的师范生将来能够以饱满的热情投身教育事业,潜心钻研教育教学问题,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再其次,拥有教育情怀的师范生具有高度的教育责任感,乐于与学生相处,能够引导学生全面成长和健康发展。教育情怀本身存在深浅之分,师范生的教育情怀越深厚,他们越能够专注于专业学习和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也意味着具备了成为合格教师的基本条件,并为将来成长为优秀教师乃至教育家型教师奠定了基础。

    为什么要培养师范生教育情怀

    201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考察时强调,“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要求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做“四有”好老师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教师的期待,也是对师范生培养提出的重要标准和要求。“四有”好老师必然拥有教育情怀,拥有教育情怀是成为“四有”好老师的必备条件。而且,深厚的教育情怀是教育家型教师的典型特征。师范院校要重视和加强师范生教育情怀的培养,一方面,能够实现师范生培养目标,不仅满足师范专业认证的条件和要求,也是为培养高质量教师队伍奠定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能够帮助师范生职前确立职业理想,树立终身从教的愿望和志向,在未来教师职业中实现自身的生命意义和价值,并具备成长为优秀教师乃至教育家型教师的基础和条件。

    当然,培养师范生教育情怀也是教育现实的迫切需要。我国长期以来存在城乡发展不均衡问题,国家为促进乡村教育发展先后出台了多项乡村教师补充政策,包括公费师范生、优师专项等政策,基本上采取的是政策干预路径,师范生乡村从教意愿应得到进一步强化。要加强和重视师范生教育情怀的培养,让他们真正地认识和理解我国当前教育的现实状况,培养他们社会担当的责任意识和精神。此外,部分教师仍存有职业倦怠,甚至“虐童”“不当体罚学生”等现象,导致教师自身生命状态低落和精神价值迷失,致使学生生命得不到关照和呵护,这更迫切地需要在职前阶段关注和重视师范生教育情怀的培养,让师范生获得职后专业成长的持续力量,对教育葆有持久热情,经常性体验到教育幸福感,并在教师职业中实现自我价值。因此,承担培养师范生责任和使命的师范院校,培养有教育情怀的师范生不仅是师范专业认证的必需,更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实现强师计划目标的必需。

    如何培养有教育情怀的师范生

    情感是不能命令的,所以,在培养师范生教育情怀过程中,不能使用强制手段,而是要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通过阅读、榜样和体验等情感机制,帮助师范生内在地生成教育情怀。

    第一,让师范生阅读教育经典名著,在与大师对话中领悟教育的真谛。教育经典名著是经过历史检验、被证实具有价值的精神财富,能够帮助师范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启迪心灵和丰富智慧。教育是人类一项特殊的活动,从古至今,无数先哲对此进行探索和追问,他们思考和实践的结果凝结成了一部部教育经典著作,如《学记》《论演说家的教育》《爱弥儿》等。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工作了32年,撰写了50余部专著、600多篇论文和1500多篇教育寓言的著作等,被誉为“活的教育学”,其著作尤其适合师范生阅读。学习这些著作可以帮助他们体悟苏霍姆林斯基对儿童深沉的爱,感悟教育家高尚的精神世界,激发他们从教的热情和树立从教的信心,帮助他们理解和领悟教育的真谛。

    第二,启发师范生以教育名师为榜样,在向名师学习中激活教育的潜能。师范生是未来的教师,教师队伍中的教育名师是他们学习的楷模和榜样。人民教育家于漪70年来扎根上海基础教育最前沿,致力于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推动全国语文课程教学综合性改革,被誉为“精心育人的一代师表,潜心教改的一面旗帜”,她“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的精神不仅感染着年轻教师,而且为师范生未来从教树立了学习榜样。此外,享誉全国的多位教育名师的教育改革和实践同样充满着教育理想的光辉,是师范生教育情怀和教育智慧之源。总之,教育名师都具有高尚的师德、精湛的艺术、丰富的智慧,向教育名师学习能够激活师范生的教育潜能,激发他们的教育热情。

    第三,为师范生提供教育实践平台,在真实教育情境中增强教育体验。实践教学是师范生培养的重要途径,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进行的实践教学,有助于师范生了解教育实际状况、增长教育知识及能力等。特别是为乡村学校输送师资的师范生培养以及优师专项师范生培养,尤其要重视教育实践环节。大部分师范院校都设在城市,缺乏深入乡村学校进行常态化教育实践与体验的机会和条件,在一定程度上会致使师范生在情感上对乡村比较淡漠,毕业后也就不愿意到乡村任教。所以,师范院校要高度重视师范生培养中的教育实践环节,为师范生创造和提供教育实践平台,让他们在教育实践中深化对教育的理解和认识,体验和感悟教育的奥秘。

    (作者单位系宝鸡文理学院教育学院,马多秀系宝鸡文理学院教育学院院长、教授,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部农村教育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本文系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一般项目“新时代乡村教师教育情怀及其培育研究”[BEA210117]成果)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