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围绕“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工作主线,紧密对接国家和山东省重大发展战略,主动服务“交通强国”“交通强省”建设。通过加强思想引领、优化培养体系、创新培养模式、提升导师水平、强化科研赋能、严抓过程管理等一系列举措,不断推动学院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内涵发展,培养和造就了一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创新型交通运输类工程技术人才,为交通强国和交通强省战略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
坚持立德树人
加强思想引领
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研究生培养教育全过程。坚持“四为”方针,完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按照培养规模配齐建强研究生辅导员队伍,选聘一定数量的研究生德育导师和青年博士辅导员,建立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之间的工作协同机制,加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职业规划和就业创业服务,将思想引领和价值塑造有机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引导广大研究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使命担当。坚持党建引领,以培育创建山东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为牵引,不断强化研究生党建工作,选优配强研究生党支部书记,实施“人才培养、上岗服务、协同发展”研究生支部党建工作法,充分发挥研究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参与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和研究生党员标兵培育申报,提升研究生党建工作质量,推动党建工作与研究生培养深度融合,教育引导广大研究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学院研究生中党员占比达到26%。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深度挖掘各类研究生课程中蕴含的思政资源,在20余门专业核心课授课中融入“交通强国”、交通法制、“双碳”目标等思政元素,突出研究生教育教学特色,凝练打造特色培养方向,持续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获批两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3项校级以上课程思政改革项目,加大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和教材建设力度,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近年来,两名研究生被评为全国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个人,1名研究生被评为山东高校十大优秀学生。
对接国家需求
优化培养体系
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科教兴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学院坚持“四个面向”,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发展,主动对接交通强国、碳达峰与碳中和、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相继开辟了新能源汽车能源与动力系统、新能源汽车线控底盘系统、智能网联技术、智慧交通等特色培养方向,优化课程体系,加快培养高素质创新型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学院成立了与行业企业深度融合的研究生教育教学指导专家委员会,定期分析研判学科发展趋势和行业企业实际需求。积极融入国际工程教育认证的OBE理念,对研究生培养方案实行两年一评价、四年一修订,并通过问卷调查、毕业生座谈、行业企业专家座谈、用人单位实地调研和行业企业专家咨询等方式,充分听取各方面对人才培养的意见建议,持续优化研究生培养方案,使人才培养能够适应国家战略发展和行业产业发展需求,从而提高人才培养对产业发展的适应性和竞争力。学院的研究生培养质量获得社会和行业的高度认可,近两年研究生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
加强产教融合
创新培养模式
学院坚持深化“科教+产教”双融合,积极与地方政府部门和行业企事业单位进行对接,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深度融合行业的实践经验和社会资源,合作共建研发机构,形成了以需求为导向的科教融合育人长效机制。在地方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支持下,依托学校和学院的设备平台与人才智库,与相关企业、科研院所联合共建了优质教学科研实践基地和研究生工作站。在融合过程中,实时对接各学科专业领域研究热点和企业技术需求,采用校企协商、学科论证和学生自主认领相结合的方式,探索与企业紧密合作的模式,制定研究生企业实践锻炼计划和硕士论文研究计划,实现了专业理论教育与实践技能训练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近年来,学院先后与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山东省交通科学研究院、山东唐骏欧铃汽车制造有限公司、雷沃国际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等30余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其中,与唐骏欧铃汽车制造有限公司、雷沃国际重工共同建立的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获批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唐骏欧铃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还获批省级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
注重团队培养
提升导师水平
研究生导师队伍作为研究生培养工作的主体,对研究生培养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学院高度重视研究生导师师德师风建设和能力提升工作,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创新工作举措,着力提升导师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组织实施“团队带头人培育计划”,综合考虑师德素养、学术视野、业务能力等要素,选拔一批导师团队带头人,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依托“团队带头人培育计划”,由团队带头人定期分析总结导师团队中教师的个性化发展需求,逐步优化导师团队长期发展规划与考核评价机制,探索建立研究生导师团队内部人员和不同研究团队之间的协同合作机制;持续落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培育方案,以“质量、贡献、绩效”为评价导向,建立班子成员分学科负责制的科研项目和标志性成果培育方案,督促提升团队教师理论问题提炼和科技攻关能力;结合专业需求,与企业建立双向互动机制。推行“一人双岗”计划,着力提升教师产业实践和服务社会能力。修订完善研究生兼职导师聘任办法,选聘同领域的知名专家和优秀企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导师。目前,学院已打造形成了包括新能源汽车能源与动力系统、智能网联技术、智慧交通在内的7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导师团队。近年来,学院导师(团队)先后获批国家项目27项、省级项目94项,到账科研经费1.3亿余元,入选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山东省泰山学者两人、山东省教学名师1人、山东省优青1人,1人获“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荣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22项、省级研究生优秀指导教师7人、优秀导学团队1个。
强化科研赋能
提升科创能力
学院深刻把握培养提升研究生科研和创新能力的新要求,着力构建了以研究生为中心、以科研项目和科技竞赛为牵引、以高素质导师团队为保障的“三位一体”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模式。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建设,以学科前沿、文献检索、论文写作规范等课程为抓手,采用“团队模块化”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每名教师个人的科研优势,提升研究生的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3年来获省级研究生优秀成果奖7项。邀请各学科领域知名专家,不定期举办面向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的系列高质量学术报告会,全方位扩展研究生获取专业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实施科技创新项目化管理,提升学生的项目组织和管理能力,充分挖掘研究生创新潜能,为学生参加各类科技创新竞赛提供指导支持,近3年在“华为杯”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国智能汽车大赛、全国研究生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意设计大赛等各类创新科技竞赛中累计获得国家级别奖励63人次、省级奖励22人次,在2022年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中获得一等奖。依托学院建设的优质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持续加大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力度。近年来,学院两名研究生获全国“工程硕士实习实践优秀成果获得者”荣誉称号。
严抓过程管理
提高培养质量
学院立足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交通运输类工程技术人才,持续加强各培养环节的管理与监督。高度重视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制定《研究生教育教学督导工作条例》《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关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实施意见》等规范性文件。注重发挥教学督导在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作用,对研究生论文开题、中期检查及学位论文答辩等各项工作进行检查、监督和指导。强化开题环节管理,设置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报告审核环节,实施“末位审核制”,规定开题成绩后10%的学生修改3个月后经导师审核才允许重新开题。在论文答辩环节,除增加参加学院集中论文答辩的学生比例之外,严把学位论文质量关,努力提升校内预审水平,切实提高送审前的论文质量。通过抓好各环节的管理,对学位论文进行严格把关,学院研究生培养质量得到很大提高。近年来,学院研究生先后获省级优秀博士论文1篇、省级优秀硕士论文6篇,校级优秀博士论文1篇、校级优秀硕士论文8篇,自山东省实行硕士学位论文抽检以来,从未出现“存在问题学位论文”。
(蔡清吉 李波 张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