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3日 星期二
“三阶递进 四位一体 五维融合”
——长江大学深化油气地质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胡明毅 杨全辉 李强 张晨露

    “野外地质实习过程中有的山很陡,路很长,但是人比山高,脚比路长,我要学习石油精神,像老一辈地质学家一样,克服困难,吃苦耐劳,跑好每条路线,画好每个剖面……”长江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学生李文婧在“油气地质野外实习”野簿中记录了自己的心声。野外实践教学是长江大学油气地质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重要的环节。“建立科学完备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是油气地质类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院长胡明毅介绍,随着油气资源勘探开发难度日益增大,国家对油气地质类人才的知识和技术,尤其是实践动手和创新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

    按照“重品德、宽基础、多实践、强能力”的人才培养理念,长江大学依托资源勘查工程等油气地质类专业多项教学研究和质量工程项目,历经十余年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三阶递进”实践课程体系、“四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五维融合”实践教学平台。

    形成“三阶递进”实践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建设是人才培养的基础,遵循“兴趣与基础、思维与综合、拓展与创新”的人才成长规律,邀请企业专家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兼顾大类培养需要和专业培养特色,聚焦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培养,全面优化油气地质类专业实践课程内容,增大实践学时比例,形成了基础、专业、创新“三阶递进”课程体系。实践实训基地是课程体系的支撑,依托油气勘探开发湖北省实验实训示范中心,学院构建了以专业基础课程实验、课间实习为主体的地学专业基础实践课程群,激发学生兴趣,夯实专业基础;依托江汉油田国家大学生实训基地、校企联合实训基地和虚拟仿真平台,构建了包含课程设计和实习实训的专业实践课程群,训练学生思维,提升专业能力;依托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高水平科研平台,构建了包括大创项目训练和专业学科竞赛的创新实践课程群,助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三阶递进”实践课程体系,既尊重了人才成长规律,又满足行业发展需求,支撑了现代地学人才培养的要求。

    建立“四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

    “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苦干实干、三老四严”是一代代石油人继承和弘扬的革命精神与优良传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地球科学学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弘扬石油精神,并将其融入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学石油、爱石油、奉献石油”的责任与担当;采用“以实为主、虚实结合、以虚助实”的实训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深度实施校企合作,聘请企业专家为实践指导教师,围绕现场实际问题,开展相关实践教学,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将学科前沿问题引入大创项目、毕业设计、学科竞赛等环节,引导学生通过科学实验、项目研究,探索科学真理的实践精神。以此构建思政融合、情景体验、工程训练、项目研究“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实现了知识传授、价值引领的有机融合,提升了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

    构建“五维融合”实践教学平台

    搭建实践教学平台是改革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有力保障。学院通过校企、校地、校校多维协同,建设岩矿实验室、三峡地层标本长廊、课间实践基地等基础实践平台;建设油气成藏实验室、地球物理勘探实验室、油气地质虚拟仿真实验室和野外实习实训基地等专业实践平台;依托“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国内“双一流”建设学科,建设湖盆沉积模拟实验室、钻井实验室等专业特色创新实践平台。此外还建成以国家实习实训基地、湖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多个专业特色实验室为核心的油气地质类实践教学平台。构建形成了“理论与实践教学相融合、校内与校外实践相融合、虚拟仿真与现场实地实践相融合、科学研究与实践教学相融合、学科竞赛与实践教学相融合”的“五融合”实践教学平台。

    培养一批优秀油气地质人才

    通过多年的改革与实践,长江大学油气地质类专业人才培养取得丰硕的成果。近4年累计培养油气地质类专业毕业生3000余人,近500人次在各类专业竞赛中获得佳绩。

    学生在校期间深度参与创新创业,参加人数比率超过80%,受益颇丰。通过创新实践,学生专业素养及实践能力得到很大提升,在《Earth- Science Review》《石油勘探与开发》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该院沈晨曦等3名学生获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一等奖,宋昊等5名学生获第五届全国油气地质大赛一等奖,罗慈航获第十一次李四光优秀本科生奖。

    据统计,学院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6%以上,近50%的毕业生服务于油气地质行业,近30%的学生被国内知名高校录取。大批毕业生迅速成长为单位的技术骨干,获用人单位高度评价。

    产出一批标志性成果

    改革实施以来,一大批标志性成果落地开花,长江大学建成国家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室2个;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勘查技术与工程获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通过国家工程教育认证;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地质学、地球物理学4个本科专业入选国家一流专业;“沉积岩石学”“地震勘探原理”“生产测井原理”获批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地震勘探原理”获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沉积岩石学”“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普通地质学”获批湖北省一流本科课程;地震勘探课程教研室获批国家虚拟教研室,石油地质教研室、基础地质教研室、测井信息工程教研室、地球物理勘探教研室获评湖北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地球科学学院党委荣获湖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何幼斌等4人获批湖北省教学名师,出版教材20余部,发表教研论文50余篇。

    产生良好示范和辐射作用

    建设成果与实践育人模式多次在中国石油高校地学联盟、全国地质类工科院长论坛、中俄高校联合会议等平台宣讲交流,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等十余所高校吸收借鉴学校经验并开展实践教学改革,形成的人才培养经验对行业产生较强辐射。建成的湖盆沉积模拟实验室和油气成藏实验室等实行开放式管理,与相关高校及科研院所共享,获得了良好的社会赞誉;建成的“长江三峡地层标本长廊”在国内引起了普遍关注,先后有涂光炽、孙枢、刘宝珺、田在艺、赵鹏大、殷鸿福等16位院士参观题词并给予高度评价,目前每年接待社会及行业人员参观学习超20批次,受益超过1000人,获得良好社会声誉。

    (胡明毅 杨全辉 李强 张晨露)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