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大格局。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党建育人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为根本出发点,在充分调研厘清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五个方面的系统性设计和实证性研究,形成了基于“五合”的人工智能专业课程思政模式。“五合”的核心理念是:以契合的思政目标为引领,以政课融合的思政元素为导向,思政教学与课程教学相配合,思政资源与课程资源相聚合,思政效果评价与教学效果评价相结合,开展“五位一体”的课程思政模式实践。
思政目标与课程性质相契合
遵循思政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将课程思政教育全面融入各类课程教学,在专业课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实践创新、精益求精的精神和踏实严谨、吃苦耐劳、追求卓越的优秀品质,将价值导向与知识传递相融合。
以人工智能专业课程为依托,选取主要专业课程,通过课程学习和实验实践讨论,帮助学生树立对个人、社会、国家、世界的正确认知,提高人文素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专业课教学中将思政教学目标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相融合
课程思政是对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丰富与拓展,其突出的特点就在于融合性。它不是增设一门课程,而是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把思政教育元素潜移默化地融入课堂教学各个环节,最终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
以人工智能人才市场需求为依据,修订乃至重构人才培养方案,在各专业的课程标准、实习实训标准和毕业设计标准等方面对思政元素提出明确的要求。将专业课程作为载体,建立思政教学体系,将思政教学目标渗透性地融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人工智能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模式。通过“设计—实践—评价—反思—改进”这一循环体系,从学生、教学和课程三个层面展开课程思政建设。创新课堂模式,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应用。
思政教学与课程教学相配合
教学方法的创新是实现课程思政与教学内容融合目标的必然选择,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教学策略和教学过程,一是要对课前、课中、课后各教学过程中的专业课教学内容、思政教学元素及相应教学方法进行精心设计,拓展课堂教学的宽度、深度和温度;二是要通过情境化、形象化、故事化、游戏化、幽默化、启发式、互动式、讨论式、探究式、案例式等方法巧妙地将思政元素化入专业教学,实施画龙点睛、专题嵌入和元素化合等多种形式的思政教学与专业课教学相配合的教学方法;三是发挥教师的专业优势,将专业资源、行业资源和企业真实案例资源转化为形象直观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借助慕课、微课、网络课堂等信息化手段打造“线上+线下”的混合式高效课堂模式。
坚持同向同行、润物无声的原则,通过专题嵌入、元素化合等方式,利用信息化手段,探索启发式、研讨式、案例式等学生为主体的改革,实现专业课“画龙”、思政课“点睛”。例如在人工智能专业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视频信息或者有趣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前沿人工智能案例中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及体现的“工匠精神”“勤劳品质”等,这都是“点睛”的作用。尤其是对近代的人工智能技术分析,其中的文化精髓也值得挖掘,达到活跃课堂气氛和感受文化魅力的作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思政资源与课程资源相聚合
为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有效挖掘思政教育资源,充分发挥课程教学主战场力量,掌握意识形态的引领权,引导学生将个人专业发展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相融合,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组织师生积极合作,分组讨论,挖掘、梳理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如数据标注过程需要工匠般的精雕细琢,其中蕴含的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正是当今技术人才所应具备的优秀品质。
此外,引入互联网优质项目资源、网络学习平台的同时,建设融入思政元素的在线课程、编写融入思政元素的新形态教材等。依托产教融合平台、智能物联技术与应用协同创新中心等开展人才培养、技术研发和社会服务等,达到产学研育深度融合。
思政效果评价与教学效果评价相结合
考核评价是有效的监督方式,考评体系要为落实“五合”课程思政改革提供有效支撑。在把握政治方向和专业知识的前提下,将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教学成果相结合,制定评价标准。评价标准既包括对教师的考核,又包括对学生的考核。组建专业的考核评价队伍,对教师落实“五合教学法”的实际情况进行鉴定评价。同时构建基于学习成果、学习过程的多样式评价模式,制定多方位、多维度综合反映学习结果的考核方案,使学生的考核结果有据可依。
基于“五合”的人工智能专业课程思政模式,即坚持思政目标与课程性质相契合、坚持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相融合、坚持思政教学与课程教学相配合、坚持思政资源与课程资源相聚合、坚持思政效果评价与教学效果评价相结合,构建了思政与专业“五合”的德育模式,以项目教学引导学生达到预期学习效果。
(钱月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