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完善学校管理和教育评价体系,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推进教育数字化。结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文件精神,周口师范学院文学院围绕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考核指标,结合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特色,凝练出“读、写、诵、演、讲”五位一体的实践育人模式,打造以读书工程、文集工程、经典诵读、话剧公演、课堂大赛为核心的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特色品牌,探索出基于师范专业核心素养的过程性评价体系。
“读”,即读书工程。文学院针对汉语言文学和历史学师范专业学生,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定的《大学生必读书目100本》等为基础,分别遴选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必读书目200本》及《文学院历史学专业必读书目200本》。将“专业导读”“作品导读”课程纳入人才培养体系,课下要求撰写读书笔记,结合期中、期末检查考核,完成学生第一、二学期读书笔记分类甄选归档,作为“五位一体”评价体系中的第一项指标。“读书工程”自2016年实施以来,覆盖两个专业共5届近2000名师范生,培养了学生高雅情趣,涵养了学生优雅气质。
“写”,即文集工程。主要针对师范专业大二学生,要求每名学生在第三、四学期进行文学创作训练,将自己的作品自行编订成册,自己设计封面,交由指导教师审阅评点,选出优秀作品集,在教师指导及作品评选过程中完成师范生书写能力素养的评价,成为五位一体评价体系中的第二项指标。文集工程自2008年实施以来,文学院培养的师范生通过本项活动撰写各类题材文章5000余篇。2011年学生创办《文影纵横》杂志,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写作兴趣。
“诵”,即经典诵读。由文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专家、教师结合小学到高中的语文统编教材,从浩如烟海的文学经典作品中遴选出150篇公认的经典作品,编成《文学经典作品》,让师范生诵读,在第三、四学期以“课前十分钟诵读活动”为考核载体,对学生经典诵读进行检测,同时举办经典作品诵读大赛,以长效检测和周期活动结合的方式评测学生诵读能力,形成五位一体评价体系中的第三项指标。经典诵读自2015年实施以来,结合文学院汉字听写大赛、文学院朗诵比赛等学生竞赛活动,提升学生口语表达能力。2016年在天津卫视大型互动招聘节目《非你莫属》中,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金宇鑫以出色的表现获得9位高管的青睐。
“演”,即戏剧公演。由汉语言文学和历史学专业带头人从经典话剧或历史剧中每年甄选两部,在第五、六学期排演并在全校公演,以此检验学生综合能力。戏剧公演每一届以专业汇报演出的方式开展,依据学生特长喜好进行分组,并以所在分组的设计、文宣等方案以及表演效果等进行分类考核,对学生特长及天赋进行深挖提升,形成五位一体评价体系中的第四项指标。戏剧公演自2015年开展以来,先后排演了《秀才与刽子手》《恋爱的犀牛》《暗恋桃花源》《驴得水》《获虎之夜》《赵氏孤儿》《红岩魂》等剧目,在河南省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文学院师生原创新编历史剧《救孤》荣获剧目创作类一等奖。
“讲”,即讲课实践。文学院以办好师范教育为第一职责,将培养合格教师作为主要考核指标。文学院在第七、八学期,开展师范生技能实践月活动,并以全员参加,全员参评,完成学生师范专业毕业前的合格考评,由此形成五位一体评价体系中的第五项指标。同时选拔优秀师范生,以河南省高等学校师范毕业生教学技能大赛为抓手,狠抓大学生教学技能训练,通过比赛提升学生讲课能力,提高专业知名度和社会认可度。河南省共举行了18届师范生教学技能大奖赛,18年来文学院学生共获得29个一等奖,2016年以来学生获得11个一等奖。2020年,文学院毕业生毛宇冉、王丽珂、郑晶荣获河南省第18届师范毕业生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毛宇冉和王丽珂分别获得了小学语文学科和中学历史学科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
“读、写、诵、演、讲”五位一体实践育人模式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培养目标贯穿全过程。在这个评价体系中,“读书工程”“文集工程”“经典诵读”“戏剧公演”“讲课实践”以不同学期分阶段、有侧重地完成对师范生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关键指标的有效评价,同时,通过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及反馈情况,实现人才培养的动态完善机制。目前依托该核心素养过程性评价体系,学生在“读、写、诵、演、讲”各个方面参与教师科研项目38项。学生获得国家教师资格证比例为79.67%。近三年来,学院获省部级奖励100余项,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92%以上。麦可思近三年数据调查显示,90%以上的用人单位认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综合素质较高、能很好地胜任工作。
(作者系周口师范学院文学院院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