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08日 星期四
非遗鱼灯进校园
本报记者 方梦宇 通讯员 田超 郭梦
安徽师范大学社会实践团队在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宏村实地体验“舞鱼灯”非遗民俗表演。康佳 摄
“非遗鱼灯”项目牵头人余涛(右)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解鱼灯文化传统及制作。李长成 摄
学生在编制鱼灯骨架。陈谊 摄
学生在合作完成鱼灯的糊纸环节。李长成 摄
学生在为鱼灯勾勒鱼鳍线条。 陈谊 摄
学生在为鱼灯上色。 陈谊 摄
“非遗鱼灯”节目主创教师王云辰(左一)指导参演学生练习鱼灯“游动”动作。邹心成 摄

    近日,在安徽师范大学第51届田径运动会开幕式上,一幅幅活灵活现的鱼灯国画惊艳全场。伴随着动听悦耳的旋律,一只约5米长的大鱼灯领着80只小鱼灯,在波光粼粼的舞美映衬下,时而聚拢,时而嬉戏,宛若奇幻梦境。这是徽州特色民俗体育形式——舞鱼灯,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舞鱼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我非常自豪能为传承和弘扬非遗文化贡献一份力量。”参加表演的安徽师大2021级体育学专业研究生李娟说。

    这学期开学以来,李娟大多数时间都泡在体育馆,从了解鱼灯的历史到动手制作鱼灯,再到创意编排节目,忙碌而充实。她深有感触地说,自己在这项民间传统体育活动中受到了德智体美劳全方位的深度教育。

    为了制作出原汁原味的鱼灯,安徽师大组织师生专程向此项技艺的非遗传承人求教,并请他教学生制作鱼灯。学校体育学院、美术学院学生通力合作,历时一个多月,亲手制作了81只鱼灯。

    多年来,安徽师大体育学院副院长余涛致力于推动民俗体育进校园,依托高校资源助力非遗文化传承、发展。他组建团队深入农村进行实地调研,不断挖掘民俗体育文化与高校体育的结合点。本次鱼灯表演的创作灵感就来自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汪满田村的民俗鱼灯。

    每年暑假,安徽师大体育学院都会组织教师前往省内不同地方探访民间传统技艺。“学习技艺不是目的,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内在精神才是我们的真正期许,以技培德、以德育才方为高校体育课程育人的关键所在。”余涛说。

    “我们要充分利用课堂主渠道作用,让学生了解非遗文化、习得传统技艺,逐渐形成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喜爱和认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想认识、动手能力、专业水平都能够得到提升,有利于青年一代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余涛进一步说。

    “我们将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积极探索优秀传统文化有效融入思政教育的实践路径,让优秀传统文化真正‘活’起来、传下去。”安徽师大党委书记胡朝荣说。

    (本报记者 方梦宇 通讯员 田超 郭梦)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