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甘肃省定西市岷县秦许乡鹿峰村,一路绿树环绕,水流潺潺,花香四溢。在岷县天谊中蜂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里,一群群忙碌的蜜蜂,穿梭其间嘤嘤飞舞,今年28岁的合作社负责人杨朝锋正在和村民收蜂、摇蜜,脸上洋溢着笑容。“多亏了甘肃农业大学的驻村帮扶工作队和专家教授,手把手教我们养蜂,让村民们尝到了甜头。”杨朝锋开心地说,大家的“钱袋子”鼓了起来,日子越过越甜蜜。 鹿峰村地处岷县中部,地理位置偏僻,曾是国家级深度贫困村。近年来,甘肃农业大学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立足当地资源禀赋,通过强化科技赋能,聚焦产业难点“解决链”和产业发展“培训链”,驱动特色种养殖产业发展壮大,探索走出了一条致富增收的新路子。 甘肃农业大学驻鹿峰村第一书记兼帮扶工作队队长陈博介绍,鹿峰村依山傍水、水草丰沃,村民素来有养殖牛羊的传统,可多年来因产业规模小、养殖方式粗放,带来的收入并不可观。如何守护好绿水青山,将资源和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发展路上不能没有“领头羊”!在工作队帮扶下,村民曹孟富带头成立了岷县永顺禽畜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队定期邀请专家团队深入“田间地头”,不断提升村民们的养殖技术。同时,通过调整青贮玉米增产品种,完善青贮饲料规模化加工,打通固废生产有机肥的循环生态农业壁垒,提高了产业竞争力。 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帮扶工作队一边化身“技术员”、一边化身“推销员”,有效解决了产品销路问题,坚定了村民增收致富的信心。2021年,在工作队的“穿针引线”下,曹孟富的合作社与县上牛羊定点屠宰企业签订了牛羊批量采购合同,每年预计完成1600只羊和200头牦牛的供应。 “下一步,我们要帮助合作社进行基础设施标准化改造,建成2000只以上的育肥牛羊的标准化养殖社,形成‘公司+合作社+基地+脱贫户’管理经营模式,实现长期稳定供货。”陈博说。 当地传统的中药材种植也被挖掘出更多的致富潜能。陈博介绍,这些年,鹿峰村中药材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1000亩左右,工作队通过邀请专家多频次地进行种植技术培训和指导,使合作社不断深化中药材加工。市场销路打开了,中药材的效益越来越好。工作队还积极协助合作社尝试中药材网络销售,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活水源头。在甘肃农业大学精准帮扶的要求下,连续两届工作队员在鹿峰村通过找准产业方向、培育带头人、创新帮扶模式,在“山”“水”上做文章,在人居环境、富民产业上下功夫,不断激发富农产业新动能。 几年间,昔日“一穷二白”的“落后村”华丽转身。如今,秀山丽水、清风绿水成为了鹿峰村发展生态经济的“强大引擎”,一个个以中药材、牛羊为主的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家家户户“有事做、有收入”,不仅实现了资源共享、抱团发展,也拓宽了群众增收致富的渠道。2018年以来,村民人均纯收入从3200余元增长到一万余元。 这两年,工作队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建设新时代的乡风文明上,借助村级党建文化阵地,挖掘农耕文化中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和道德规范,用“乡韵”浸润村民。每年暑假,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进村入户”,积极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惠农政策宣讲、“两山”理论践行等志愿服务活动,不断提升村民文明素养,为鹿峰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了磅礴力量。 对于今后的帮扶工作,甘肃农业大学党委书记赵凯表示,学校将持续发挥科技、特色专业和人才优势,以特色富民产业发展为龙头,用心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