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02日 星期五
成都理工大学
弘扬攀登精神 构建文化育人体系
李燮 刘迅 何兴杰 张爱艾 杨林倩

    成都理工大学是国家首批“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学校围绕“一流的理工科大学,需要一流的人文教育”的自身主体诉求,在确保地学类优势学科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大力推进人文学科建设和优化,已形成优势学科带动新兴学科、理工学科融合人文学科、既有学科得以优势互补的学科发展格局,校园文化建设也在如火如荼地开展。

    打造一个品牌 

    彰显三层内涵

    学校深耕英雄文化,以攀登珠峰的杰出校友邬宗岳的英雄事迹打造文化育人品牌。邬宗岳是我国珠峰攀登史上的带队人之一,也是攀登珠峰的亲历者和见证人,一生为祖国的地质科考事业而攀登,最终因公殉职,被誉为“珠穆朗玛一青松”。虽然邬宗岳烈士已经牺牲多年,但是他的英勇事迹却一直被传颂至今,成为学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案例和校园文化建设的珍贵教材,也成为每年新生入学时的必修课。邬宗岳身上所体现的攀登精神包含了三层内涵:一是“不甘人后、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二是“穷究于理、成就于工”的治学理念,三是“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优良作风。这不仅是对攀登精神的准确注解,也是对学校校园文化的完整诠释。敢于攀登世界第一高峰,正是成理人“不甘人后、敢为人先”的生动写照;为祖国的科考事业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甚至不惜以身殉职,也正是“穷究于理、成就于工”的真实印证;而不怕艰难险阻,无惧恶劣环境,仍然向着峰顶冲击的壮举也充分体现了成理人“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一贯作风。如今,邬宗岳已经成为成都理工大学的一种精神符号,攀登精神更是校内校外公认的文化品牌。

    探索四条路径

    实现以文化人

    通过四条路径实现以攀登精神为内核的校园文化育人功能。一是以课程建设为支点,涵养攀登精神。学校将攀登精神植入专业课堂、思政课堂、党团课堂等教育教学单元,并将攀登精神融入通识教育、专业教学和党团培训。学校面向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开设了36门美育公选课、90余门思政课;学校党校构建分层培养、分步衔接的“四级培养体系”,加强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和党员教育培养;校团委开设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攀登班,截至目前已有100人参与培训。教师将攀登精神融于教学中,使学生不断增强攀登意识。二是以学科建设为依托,贯彻文化育人。学校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构建具有理工特色的艺术教育教学体系,广播电视学、表演入选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入选省一流专业建设点。近5年,获批国家社科(含艺术基金)18项,出版专著20余部。三是以景观打造为旨归,强化环境育人。学校为加强校园文化功能区建设,成立了成都理工大学文化传承与发展委员会,指导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学校在校园文化和校园环境建设中,特意打造了“攀登”文化区,推动校园山、水、园、林、路、馆建设,实现了使用、审美、教育功能的有机结合,发挥环境育人功能。四是以校园活动为抓手,推进全面育人。学校依托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和公共艺术教育中心,组织开展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遴选并宣传一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典型案例;积极开展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活动,深化“四史”教育,将攀登精神置于科学的理论和先进的历史文化观中教育学生。学校还实施了“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依托学生社团,打造精品社团和“大学生文化艺术节”等深受学生喜爱的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创设20余个“攀登”活动品牌。譬如,在清明节以“缅怀邬宗岳烈士,赓续攀登精神”为主题祭奠缅怀邬宗岳烈士,开展“早安成理 攀登励行”早起打卡活动、成都理工学子讲述《攀登者》故事、《理工之光》攀登主题人物访谈、《理工之光》攀登主题征文活动,举办“百年矢志跟党走 踔厉奋发永攀登”青春之韵舞蹈大赛及成理“攀登”青年宣讲会等。

    利用品牌效应

    着力六个方面

    成都理工大学充分利用攀登精神的育人功能和品牌效应,在以下六个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一是以攀登精神为主旨,思政育人结硕果。为弘扬攀登精神,学校高标准建设“四川省高校廉洁文化教育基地”育廉馆,旨在让参观者在追溯教育中的廉洁时,接受廉洁的教育,促进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树立廉洁意识,营造崇德尚廉、崇廉拒腐的良好校园文化氛围。自开馆以来,共接待133个单位3094人。育廉馆依托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探索开展廉洁研究工作,安排专人牵头研究部署相关工作,充分发挥高校理论研究优势,把科学研究、学科发展与基地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廉洁教育常态化、专业化,更好地服务党风廉政建设实践。目前,四川省高校廉洁文化教育基地开展了2022年研究专项课题相关工作,并组织校外专家进行集中评审,根据专家评审意见,拟立项16项,包括重点项目8项、一般项目8项。二是以攀登精神为核心,全面育人成体系。学校紧扣攀登精神做文章,致力于探索创新文化育人模式,从而完善学校文化育人体系。学校为加强校园文化育人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党委领导、党政齐抓,由各相关职能部门参加的成都理工大学文化传承与发展委员会,负责学校文化建设各项工作的方案规划、决策部署和组织实施等。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学校文化建设协调、联络和落实等日常工作。学校建立健全校园文化建设体制机制,充分调动全校师生参与的积极性,明确建设主体,打造得力工作队伍,广泛发动全校师生积极投身大学文化建设,大力营造校园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校内各单位明确党政正职对文化建设工作的领导责任,组织制定本单位部门文化建设方案,安排专人负责,并将文化建设纳入年终述职内容。学校还建设了高水平文化研究和教育队伍,聘请了一批校外专家学者和文化艺术名家,组成文化交流、传播及服务的专兼职队伍。学校不断完善校园文化建设的政策和措施,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加大投入,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特别是在全媒体中心、师生活动中心、校史馆、艺术馆、体育馆等文体场馆建设方面重点投入。学校着力打造成理文化IP,并实现了全媒体全网全平台矩阵式宣传,通过校报、学校网站、微信、微博、抖音、B站、微信视频号等平台全方位立体式宣传,扩大文化育人工作影响力。三是以攀登精神为驱动,科学研究上台阶。学校秉承“不甘人后、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启动“珠峰科学研究计划”,树立科研“高峰”,形成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新范式,整体推动了学校“双一流”建设。学校设立青藏高原资源环境研究院、数字胡焕庸线研究院等一批基础科学研究中心。学校依托地质一流学科,先后建立3个省级研究基地、两个省级社科普及基地和两个省级研究智库。四是以攀登精神为引导,人才培养显特色。成都理工大学弘扬攀登精神,秉承“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优良传统,在校园中弘扬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热爱学习的优良学风,使全校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就业观。学生大量就职于我国西部艰苦地区和地质、矿产、石油、核工业等行业。据统计,在我国地矿油队伍中近50%的技术骨干、核工业地质勘探队伍中约30%的技术骨干和负责人均为成都理工大学毕业生。成都理工大学近7万校友在西部24个省(区、市)的地矿、水利水电、冶金、石油、核工业、交通、铁路等艰苦行业工作,他们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献给了祖国。近3年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工作占比超过70%,高于四川省平均水平,到县级以下基层就业的占25%左右,国家和地方基层项目共计124人(含参与西部计划72人)。五是以攀登精神为内涵,校园活动创品牌。广泛开展“攀登”主题文化活动。近年来,学校组织创作了弘扬攀登精神的大型文艺作品6部,广播剧《地质百年》分别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四川人民广播电台播出;主题综艺《不忘初心跟党走 青春奋进新时代》入选“剧美天府”四川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剧目展演季,获优秀剧目奖;舞台剧《邬宗岳》获批四川省艺术基金剧本立项,入选2022年四川省高雅艺术进校园优秀剧目;朗诵《攀登》获四川省第九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朗诵作品一等奖、省级优秀创作奖;戏剧《地质人》获四川省第九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戏剧作品一等奖。在以邬宗岳的英雄事迹改编创作的电影《攀登者》在全国热映之际,学校组织全校师生集体观看并举行座谈会,开展征文活动。六是以攀登精神为主题,校园景观得优化。统筹做好校园建设整体规划。做好公园式开放型校园融入成都市公园城市总体规划和区域建设定位。科学制定校园规划,系统规划校园人文景观和文化功能区,注重体现校园建筑外观和室内设计的文化气息。加强校园人文景观建设。建设攀登主题雕塑、攀登文化景点等,组织师生参与校园楼宇、道路、景点和公共区域的规划、建设、命名和管理,建造一批宣传设施,发挥各类宣传设施的文化载体作用。

    成都理工大学围绕攀登精神文化品牌的打造,创新探索文化育人体系,并以攀登精神的三层内涵作为校园文化的价值导向,达成了全校师生的文化认同和思想共识,从而在思政教育、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专业建设、校园环境创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面向未来,攀登精神的文化品牌效应和文化育人模式创新必将进一步促进成都理工大学文化育人体系的完善,也必将继续引导和激励成都理工大学师生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团结奋斗,谱写出建设优势特色更加显著的高水平大学的新篇章。

    (李燮 刘迅 何兴杰 张爱艾 杨林倩)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