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深入贯彻《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精神,结合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实施,认真落实关于苏陕协作、校地合作的工作要求,充分发挥学校在食品药品及健康服务产品技术研发方面的特色优势,以加强党的建设为引领,以深化科技创新为驱动,以培养专业人才为重点,帮助结对地区积极培育产业项目、打造产业品牌,探索出了一条高质量帮扶共建之路。
强化党建引领
放稳帮扶共建“压舱石”
学校围绕党建、科技、产业、人才等方面,多次召开助力镇坪县乡村振兴工作推进会,压实责任、细化举措,促进校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强化建立“校地高层互访、院镇对口联系、院企结对合作”的全方位交流互动机制,构建党建引领、政府部门主导、企业参与、部门推进新格局,画好校地高质量发展“同心圆”。主动联系中国药科大学共同研究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为推动帮扶共建注入新动能。学校7个党总支与镇坪县牛头店镇等7个镇党委、村党支部结对帮扶共建,联合开展“学党史话共建,助力乡村振兴”等主题党日活动,推动扶贫扶志扶智深度融合。学校“智耀青春”服务队多次走进农村为广大群众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和服务,将“三下乡”实践落实在基层、落实在农村,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强化项目驱动
打造产业发展“增长极”
学校发挥在食品、药品、健康服务等大健康产业领域的科研优势,结合镇坪县中药材及生物资源丰富的特点,在当地成立中药康养科技成果孵化园项目,对黄连、葛根、五味子原浆系列产品等10个项目成立专门团队进行技术开发,确保项目落地投产,带动当地群众走出了一条富民增收新路径。帮助涟水陈师镇实施“兴村富农”项目,成立5支科技服务小分队,遴选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好的白术、丹参、黄蜀葵等中药材品种,采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建成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10个,种植面积1.26万亩,带动1100余户药农增收。利用校企合作资源优势,牵头与雷允上药业集团、苏州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达成原材料供应基地合作协议,为实施中医药产业项目注入源头活水。
强化科技创新
激活创业增收“原动力”
学校组建“食用菌栽培”等5支科技助农团队,采用“科技团队+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模式,与淮阴区徐溜镇戴梨园村等5个村建立合作关系,实施“中草药与食用菌栽培技术推广”科技扶贫等项目,建成4个中药材栽培示范基地共120余亩、1个食用菌种植基地93亩,带动32户脱贫,让科技创新真正成为富民增收强大引擎。依托江苏食药科创园,引进社会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技术成果转化平台。开辟服务热线,收集发布优质稻米、特色水产等技术成果及企业需求信息500余条。开展创新创业项目路演6场、成果交易洽谈8次,现场技术咨询1000多人次。制定科研成果转化管理办法,优化成果评价机制,提升成果转化效率。完成《盱眙龙虾养殖技能培训服务规范》等成果转化30项,实现技术服务到账1200万元,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2.5亿元。学校科技团队扎根涟水县陈师中药材基地,通过食品药品研究院CMA检测及帮助网络平台销售,带动“种植—深加工—终端产品”价值链提升。校企合作获批科研项目5项,入选江苏省“科技副总”13名。
强化人才培养
壮大乡村振兴“生力军”
学校围绕乡村旅游管理、养生康养产业发展等方面,每年举办不少于2期专题培训,选派3名专业技术人才赴实地开展技术指导工作,互派2名产业科技人才开展挂职锻炼,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撑。与涟水康源中药材有限公司共建“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陈师百药园”项目,面向返乡农民工、复员军人、职业农民等开展种苗繁育、药材加工、冷链物流、康养休闲等技术培训,成功入选江苏省“星创天地”。以涟水陈师“中医药养生小镇”项目为载体,采用“定制化培训+跟踪指导”模式,积极参与中药材种植展示区、中医药文化馆、中医药养生馆等规划设计,提供药膳开发推广、疗养休闲、电商创业等方面技术培训,打造了一支“带不走”的科技人才队伍。近三年累计培训农民5000余人次,做法经验被江苏电视台等媒体宣传推介。
自2020年以来,学校和陕西省镇坪县、江苏淮安市涟水县和淮阴区等地在加强校地资源互补、人才交流、科技帮扶方面形成了协同发展、共建共赢的良好局面。近三年,学校采购镇坪等地农副产品达100余万元,帮助研发的葛根饮料、养生酒保健酒等产品已进入批量生产阶段。此外,学校还采用“公司+科研+基地+农户”模式精准助力“阳光扶贫”,推动科技成果在当地农村落地转化,被淮安市授予创新创优奖项。学校药学院学生党支部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食品学院党总支入选江苏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唐惠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