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9日 星期二
先行探索“一核三翼”全链条教研体系
——深圳市宝安区“研”路寻“方”,踏上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朱利霞 王娜
宝安区现已成功创建46所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培训基地学校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调研省基础教育教研基地项目建设座谈会
宝安区中小学“雏鹰计划”新入职教师素养提升培训活动
基地学校教师上研讨课

    “教研为擎,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关键在教研。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国家走向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新征程,在座的各位同志是宝安教育这艘巨轮的发动机,要把握航向,锚定目标,乘风破浪……”近日,在深圳市宝安区教育行政部门会议上,主要负责人再次强调了教研工作的重要性。

    在国家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新征程中,宝安区教育行政部门积极贯彻落实《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和《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牢牢把握新时代教研工作的正确方向,积极寻求教研优化转型机制,以高质量的教研支撑教育高质量发展。近两年来,宝安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借助广东省基础教育县(市、区)教研基地项目,创新构建“一核三翼”全链条教研新体系,以机制创新丰富教研方式,以方式革新实现教研转型,形成与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定位匹配的高质量教研新样态,成为国内教研支撑区域基础教育质量提升的有益样本。

    探骊得珠 

    顶层设计为破解教研难题“探路引航”

    宝安区是深圳市的教育大区,教育体量约占全市的四分之一,现有各级各类学校597所、在校学生53.64万人、教职工4.83万人。其中,民办教育体量较大,教育质量距离优质均衡发展还有一定差距;不同学区、不同学校的师资队伍水平也有较大差距。如何优化现有教研机制?如何破解基础教育教研发展的瓶颈和深层次问题?如何提升区域教师专业素养?如何实现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大区向教育强区升级?这些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2021年4月,宝安区教研基地项目被批准为广东省首批县(区、市)基础教育教研基地项目(全省共26个,深圳仅2个)。这一荣誉,既是对宝安区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肯定,也为宝安教育破解基础教育教研发展难题和推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动能。

    项目立项后,区教科院成立由科研部牵头,各教学研究部、各基地学校、高校专家团队等组成的教研基地建设研究小组,成功构建“一核三翼”全链条教研新体系。其中,“一核”指以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核心,“三翼”指构建高效的教研机制和方式、实施素养导向的课程与教学、打造区域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项目积极发挥教研“智力引擎”作用,服务学校教育教学、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全面发展,以教研支持、推动、引领教育改革发展。

    珠联璧合

    教研机制和教研方式彰显区域特色

    欲善其事,必利其器。宝安区借力中国教育学会“智库大脑”,协同专家团队反复论证,促成新机制,联动新方式,焕发教研新活力。

    机制创新,纵“联”横“协”。目前,区教科院拥有专职教研员70人、兼职教研员247人,教研力量覆盖全学段、全学科。在此基础上,纵向建立区、学区、学校(幼儿园)三级联动教研机制,成立学科核心教研组,建立公民办联动、薄弱校挂点帮扶制度。横向上,借助与合作单位中国教育学会的合作平台,形成教研员(researcher)、教育专家(education expert)与学科教师(teacher)多方协同的“R-E-T”协作体,负责教研机制创新、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顶层设计及推广指导。

    数据为先,实证教研。根据区情,宝安区教科院大力推进教研一体化、扁平化、校本化、信息化,建立区域数据库平台,综合国测及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学校教育教学情况,列出问题诊断清单,将调研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促进区域教研由经验型向实证型转变、由粗放型向精准型转变,使教研真正产生“教育生产力”。例如,小学数学教研员对比分析国测数据和期末调研测试数据,聚焦学生“问题解决”这一薄弱板块,先后在沙溪小学、东方小学、灵芝小学、荣根学校的数学科组开展访谈、讨论与指导,合理归因、科学寻策、靶向改进。

    善用资源,集成教研。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停课不停研”力促高质量“停课不停学”。宝安区依托教育公共资源服务平台,整合校本教研基地微信公众号、基地教研社区、学科教研社区和学科微信公众号,通过共建各类课程资源(教案、学案、课件、微课、课例等),共享各类线上教研活动(专题活动、公开课、话题研讨等),开展网络集成教研,及时把教研成果转化为在线教学改进行动。据悉,区教科院已搭建了48个高、初、小、幼学科教研社区,成员已达到3.2万余人,年访问量达到308.5万次。

    珠圆玉润

    素养导向的课程教学改革各美其美

    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核心目标引领下,基于《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加强对课程、教学、作业和考试评价等育人关键环节研究,着重在引领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下功夫,探索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教书育人有效路径,持续实施“好课程、好课堂、好作业、好教师、好科组、好课题”工程,把教育教学理论、国家政策要求转化到课堂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勇立潮头。全区幼儿园根据《宝安区学前教育课程指引》,科学开发、创建园本课程。2021年8月,宝安区“广东省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实验区——岭南幼儿园自主游戏项目”成功立项,并在广东省教育行政部门举办的“开展安吉游戏推广试点工作交流研讨活动”中分享研究成果,特色项目孵化出多元化的园本课程,如“游戏+微教研”课程。目前,宝安区已建成幼儿园微教研课程库,其中48门优质课程在全区推广使用。

    评价专题研究助力课程改革。宝安区各小学持续落实“适切”教学,各学科课堂教学模式渐趋成熟,研究进一步聚焦至评价领域。小学低年级开展趣味十足的非测试性综合素养测评,高年级创新开展指向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监测与研究,通过诊断性、发展性、综合性评价,推进“学—教—评”一体化,实现全素养、全过程、全育人,形成小学全学段“优质、均衡、绿色”三维立体综合评价系统。增值性评价在中学“落地生根”,宝安区引导区域内初中学校将过程性评价嵌入课堂教学,从课程校本实施、课堂教学改进、学生素养发展三个维度,对教与学的质量实施过程性、个性化的增值评价,研制9套基于新课标素养导向的质量监测多维细目表。目前,增值性评价已在该区88所初中实施,近三年惠及近20万名学生。

    “好作业”研究落实减负增效。宝安区将中小学作业研究纳入教研体系,发布各学科“好作业”设计建议,加强指导,进一步提炼可供全区借鉴的校本作业实践策略,不断完善好学科作业资源库,守住作业时长关、数量关、质量关。同时指导学校实行“共建·共享”备课组制度,从“作业设计、作业管理、作业评价”三个方面积极变革,以“项目化学习+过程化评价”为具体路径,设计基于单元整体的作业单、分层作业单、项目式学习作业单、跨学科作业单,实现作业个性化、情境化、创新性,变“题海战术”为“智慧作业”。

    新安中学(集团)初中部教师设计的《红星照耀中国》阅读作业,以采访行程图、撰写颁奖词、绘制思维导图等方式,推进整本书阅读,很受学生欢迎。学生表示:“《长征》中那真实而朴素的叙述,令人感动。”大家都很喜欢这种类型的阅读作业,因为这样读红色经典不枯燥,读完很有成就感。

    “五育并举”,以美育人。全面打好学校体育美育改革发展攻坚战,将学校体艺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化政策供给、示范引领、活力激发、组织领导,推动美育体育互动融合、协调发展。构建“课程教学+实践活动+校园文化+赛事展演”“四位一体”实施体系,深化学校美育体育教学改革,通过“教会、勤练、常赛(展)”,引导每一名学生掌握“2+2”项运动技能及艺术技能。同时,整合、引进校内外优质体育美育资源,组织开展多样化、普及性、重体验、扬特长的“四点半活动”,打造宝安区学校特色品牌项目,形成了“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全面育人格局。

    石本无火,互击而闪灵光。宝安区教研创新带动区域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2021年,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中国关工委事业发展中心授予宝安区“全国规范化家长学校实践活动实验区”称号,“多元化”家长教育系列课程惠及千家万户。

    珠璧交辉

    立体化、多维度的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

    师者力量生生不息,才能汇聚湾区教育磅礴力量。

    合则强,孤则弱。宝安区致力于构建立体化、多维度的教师专业发展体系,打造以各学科骨干教师为主体、高校专家为引领、教研员为支撑的三大教师专业共同体。

    一是未来教育家专业发展共同体。优化原有的“雏鹰计划”“新秀计划”和“薪火计划”教师培养项目,启动宝安区教师队伍精英领航工程,重点培养精英教师、精英班主任、精英教研员和精英校(园)长。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出台《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2022—2025)》,宝安区已拟定好培养方案,围绕国家培养任务,结合区域特色,拟培育一批起航校(园)长、引航校(园)长、领航校(园)长,以及后备干部和博士校长。

    二是区域学科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宝安区依托学科中心教研组和区级学科教研基地,组建由学科教研员引领的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开发教育科研培训图谱,制定教研员专业评价标准,增强教研员领导力;开设素养提升课程,从政治素质、职业素质、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全面提升学科教师及教研员的专业素养;定期邀请国内知名学科专家、教育专家对各学科教师进行培训,努力确保学科教师及教研员掌握该学科前沿教育理论研究成果和国家重大教育政策走向。

    三是校本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学科教研组长是学校学科教研指导和落实的具体责任人,宝安区着力打造以学科教研组长为首的校本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立足校情,精准把握各校教科研需求,每年开学初,开展各学科教研组长专题培训。今年,各学科新课程标准颁布后,该区组织多场基于课标解读的科组长教研培训会,旨在抓好校本教研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学科带头人培养,打通区域教研沉向校本教研的“关节点”。

    据悉,宝安区还出台了《宝安区教研展示活动认定实施办法》,由学科教研组长牵头,组织学科教师围绕一定主题,开展多期“万名教师晒好课”活动,激发在校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努力打造区域教研与校本教研协同发展的“大教研”工作机制。

    三大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为全区教师搭建成长“云梯”,教师各阶段成长交相辉映,一支“经师”“人师”相统一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为宝安区教育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串珠成“链”

    教研支撑教育质量跃升新典范

    时间为证,实干笃行出新篇。

    近两年来,“一核三翼”全链条教研新体系在宝安教育沃土扎根、成长、壮大……宝安教育呈现出一幅枝叶茂盛、繁花灼灼的盛景。

    青年教师频频折桂。2021年,宝安区教师参加深圳市中小幼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获得一等奖36项,位列全市榜首;宝安区15名中小学教师代表深圳参加第三届广东省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决赛,全部获奖,其中一等奖11项,获奖数量独占全省县(区)鳌头。

    骨干教师表现卓越。擅长以学定教、以研促教的教师郑良凯和孔令启,接力捧回2021年、2022年的“深圳市年度教师”殊荣。这也是宝安教师连续3年荣膺“深圳市年度教师”。

    课程建设成效凸显。在2021年广东省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活动中,宝安区的17门课程入选文化学科省级精品课,9门拟推荐到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皆占全市文化学科总数的一半以上。来自广东省基础教育县(市、区)教研基地10所项目学校之一的教师林睿,其思政课参赛作品以广东省一等奖的成绩,被推送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参赛,并最终入选全国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基本功展示交流活动经典案例。

    教研范式全省推广。在今年9月广东省教育行政部门主办的“人人通”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推广培训中,区教科院初中教学研究部部长唐云波应邀作为授课专家,以《共融共通 共建共享——教研信息化促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为题,与来自全省各地的300多位名师、名校长分享了宝安教研范本。

    项目实验校百花竞放。区教科院被立项为广东省基础教育县(市、区)教研基地之后,从幼小初高学段遴选了10所基地项目学校。在该院引领和指导下,各项目学校着重围绕课程体系、教师发展、教学评价等不懈探索,各有千秋。

    课程体系建设方面,新安中学(集团)高中部、宝安中学(集团)初中部、海韵学校、灵芝小学、海港小学均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开发了以素养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其中,灵芝小学以“灵智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为主导,提出“指向育人,完善学科课程体系;指向高效,重建学科课堂模型;指向双减,优化学科教育生态”的基地校建设方案,创新推出“灵智教育3+X课程”。

    在教师发展方面,新安中学(集团)外国语学校、西湾小学、新蕾幼儿园、碧海幼儿园在项目助力教师分层培养方面各有千秋,其中新安中学(集团)外国语学校以积极教育为理念,以“青芽、青苗、青藤、青瑛”工程为路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在教学评价方面,西乡中学高中部匠心独运。为了用评价的真实发生推动“教学评”一体化,该校紧扣学科核心素养,主要从两大方面展开研究:其一,从过程性评价入手,在课堂教学上,尝试建立生生对话的课堂即时反馈模式,提升课堂教学评价;其二,从终结性评价入手,利用SOLO分类理论,就学生是否达到高中学科学业质量标准进行评价,从而有效提升学业质量。

    往昔已展千重锦,明朝更进百尺竿。新时代新征程,宝安教育这艘巨轮将以更昂扬的姿态,在致力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世界湾区中贡献澎湃动力,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伟大航程中奋勇前行。

    (朱利霞 王娜)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