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学前周刊
2022年11月27日 星期日
公办园从0到24所,普惠率从不足50%到94.03%——
济南高新区打赢公益普惠“翻身仗”
记者 魏海政 通讯员 朱士娟

    本报讯(记者 魏海政 通讯员 朱士娟)日前,在距离黄河岸边不足5公里的地方,作为山东济南高新区遥墙街道安置房一期配套园的空港新城幼儿园开始运行了。这也是高新区近几年投入使用的第24所公办园。对于世居黄河岸边的村民来说,没有什么比住上新房,孩子还能在家门口上优质公办园更高兴的了。

    在2018年之前,高新区一所公办园都没有。2018年3月,《济南高新区关于加快学前教育发展实施方案》出台,将学前教育纳入全区发展总体规划,着力推动公办园建设。当年,高新区就新建并投入使用5所小区配套公办园,实现“零”的突破。

    到目前为止,高新区共建成投用公办园24所,提供优质公办园学位6961个,大幅提高了公办园比例。

    然而,仅靠这些新建的公办园,不足以提升全区幼儿园的普惠率。如何彻底打赢“公办+普惠”的“翻身仗”?高新区基于农村幼儿园“散、乱、小”等问题,决定打破体制壁垒,创新举措,让农村集体幼儿园“实体化”。

    长期以来,农村集体幼儿园由村集体举办,受体制、资金不足等客观因素制约,绝大多数幼儿园教师年龄偏大、学历层次偏低,同时存在教师退养无法保障、教育设施陈旧落后等问题。

    如何医治农村集体幼儿园的沉疴旧疾?高新区提出农村集体幼儿园实体化,即实现幼儿园实体化注册,办理法人登记,注册对公账户,保证幼儿园公用经费和保教费奖补及时到位。

    2018年,《济南高新区农村集体幼儿园实体化实施方案》出台,从政策上为农村幼儿园提质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根据这个方案,高新区按照每生每月500元和每生每年810元的标准对实体化后的农村集体幼儿园进行保教费和公用经费奖补。2018年6月,高新区第一所农村集体幼儿园——山圈幼儿园实体化注册成功。

    五彩缤纷的悬浮地板、天蓝色的教学楼、糖果色的楼柱,走进被三座山包围的山圈幼儿园,仿佛走进了一个童话世界。而在5年前,这里还是一副破烂不堪的样子,环境差、师资少,驻地居民想方设法将孩子送出去上学。山圈幼儿园的实体化建设,及时解决了这一问题。

    “实体化后,以保教费和公用经费奖补为依托,幼师工资待遇有了保障,剩余经费全部用在孩子身上。”同样实现了实体化的西顿邱幼儿园园长李桂荣介绍。目前,该园更新了平衡车等玩教具,引进了智慧教育平台,还加大了对教师的培养力度,形成了班班有文化、班班有礼仪的良好氛围。

    截至目前,高新区已有9所幼儿园完成实体化注册,其他暂时还不具备实体化注册条件的16所农村集体幼儿园,也依托这9所幼儿园的管理,完成了实体化建设,大幅提高了农村幼儿园的普惠率。

    在大力发展公办园、推动农村集体幼儿园实体化的同时,高新区还积极引导和扶持普惠性民办园,努力扩大普惠性资源。“在扩大普惠性资源方面,高新区采取‘四个一点’策略,即政府补助一点,开发商减免一点,办园主体让利一点,家长承担一点,合力共促普惠性民办园发展。”高一鸣说。

    为最大限度让利于民,高新区要求普惠性民办园保教费标准不高于每月1000元,并按照每生每年1000元的标准对其拨付公用经费,按每生每月300元的标准对其拨付奖补资金。2018年至今,高新区分别投入普惠园补贴资金1094万元、6000万元、8200万元、1.2亿元、1.4亿元。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高新区坚持落实各类补贴,共发放补贴4000余万元,让普惠性民办园得以正常运转和发展。

    截至目前,高新区公办园、公益普惠性幼儿园达103所,覆盖率从5年前不足50%提升到94.03%。以此为基础,高新区逐渐构建起了“公益普惠、城乡均衡、制度合理、办园规范、充满活力、群众满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从“幼有所育”迈向“幼有优育”。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