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家教周刊
2022年11月27日 星期日
合肥市望湖小学
探索家校社协同育人特色路径
胡冬梅

    如何做好家校社协同育人,是近年来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合肥市望湖小学在十余年的办学实践中,探索出了家校社协同共育的特色路径,并形成了一套成效显著的“1—3—2”实践模式。

    望湖小学的“1—3—2”模式既将家庭、学校、社区视为一个共育整体,同时又明确了各方职责。“1”即以学生为一个中心,“3”是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教育三位一体,“2”既指由家校社三方教育形成的内部资源系统和由政府及社会形成的外部资源系统,也指融合政府政策指导与社会机构、专家两个支持系统,即利用一切可用的资源为学生和家长服务,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组建服务队伍,完善家校社共育组织架构

    学校整合家校社的教育资源,成立望湖家长学校管理委员会这一共育组织,并通过制定《望湖家长学校管理委员会工作办法》,完善组织管理机构的内部工作机制,最大限度发挥家校社协同共育的组织效能。

    在望湖小学的家校社共育实践中,有两支综合性服务队伍发挥重要作用:一支是由家长、教师、学生共同组成的义工联盟;另一支是由专家、社会工作者、教师、家长共同组成的智库队伍。

    义工联盟服务学生成长。联盟主要由四支队伍组成:一是图书馆义工队伍,由教师、家长、学生共同组成百人团队,承担了学校图书馆的运营、管理、维护工作;二是“护花”志愿者服务队伍,是在学校指导下由教师、家长和社区居民共同组建,形成从学生出家门至校门的安全守护系统;三是“小桔灯”故事人工作坊队伍,成员有家长、教师和学生,通过讲故事、演故事等形式推广阅读;四是专项义工队伍,是学校招募的临时性义工团队,主要由家长和教师组成,重点参与学校“五育”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如学生体质检测、研学旅行等。

    智库队伍立足综合提升。智库队伍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望湖校外辅导员,社区工作者、家长等参与其中,开展专题培训和综合性实践活动;二是望湖家庭教育宣讲团,成员以教师为主体,由部分优秀家长、“五老”人员、社区工作者和专家顾问共同组成;三是校内社工队伍,学校于2021年成立安徽省首个学校社工站,将优质社会工作服务队伍引入校园,开展学习能力提升、困境儿童帮扶以及主题性的体验活动等。

    开展多维实践,全方位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望湖小学秉承“让每个生命自由舒展”的办学理念,在“1-3-2”共育模式实践中,注重将知识技能的学习转化为实际的生活体验与能力成长。

    为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学校推出了“读、吃、睡、炼、学、劳、玩”的“七彩作业”,其主要完成场域在家庭和社会。

    学校重视营造促进学生社会化成长的教育场景。如在校内举办“创业集市”,“集市”上有模拟的银行、邮局、超市等让学生进行社会化场景体验。学生通过日常表现来获取校内流通的“望湖币”,然后进入“集市”进行交易和展示,发挥了生活教育的力量。

    学校还积极与邻近社区、社会机构联合,将学生的家门口变成实践空间。如在“雏鹰假日小队”的实践中,学生一方面自主认领社区发布的实践任务,另一方面由家长志愿者或校外辅导员带领学生开展具体的调研与实践活动,并形成调研报告。

    重视家校互动,提升家长与教师共育能力

    综合服务体系提升家长教育能力。良好的家校互动是家校社共育的重要基础。望湖小学构建了以促进家长自主学习、助力儿童自由舒展成长为目标的家庭教育综合服务体系。

    学校在充分调研家长需求的基础上,构建了系统化的家长学习课程资源库。除此之外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家长指导和服务活动。学校每周1次的家长读书会、每月1次的亲子工作坊、面向家委会成员开展的专题培训、主题研修及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家长成长工作坊等,都受到家长欢迎。学校还开展了“美丽家长”评选活动,引导和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工作,促进了家校的和谐互动。

    实施梯度化教师共育能力培训。一是以政策解读、共育理论、基础方法为主要内容,面向全体教师开展家校共育基础素养提升培训;二是围绕家委会建设、共育活动设计、家校沟通策略方法,面向全体班主任开展家校共育应用素养提升培训;三是聚焦专业家庭教育指导能力提升,开展面向骨干教师的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四是立足共育领导力培养,开展面向学校核心管理层的能力塑造培训。

    望湖小学希望通过“1—3—2”共育模式,为学生创造一个好的教育生态环境,真正帮助每位学生得到自由健康的成长。

    (作者系合肥市望湖小学校长)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