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5日 星期五
北京优化校园疫情防控措施,及时解决师生急难愁盼
“接诉即办”进校园 以快制快解难题
记者 施剑松

    ■从严从实从细抓好疫情防控

    本报讯(记者 施剑松)113台电脑、105个充电器、26个书包……100多名学生的570件物品,日前经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董艳军、院长刘伟峰整理,全部送到学生手中。这是首都部分高校进入校园管控状态,学校接诉即办平台发挥作用的一个侧面。

    日前,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公布优化疫情防控的二十条措施,明确提出优化校园疫情防控措施,各级教育部门设立投诉平台和热线电话,及时受理、转办和回应,建立“接诉即办”机制,健全问题快速反应和解决反馈机制,及时推动解决师生急难愁盼问题。

    对此,北京市委主要领导高度重视,要求各高校党委坚持把“接诉即办”进校园作为“一把手”工程,对师生诉求,坚持有一办一、日清日结,形成工作闭环。北京市教育两委建立了重点难点问题协调解决机制,坚持日调度、周盘点、月点评,推动建立区级统筹、校地协同办理的工作机制。

    据悉,北京市级层面已整合形成了“多号合一、一号通办”的诉求反映渠道,如各高校校内服务热线、公众服务号等,努力做到小事不出院系、大事不出校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深化应用“iHome”诉求线上平台,第一时间倾听学生心声,快速对接办理;清华大学开通“第一应答”学生服务热线,及时解决学生诉求;北京工业大学中蓝校区线上开通企业微信实时问答平台,第一时间给予学生回应。

    对于师生诉求,北京市要求深挖诉求背后的动因,推动“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转变。今年以来,北京市教育两委通过大数据分析研判,聚焦高校学生反映集中的线上教学、外出就医、后勤服务等问题,及时出台相应的制度措施,强化了主动治理、源头治理。

    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学校“e诉通”平台坚持“即接即办”的工作机制,严格落实20小时内处理或答复的时限要求,提高诉求回应效率;畅通师生反映渠道,耐心倾听师生心声,建立定期上报和督导检查等工作制度;开展高频问题专项治理,力争通过办理一件事解决一类问题,从源头上、顶层设计上解决师生诉求,推动“即接即办”向“未接先办”“不接自办”发展。

    疫情防控是鲜活的“教材”,北京众多高校坚持上好疫情防控“大思政课”。以“接诉即办”为牵引,众多高校领导干部、辅导员、班主任纷纷扎根一线,以快制快、实事求是解决困难,第一时间掌握学生思想动态,用接地气、有温度的方式解读政策。

    中国人民大学通过官方微信不断为全校师生员工推送防疫知识,并推出安“心”系列项目,为全校师生科普心理学知识助力抗疫。11月16日至22日,北京大学团委联合院系团委累计组织900余名志愿者上岗360余班次投身志愿服务,将2000余箱饮品和4万张“疫情防控温馨提示卡片”发放到学生手中。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还扎实开展“防疫宣讲”活动,点对点解惑,讲好疫情防控“大思政课”,将学校关心关爱传递给每一名学生。

    “每一个有条不紊的背后,都是校园守护者们的辛苦付出和默默奉献,致敬我们的校园英雄们!”“教师志愿者挺不容易的”“我们与学校一起战斗”……在各大高校官方微信推送下,学生们的“表白”真挚而热烈。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