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社协同育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长期以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之间存在着体系零散、落实表面、合力弱化的问题。自“双减”意见出台以来,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从体制机制入手,整体构建家校社一体化工作体系,形成“以学校教育为主体、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教育为依托”的协同育人模式,建立起观念上同向、履职上同责、实施上同力的家校社合力育人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高位推动,构建共育新格局
康巴什在建区之初,就始终坚持将“高起点规划、高标准管理、高水平办学”作为康巴什区教育矢志不渝的奋斗要求,全力打造“西部教育名城”。自“双减”意见出台以来,康巴什区成立了由教育、妇联、关工委、街道社区等部门组成的 “家校社”工作领导小组,积极推动机制共建、多方共联、资源共享、协同共治。
充分挖掘地域文化资源、人力资源等,找准切入点,通过基地共建、场馆共享、资源共育等途径,将博物馆、图书馆、爱国教育基地等各类资源吸纳到学校教育之中,为孩子们建立红色教育、安全教育、生命教育、综合实践教育、劳动教育基地,全区陆续为100多个场馆基地授牌,让各个场馆成为学生在校园外体验国情、发展能力的教室,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开拓了广阔的空间,打通学校与社会的壁垒,从政策、资源和资金等多方面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全方位保障。
汇智聚力,齐心协力育人
家校社共育的关键是创建一个共同体,努力使家校社形成合力。
积极推进班主任队伍建设。以“三级联动”(区级、校级、年级)的班主任工作室为载体,为德育队伍提供交流成长的平台,在分层次、分梯队的研修中,切实提高德育队伍的专业水平和育人能力。班主任工作室成立10年来,康巴什区坚持每年一主题、每月一研修,将研究、实践和反思作为常态,分别研究了德育工作框架体系构建、养成教育、家校共育等内容,梳理德育课程建设体系等成果手册近百册,培养了优秀骨干班主任300多名,申报了国家级课题、自治区课题、市级课题十余项。
用心培养心理健康教育导师团。以“心育工程”为载体,成立了由14名心理健康教师、40名班主任、100名家长组成的心育导师团。聘请全国知名心理专家、家庭教育导师为导师团成员,开展为期3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心理健康教师的培训以实践探究为主线,形成“心理+学科”“心理+活动”“心理+融合”的课程模式。对家长导师的培训主要是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和进行亲子课程及生活指导课程,3年内以点带面培训180余场,受益人群2万多人。
用情推动家长教育工程。实行三级管理体制,成立了校级、年级、班级三级家长委员会,提高家长参与教育管理和家庭教育的能力,学校充分挖掘家长教育资源,吸纳来自社会不同层面和不同行业的家长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家长课程”融爱国主义教育、历史文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环保科学教育等于一体,家长们从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工作实践来告诉学生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家国情怀,让学生学会生活技能,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技能。“薪火讲堂”开设主题式、系统化的家长课程,开办7年培训1700多场,受益家长3万多人,实现家长育人能力培养的全员化参与、个别化指导、常态化交流和序列化提升。
资源共享,推进课程大融合
家校共育的难点是家长和学校是否有一致的价值认同。我们以课程为突破口,形成了“五育并举,融合推进”的特色课程体系,形成了区级课程有规划、校级课程有特色、年级课程有主题、班级课程有个性、实践课程有品质、家长课程有层次的课程建设新格局。
就拿区级课程来说,区里依据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要求,纵向构建“小初高一体化”课程体系,以学段目标为引领对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进行整体构建,横向构建“家校社一体化”课程内容,以教育主题为引领推进,从内容上做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我们还注重构建有特色的校级课程。以学校文化特色校评选为契机,形成“一校一品”校本课程。如康巴什区第五小学提炼出追求真善美少年十二个核心品质,以十二个核心品质为主题词进行学校育人课程全学科统整开发,研磨独具特色的“问道十二课”,每一课跨时一个学期,十二课贯穿小学六年,培养学生学会求真,倾心向善,身心爱美的个性特质和品格。
各学校与少年宫联合推进研学实践课程建设,通过几年的摸索和实践,目前开发出“魅力康城行”23条线路,“爱我鄂尔多斯行”25条线路,“华夏中国行”13条线路,极大地丰富了康巴什区学生的研学旅行路线。学校下单、少年宫买单,订单可以约定多种类型的实践活动课程,确保每生每学期实践研学活动不少于3天,使校内、校外学习深度融合。
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的不断探索与创新,取得了丰硕成果:2020年康巴什区荣获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及自治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2021年4月“构建融合德育课程,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典型案例被评为全国基础教育优秀工作案例,等等。近年来,随着教育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攀升,康巴什区教育已是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成为鄂尔多斯教育乃至内蒙古教育的一张亮丽名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