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7日 星期四
绍兴市职业教育中心
“特色”为笔 绘就“双高”建设画卷
林欣 杨佳瑾

    绍兴市职业教育中心作为浙江省“双高”建设单位,坚持党建引领,深化产教融合,聚“政校行企社”合力,提质增效,朝着“全市领航、浙江样板、全国示范”的目标砥砺前行。

    举旗定向

    高质量党建领航

    学校党委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推进清廉学校建设。通过“红色文化引领、红色干部引航、红色课程引翼”的“三引”机制,擦亮“红色匠心”学校党建品牌,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高水平发展。

    学校党委持续推进制度建设,构建与高水平学校要求相适应的德治、法治、共治、自治、智治“五治融合”的特色治理体系。建成“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公共数据平台、门户平台”三大平台,开发钉钉审批流程22个,实现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学校党委积极探索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融合之道,实施“红色匠心铸魂”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创新“课程思政+文专融合”“大思政课+德育”模式,依托“青春匠星熔炼(领航)工程”和“职业素养养成”行动,培养身正技高的“美好匠星”。通过建设“家长成长学院”,引入“企业导师”,深度融合育人资源,构建大思政格局。学校获全国职业院校“传承的力量”立德树人成果视频大赛二等奖;获评省“思政课建设引领校”。

    产教融合

    打造校企共同体

    构建协同配合的政校行企合作发展体系。本着“合作共赢、协同育人、共建共享”的原则,校企形成命运共同体,多领域深化产教融合。对接企业168家,实施“六共五接四定三段”新模式,即:共同招生,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共同培养师资,共同开展教学,共同考核与评价;学校与企业对接,岗位内容与课程内容对接,岗位标准与课程标准对接,企业师傅与学校教师对接,学校实训环境与企业生产车间对接;定岗位,定内容,定标准,定目标;人才培养基础应用阶段,岗位应用阶段,创新应用阶段。校企协同育人,与企业开展现代学徒制订单培养,共建实训基地。

    依托高水平专业建设全面深化产教融合。与高职院校联合制订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高水平专业中高职一体化实施性教学计划,共同实施教学;与开元酒店集团等6家头部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创新“产教融合、工学交替”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共建“越菜传承班”,合作录制《越宴之十碗头》等26个精品课程视频,制定“1+X课证融通”方案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实施方案,建设初级职业技能等级认定题库,推进课证融通。学生获2022年全国烹饪技能锦标赛特金奖、中国国际烹饪艺术比赛现场烹饪铜奖等多项荣誉,近期1名学生参加浙江卫视《谁是鼎厨》并成功晋级。

    推动数控技术应用高水平专业建设,校企共同制定数控专业发展规划,建设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标准和评价体系,创新“德、智、体、美、劳、信息技术+毕业证+多项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6+1+N”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中德“双元制”本土化建设,开设首届中德合作特色班。校企共建教学资源,开发精品课程2门,发布在线课程7门,推进“互联网+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建设职业技能等级认定题库7个,服务“学历+技能”“双提升”。 

    同频共振

    对接产业办专业

    学校始终把教育教学置于区域发展的战略空间加以考量,与地区同频,围绕新兴产业、行业需求,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助力浙江数字经济“一号工程”,计算机应用专业向大数据和云计算专业发展;助力绍兴打造高水平网络大城市,服务对接新校区毗邻的国家保税区,国际商务专业向跨境电商专业转型发展;服务绍兴集成电路产业,新设微电子专业;与腾讯公司合作共建腾讯云大数据产业学院,与华越芯装校企联合建立微电子产教融合实训室,实现专业设置与高质量发展的动态平衡。

    服务社会

    办好专业促产业

    学校遵循“依托专业、融合行业、反哺社会”的服务社会路径,创新以“一台三链”为核心的“四元共培”社会培训模式,加强与政府部门、院校、协会、社会(企业)的合作,打造“线上线下”社会培训联动平台,形成“技能+学历”“双提升”服务链、“实习—就业—再培训—再就业”的终身职业培训服务链和“新教师—优秀教师—名师大师”的继续教育服务链。截至2022年6月,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累计1664人次,完成高技能培训指标超1000人,学历晋升在籍培训累计1437人。

    绍兴市职业教育中心党委书记、校长盛锡红说,在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指引下,学校将抢抓新校区启用期,持续推进高水平学校建设。坚持产教融合,精准对接新兴产业,坚持开放办学,扩大规模,助力绍兴建设高水平网络大城市,打造新时代共同富裕地,持续为地方提供强有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林欣 杨佳瑾)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