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学生在模具车间装配冲压模具 |
山东省轻工工程学校积极响应国家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实体经济的号召,提出产教融合背景下先进制造类专业“岗课赛证创”融合育人理念,实现岗课、课证、课赛、产教、学创融合。10余年来,经过“四阶段递进式”实施,取得显著成效。
设计“岗课赛证创”融合育人模式
教学团队深入制造业企业开展产业发展趋势分析、区域行业调研和毕业生就业状况调研,对职业岗位群进行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基于岗位技能标准,明确专业范围,界定技能方向,确定对学生职业素质和能力的需求。
结合国家、省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及行业职业标准,按照“调研专业面向的岗位—分析岗位的工作任务—定义任务的职业能力”的程序,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以需求为导向,设计先进制造类专业“岗课赛证创”五要素融合贯通、“素养与技能并举”的育人模式。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两条主线在人才培养各阶段同步并行。
构建互融互通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从工学结合、“双元”培育切入,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强化对学生专业核心素养的培养,对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进行深层次改革。
“以岗定课、以证定标、以证验课、以赛导课、以赛提技、以创拓能”,实现岗课赛证创互融互通,确定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路径,构建各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调整核心课程教学要求,采用任务引领、目标驱动教学模式。如模具制造技术课根据技能大赛规程,实施“任务引入—操作示范—重点提示—执行任务—计时通关—挑战极限”分步教学,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通过重复强化训练提高学习效率。
创设仿真企业生产岗位的教学环境
校企合作,将课程标准要求的实践技能和理论知识通过具体工作项目呈现。依据工作项目的教学目标要求,按照企业生产流程,合理配置专业教学设备,仿真企业生产环境,创设集复合理论教学、实训操作和虚拟仿真等功能于一体的教学环境。如模具制造技术专业模拟企业生产实景,设计“Ⅱ形学习区”,在技能教学区域复刻技能大赛情境,学生在生产体验中获得工作过程知识。
将教学、训练及大赛的操作视频等转化为教学资源,建立立体化课程资源库,通过“互联网+教室”和网络学习平台,实现专业教学资源共享。
搭建多层次创新创业平台
引入丰富的创新创业案例,实现学创融合。产教融合,学科适度交叉,丰富学生第二课堂;开展大赛训练,创新创意、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
组织实施“双创”社团活动,拓展学生知识面,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学生在青岛市各类科技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模具专业与青岛海信模具有限公司、青岛海泰科模具有限公司合作建设开放、共享的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在研发应用技术等方面共同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升。
培养德技并修的能工巧匠
坚持立德树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5年来,学生在全国和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分别获奖20项和12项。
毕业生以良好的职业道德、精湛的职业技能被大型名优企业录用,部分成为技术和管理骨干。如优秀毕业生李启士,在2021年1月召开的全国优秀农民工和农民工工作先进集体表彰大会上作为典型发言。
模具设计与制造、机电技术应用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入选首批国家中职示范学校重点支持建设专业,模具制造技术专业被评为山东省职业教育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智能制造专业群被列为山东省高水平学校重点建设专业群。
站在新起点,山东省轻工工程学校将继续深化教学改革,紧紧抓住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重大机遇,推进融合贯通高效育人,为产业报国、建设制造强国贡献更大力量。
(山东省轻工工程学校副校长 李祥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