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08日 星期二
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探索制度创新 推进舞蹈学学科发展
孙慧佳

    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舞蹈系(以下简称“东师舞蹈”)创建于2000年。建立之初,一切从零开始。为了夯实教学基础,舞蹈系一方面从北京邀请一流的专家学者为学生授课,另一方面严抓教风学风,严格教学管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经过20余年的努力,舞蹈系在教学上奠定了牢固基础,为日后发展带来了持久的动力。近年来,舞蹈系不断探索制度创新,以“PI制”推进舞蹈学学科的科学建设与有序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砥砺奋进

    着力发挥学科特色

    2003年起,东师舞蹈开始尝试以原创作品的方式走进公众的视野,逐渐吸引了各界关注。东师舞蹈与王舸、周莉亚、韩真、唐镛等知名编导合作,创作出《千红》《进城》《中国妈妈》《汉宫秋月》《花腰花》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作品。正是这些作品让大家熟悉了东师舞蹈,熟悉了舞蹈系崭新而又独特的创作风格。2009年前后,东师舞蹈逐渐培养了一批青年骨干教师,形成了自己的核心创作力量,先后推出了《南京·亮》《羚羊的外套》《鸡毛信》《安全区》等优秀作品,在国内各类舞蹈大赛中摘金夺银,东师叙事舞蹈的创作风格伴随着这些作品的问世日渐鲜明。

    以创作带动舞蹈学科整体的发展取得了成功。这是当时成立不久的东师舞蹈在综合考虑自身条件与资源基础上,为了实现自我突破而进行的选择。东师舞蹈缺乏老牌院校在几十年办学过程中积淀下来的教学资源和风格定式,这既是短板,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优势。叙事舞蹈是在东师舞蹈的条件与资源基础之上生长出来的风格,是舞蹈系不断突破自我取得的成果。短短几年中,东师舞蹈推出的原创作品在国内四大舞蹈赛事中斩获金奖。2015年舞蹈系获得国家艺术基金大型舞台艺术创作项目的支持,推出了以舞蹈系师生为创作演出团队的大型民族舞剧《浮生》,于2019年登上了国家大剧院的舞台,获得了广泛好评。东师舞蹈以创作为途径实现了从默默无闻到异军突起的飞跃。

    此后,舞蹈系深入研判学科发展方向,以科学研究为引领,推动学科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叙事舞蹈的独特创作风格既已形成,需要通过科学研究对这一创作风格进行凝练,进而将其升华为理论。在这一基础上,东师舞蹈逐渐形成了“舞蹈叙事学”的特色研究领域。

    在发展的第三个阶段,舞蹈系深刻分析了选择以科学研究作为引领的可能性。一方面,从舞蹈的创作和表演的实践领域向舞蹈研究的理论领域提升,是舞蹈学科发展的大势所趋。另一方面,创作领域东师叙事舞蹈的风格特色日臻成熟,有了进行理论提升的内在需要。此外,东北师范大学始终高度重视科学研究,也对舞蹈学科产生了重要影响。获批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舞蹈领域首个重大项目,成为东师舞蹈学科聚焦科研推动发展的重要标志。

    对科学研究的强调也为东师舞蹈学科的发展带来了切实好处。2011年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获批音乐与舞蹈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19年获批音乐与舞蹈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至此,东师舞蹈形成了本硕博一体的全方位人才培养体系,为东师舞蹈学科的发展带来更为强大的动力。

    同频共振

    探索“PI制”改革

    作为教学科研综合实体的高校,东北师范大学从2013年开始推行“PI制”(学科带头人制)改革,基于学科团队的教学科研一体化组织形式,由PI负责本学科的发展规划和团队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三位一体”的学科建设职责。

    传统的高校学科建设往往采取系主任负责制,是以教学为核心的组织管理模式,而“PI制”则是以科研为核心的组织管理模式,充分契合了舞蹈系的发展理念。在东北师范大学“双一流”建设的大背景下,舞蹈系积极对标学校发展方向,探索组织管理模式从系主任负责制向PI负责制转变,推动教育教学等各类资源向科学研究倾斜,汇聚起更加澎湃的发展动能。

    东师舞蹈探索的“PI制”管理方式,是以学科带头人为PI,统筹规划学科整体发展路径。在科研方面,学科带头人在自身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国家重大战略需要,凝练重大学术问题。在开展科研项目时,学科带头人带领学科团队的全体人员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共同推动科研攻关。在团队建设方面,学科负责人负责团队成员聘任、组织管理和团队的梯队建设,在团队建设过程中实现老中青结合,保证团队的可持续发展。在教学方面,由系主任协助学科带头人将科研需要融入教学过程,在人才培养环节体现学科团队的需求与特色。

    “PI制”的关键是人事、财政和科研项目管理权的统一。为了确保学科建设有序推进,舞蹈系健全优化顶层设计,确保“PI制”顺利落实。在人事管理上,学科负责人有聘任成员、组织成员进修培训的权力;在财务管理上,学科负责人对本团队的课题经费和学科建设经费可以全权支配,可以决定团队成员劳务支出等;在科研项目管理上,学科负责人全权负责科研项目的实施、进展和验收。这一管理模式赋予学科负责人更高的自主权,责、权、利明确,人、财、物统一,确定了学科负责人在教学和科研中的核心地位。

    凝心聚力

    推动学科良性发展

    回顾东师舞蹈学科的发展,在初期的夯实教学基础阶段,学科带头人主要承担系主任的职责,负责教学的组织和管理。在创作带动发展阶段,学科带头人除了负责教学的组织管理工作外,还需要承担作品的创作及演出环节的策划、组织、管理工作。在科学研究引领阶段,学科带头人将创作中形成的特色和优势扩展到科学研究,开创舞蹈叙事学的研究领域。

    东师舞蹈探索的“PI制”是在学科发展过程中逐渐凝练而成的,推动学科快速发展,形成了“东师舞蹈现象”。学科带头人同时成为学科团队在教学、创作和科研领域的核心,带领整个学科团队凝心聚力,集中全部力量完成一个个任务,突破一个个难关。

    东师舞蹈推行的“PI制”改革有利于学科找准目标定位,形成自身特色,结合科研发展需要,从宏观角度为学科发展把好方向,做好规划,形成了鲜明特色。“PI制”也充分契合了“双一流”背景下学科科研发展的需要。在“双一流”背景下,学科的发展首先是科研的发展。“PI制”的实行改变了以往学科团队成员有各自专长、做各自研究的情况,集中力量攻关重大学术问题,从而推动学科团队在科研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从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开始推行“PI制”改革起,舞蹈系主动在学科建设中落实“PI制”的各项要求,凝练重大学术问题,并将学术问题这一核心贯穿到团队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各个方面,探索出了一条可借鉴的专业学科改革发展之路。

    (孙慧佳)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