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资深的机械工程领域专家,着眼于工程实际,研制出“钢丝绳断丝定量检测系统”,解除钢丝绳安全隐患;他是有远见卓识的科学家,敏锐地察觉智能制造的风潮,在我国首倡将人工智能和机械制造紧密结合,推动我国制造业发展;他是杰出的教育家,担任华中理工大学校长期间,提倡科学人文并进,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人文风暴”……
11月4日晚,因病医治无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机械工程专家、教育家、原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杨叔子在武汉安然逝世,享年89岁。扎根喻园七十载,杨叔子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华中科技大学和祖国教育事业。他被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高校先进科技工作者等多项荣誉,也将自己伟岸的形象永远留在了师生心中。
愿做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逐梦人
杨叔子1933年9月出生于江西省湖口县,他父亲是民主革命先驱杨赓笙。受父亲影响,杨叔子从小在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中长大。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其间,杨赓笙带着未满5岁的杨叔子,举家逃难,一路颠沛流离至江西黎川。时隔多年,杨叔子依然记得父亲当时的话:“我们都是炎黄子孙,绝不做亡国奴!如果日军追上我们,我们全家就投河自尽,一个也不准活!”
1952年,杨叔子考入武汉大学。1953年,因院系调整,杨叔子进入新成立的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工程系修读学业。回忆当年,“虽数学、物理等基础课程门门优秀,但面对实操性强的机械工程学依然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杨叔子咬牙坚持了下来,1956年顺利毕业并留校任教。他说:“人生在勤,想要成人成才,就必须克服困难。”
参加工作后,杨叔子第一时间加入中国共产党,还激动地作诗一首《七律·喜讯批准入党》,用“自此螺钉装配罢,无朝无夜奋奔腾”来体现自己激动的心情以及为组织贡献自身力量的决心。为了做好教师,杨叔子日思夜想,刻苦钻研,仔细制作课堂教案,就连哪里停顿、哪里提问、哪一块黑板如何书写,都会提前作好安排。
1981年,杨叔子前往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做高级访问学者,临近访问期满,美国方面以优厚的待遇来挽留杨叔子,但杨叔子却坚定表示,自己出国就是为了回国。“父亲在我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爱国的种子。这种子,浸润着中华魂,生长着爱与恨,我永远不会忘记。”杨叔子说。
勇当机械工程领域的科技攀登者
谈到在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做高级访问学者的时光,杨叔子用“学问朝朝做,文章页页加”来评价当时的生活。当时,他坚持每天学习、科研、备课,过着清苦的生活。最终不负众望,他与吴贤铭教授一同完成了《时间序列分析及其工程应用》讲义,回国后在华中工学院开设了这门新课程,填补了国内时间序列研究领域的空白。
归国不久,杨叔子和同事师汉民等又面临一项新挑战——“钢丝绳断丝定量检测”。钢丝绳主要应用于矿山、缆车和电梯等装置中,因使用损耗断丝达到一定数量后会导致断绳。“当时,国内外都没找到对钢丝绳断丝数量进行准确定量检测的方法。”经过200多天的日夜奋战,杨叔子和他的科研团队对大量方法逐一测试,终于研制出一套精确的钢丝绳断丝定量检测系统,在工程应用、节约运行成本和减少安全事故等方面发挥了尤为重要的作用。
20世纪80年代,以智能制造为核心议题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开始萌芽,杨叔子以前瞻性的眼光将人工智能引入机械工程,提升了制造领域的智能化水平。在他的带领下,1992年,华中理工大学组建智能与集成制造研究中心,第二年一项名为“智能制造技术基础”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就获准设立,一系列成果提高了我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推动了我国经济发展。
立足于机械工程领域,致力于机械工程同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新兴技术领域交叉学科的研究与教学,杨叔子接连取得系列重要科技成果,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省部级科技奖20多项,专利5项;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数百篇,出版专著、教材等14种。
倡导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举旗者
“中国大学生英语等级考试不及格,不能获得学位,我赞成,因为改革开放要用外语;但是学生在日常写作中错别字一大堆,用词不妥、造句不通、文章不顺,竟然也可以拿到学位。请问校长,这应作何解释?”
1993年,时任华中理工大学校长的杨叔子收到一名学生来信,顿觉醍醐灌顶。“一个国家没有科学技术,就是落后,一打就垮;一个民族没有人文精神,就会异化,不打亦垮。”虽是理工生,但因自幼跟着父亲学习古籍,杨叔子积淀了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因此,他深深了解文学对于教育的重要性。
他将这封信带到了校长办公会上,提议加强大学生素质文化教育。于是,一项轰动全国高等教育界的决定诞生了:在华中理工大学,不论本科生、硕士生还是博士生,都必须通过学校组织的“中国语文水平达标测试”,不合格者不予颁发学位证书。紧接着,系列人文讲座、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也在杨叔子的倡议下纷纷创办。
担任校长期间,杨叔子高举人文教育大旗,积极倡导在我国高等院校,特别是在理工类院校中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在全国范围掀起了一股“人文风暴”,清华、北大、南开等名校纷纷加入人文素质教育大潮。由杨叔子任编委会主任、汇集国内高校人文讲座精品的“中国大学人文启思录”系列丛书,发行数十万册,至今畅销不衰。
喻园耕耘七十载,科学人文总相宜。
“大学教育必须把科学和人文融合起来,大学的主旋律是‘育人’,而非‘制器’,是培养高级人才,而非制造高档器材。”杨叔子院士的话言犹在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