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为笔 绘制“双高”建设新画卷·浙江篇
台州科技职业学院深入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保持职业教育类型属性,坚持产教“五聚焦”,把握融合“五个度”,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全力打造高等职业教育与民营经济深度融合标杆校。
聚焦规划目标
党建引领“有高度”
学校党委始终坚持把深化产教融合作为学校战略发展的基石,不断完善顶层设计。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校院两级产教融合双组长工作机制,以产教融合发展主线,编制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锚定学校发展目标。二是强化产教生态。构建“1+1+1+N产教融合生态圈”,一个专业群对接一条产业(链),一个专业群牵头组建一个产教联盟,一个专业群组建一个产业学院,与N家骨干企业协同育人,形成以产建群、以群建院、以院育人的三级产教融合体系。三是破题教育共富。出台《服务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行动方案(2021—2025)》,围绕台州“九富”实施路径,以产教融合为抓手,推进职业教育助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
聚焦产业需求
产教对接“有力度”
学校始终坚持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紧扣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设置专业。一是构建高水平专业集群。紧紧扭住专业建设的牛鼻子,构建“1131”专业群,初步形成省、市、校三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体系。其中,园艺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群成功入选浙江省“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二是动态调整专业设置。主动对接区域支柱产业、重点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服务台州“五城”建设,动态优化专业布局,5年来新增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等8个专业,现有专业31个,其中国家骨干专业1个、省高水平专业群2个。三是大幅提升办学规模。面对产业技术工人紧缺现状,学校加大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力度,大幅提升办学规模。5年来,共培养毕业生近1.3万人,现有在校生9710人,增长近50%;毕业生就业率基本维持在97%以上,毕业生工资水平增长近50%;留台率近45%,年增5%以上。
聚焦行业发展
平台搭建“有广度”
学校坚定不移走职业教育类型发展之路,形成“一链一学院,一群一联盟,一专一混合”的发展模式,构建多元办学格局。一是坚持对接产业。将特色产业学院建在产业链上,已建成凯华模具、精雕、正保智慧财税等6个产业学院。二是坚持行业引领。成立实体化产教联盟6个,通过举办论坛、成立教材编委会、组织行业大赛等方式,深化合作、协同发展。其中,长三角模具产教联盟获评浙江省产教融合“五个一批”项目,并入选国家教育部门典型案例。三是坚持创新发展。充分发挥台州市产教融合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优势,开展混合所有制办学试点。吸引6000多万元社会资金共建产业学院、培训综合体。现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300余个,获批省、市产教融合项目近30项,其中高精模具生产性实训基地被评为国家生产性实训基地。
聚焦企业生产
人才共育“有精度”
紧密对接企业生产岗位需求,创新“校企协同、中高一体、育用贯通”高技能“领班型”人才培养新模式。一是推进校企协同、“双师”共育。深入实施“百教千导”“百师进百企”工程,打造校企共建共享师资库,建立“双向流通”“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二是推进中高一体、育用贯通。推进职技融通改革“先行先试”,探索“高职+技师+企业”新工匠人才培养。5年来,共有6个案例入选浙江省学徒制典型案例,3个项目获批国家首批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学生获省级及以上技能竞赛奖励比例连续超3%。三是推进“五育并举”、数字赋能。学校实施教学过程全链条信息化,校企共建300余门育训一体化课程。落实“五育并举”“一生一案”,把“五育”目标细化到“三全育人”全过程,实施“五育学分制”,促成“五育”落地生根。
聚焦技术迭代
服务赋能“有深度”
整合校内外资源,聚焦校企联合攻关,解决“卡脖子”技术,科技创新和技术服务能力稳步提升。一是助企纾困出实招。聚焦企业急难愁盼问题,充分发挥学校智力优势,有效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2021年技术服务到款额达到1176万元。二是科技创新有硬招。聚焦企业技术难点,校企合作建机制、搭平台、强队伍,联合技术攻关。5年来,学校教师共获授权专利327项。获批浙江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入选浙江省“三农”智库联盟等省级平台。三是职业培训亮新招。主动对接区域产业转型升级,落实“育训并重”,疏通职业培训堵点,根据民企发展需求,主动推出“量身定制”型培训服务菜单,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共享员工”培训服务,校企共建师资库、基地库、资源库。2022年为500多家企业提供技能培训,社会培训人数超过在校生2倍。
(台州科技职业学院党委书记 邱士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