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02日 星期三
向内挖潜 为学生主动学习赋能
——北京市第十四中学以“课代表联盟”开展同伴互助的探索
张琳

    当前,“双减”工作正在深入推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双减”特别强调学校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课堂实效,如果不向内部挖掘学生潜力,而仅仅强调外部条件的改善,减负增效的目标将难以有效达成。北京市第十四中学秉持“做有温度的教育”的办学理念,以组建课代表联盟为突破口,深挖优秀学生群体的潜力,发挥其辐射引领作用,为全体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成长赋能,让学生在学校学足学好,有效践行了“从学生出发,再回到学生中去”的工作理念和目标。

    组建“课代表联盟”,开展同伴互助

    课代表联盟是由各个年级、所有学科的课代表组成的相互学习、交流、同伴互助的学习型组织,也是师生教研结合、教学相长的共同协作组织,在实现深度学习、营造良好的学风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在北京十四中,课代表有了新的“学术”身份,他们不仅是学科“领袖”,还要承担起搭建师生沟通桥梁等职责。

    目前,学校初中、高中61个班级共有课代表近600名。课代表的选拔采取本人自荐、同学推荐、教师提议、全班决议的方式产生。其中,学校非常注重学生自荐,希望那些热爱学科、有奉献精神、渴望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自荐,承担课代表重任。

    在日常工作中,学校对课代表联盟的管理、指导、评价形成了一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协同的闭环模式。其中,学生会学习部负责日常管理,教学处与教研组负责学术指导,德育处与年级组负责行政指导,数据与评价中心负责评价考核工作。同时,德育处与教学处还负责为课代表联盟组织的各项活动提供人、财、物等全面支持。

    在具体工作中,学生会学习部负责课代表注册和管理,包括以综合素质评价的方式为他们建立成长档案袋,对他们提出的活动建议和实施过程进行记录,定期组织学习论坛,支持课代表联盟组织各种比赛并进行总结表彰等。每半学期,学生会学习部会对师生进行问卷调查,对各位课代表进行评价,若两次评价满意度均低于75%,将重新选举和推荐产生新的课代表。数据与评价中心除将学生学习成绩中的等级成绩作为重要依据外,还定期下发调查问卷、开展学生访谈,掌握课代表联盟的活动效果及课代表的履职情况,并将结果反馈给学生会和其他部门,为课代表联盟有效开展工作和学校的精准决策提供客观依据。

    协助开展学情调研,搭建师生沟通的渠道

    鼓励学生群体自己确定方向,把决定权交给学生,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参与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实践中,课代表联盟在协助开展学情调研、组织开展同伴互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协助开展学情调研。学校定期以课代表联盟为纽带开展学情调研。在日常学习中,各科课代表随时关注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教学进度、教学效果等方面与教师实时沟通,便于教师及时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在阶段性测试后,学校会开展学情调查、组织座谈会。学情调查由德育处指导学生会学习部完成,由课代表下发。例如,通过调查,针对“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这一问题,课代表联盟组织了“青年学术先锋论坛”等活动,引导学生树立目标,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从学生需求出发,又辐射到学生群体自身,这些活动深受学生的信任与喜爱。学生的问题由自己掌控,变被动为主动,对营造良好的学风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推动同伴互助走深走实。课代表联盟成立后,在加强学生之间的同伴互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希望通过课代表联盟构建起学生间良好的伙伴关系,为学生主动学习赋能。例如,刚进入高中的学生存在不适应高中学习生活的情况,课代表联盟通过调查发现,67.6%的学生认为高中的知识内容多、难度大、进度快,63.0%的学生某些科目的学习存在困难。在教师指导下,高一相关科目的课代表根据学生学科学习强弱程度进行搭配组合,开展同伴互助。在此过程中,课代表引导小组内开展学习方法讨论、解题方法分享等活动,各班级逐渐形成了组内相互带动、组间相互交流的良好学习风气。

    铺就师生相互理解的通道。作为一所百年老校,学校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严谨的教风,教师授课前要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导入等“十备”。在“备学生”方面,因为有了课代表联盟,畅通了师生之间沟通的渠道,教师能更清楚地了解学生的深层需求,提供适切的教学方式。例如学校今年的学术年会上专门设计了“深度学习框架下‘青年学生先锋论坛’”环节,来自各年级、各学科的课代表针对学习策略和方式进行深入研讨并提出建议,如由不同学科的优秀学生分享学习方法、学生自办学科节等,这些建议均被学校采纳,教师乐于“教”和学生主动“学”的通道得以顺利打通。

    精心培养,保障“课代表联盟”更好地成长

    在课代表联盟运行过程中,学校也通过加强学术培训、搭建展示平台、提供个人发展机会等,为课代表联盟更好地运行、课代表更好地成长提供保障。

    加强学术培训。为提升课代表的专业素养和学术能力,学校教学处及各教研组定期对他们进行培训,包括专家论坛指导、教研组长论坛、大学学长进校园等多种形式。培训中,不只注重提升他们的解题能力,更注重拓展他们的学科视野、前沿思维,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做“眼里有人,心里有事,懂得感恩,明白道理”“能贴近时代,懂明责热爱,有家国情怀,做勇于担当”的十四中学生。

    搭建活动展示平台。学校贯彻“五育融合”理念,通过各种学术研究、学科活动不断提升课代表的创新实践能力。例如,高二数学课代表共同策划举办了数学学科节,从流程设计、场地选取到志愿者招募均由教师幕后指导、课代表台前完成。又如学校高中化学学科节上,化学课代表在教师指导下设计出了“教研组长首讲化学第一课”“博士学长分享对化学的热爱与研究”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让全校学生感受到了化学之美,开阔了学科视野。

    提供个人发展机会。在承担辐射引领作用的同时,学校课代表联盟成员也能获得学校提供的多种发展机会。如学校设立了“青年学生先锋奖章”等多种荣誉奖项,并鼓励学生参与市、区级评选,各学科的优秀课代表往往能成为强有力的竞争者。自课代表联盟成立以来,我们欣喜地看到,发挥自身优势,为同学录制学习视频的孩子多了,结合同学的学习困境,帮助教师设计试卷、直击同伴学习痛点的孩子多了,在“学生先锋讲坛”上演讲、提问、互动的孩子多了,课间三五成群研究、讨论问题的孩子多了……主动学习、自我成长正成为校园生活的一种新常态。

    (作者系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校长、北京市第十四中学原校长)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