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新闻·要闻
2022年10月29日 星期六
山东农业大学校企携手构建“双师资、双课堂”——
校内外齐发力 实践中“炼”真才
本报记者 魏海政 通讯员 郭翠华

    日前,在山东心仪动物医院,山东农业大学2022届毕业生栾钊用短短两个月时间就完成了轮岗。“一般至少3个多月才能完成护理、住院、门诊等各岗位的学习、考核,栾钊之前就在这里进行过专业实践,业务技能很强,很快就达到了各岗位的考核要求。”山东心仪动物医院人力资源部负责人隋赢说。

    去企业开展专业实践,是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生产类学生的“必修课”。近年来,山东农业大学搭建校内和校外育人双平台,校企携手构建“双师资、双课堂”,实现人才培养的教育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无缝衔接。

    创新实践育人培养模式

    面对产业现代化水平快速提升,如何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

    “数字经济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对‘新农科’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由于校内缺乏现代化的生产实践条件,出现了实践环节与产业现状匹配度不高等问题。”山东农业大学副校长林海分析。

    如何破解学生实践与产业现状脱节难题?山东农业大学积极探索通过产教融合协同体系培养动物生产类应用创新型人才模式。学校从师资、课程、平台等多方面入手,与企业共建班级、共上课程、共带实习。

    共建实践教学实体,山东农业大学招揽企业把先进设备、经营理念等“搬”进学校。与此同时,山东农业大学把传统的8或10个学期(动物医学为五年制培养),调整为9或11个学期,专门增加了实践学期(第5学期),对动物生产类学生实行“基础理论、认知实践、专业基础理论、专业实践、专业理论、生产实践”六阶段培养,打破传统教育模式下的理论和实践分段、课堂和现场分裂的局面。

    学生走出去开展专业实践

    “学生去实习的企业都是山东农业大学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共同体。”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动物医学院)党委书记朱宝库介绍。动物科学、动物医学专业都是实践性极强的应用型学科,学校每年6—8月把动物生产类专业的学生送到企业生产一线,让学生在“真刀实枪”实地操练中增才干、长本领。

    “企业为我们每个人都安排了实习导师,还让我们从实验室到车间轮岗学习。”每年,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生产类学生从国内40余家优秀行业企业完成专业实践归来后,都有满满的收获。

    如今,这些“联姻”企业也成为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生产类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训“根据地”。“我们参加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动物科学专业技能大赛时,到山东益生种畜禽股份有限公司实地练习,利用企业先进的仪器设备操练。等到正式比赛时,我们心中有数、手上不慌,最终拿到了特等奖。”该校2021届毕业生焦宪悦现已成为清华大学直博生。

    在这样的培养模式下,近年来,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生产类70%以上的学生都参与过校企合作的创新训练项目。和栾钊一样,山东农业大学很多动物生产类专业学生在考研或找工作时备受青睐。

    企业“搬进来”共建课程

    “课上,校内、校外教师分别从不同角度讲专业前景、行业现状、人才需求,还和我们畅谈他们在行业内摸爬滚打积累的经验。”2022届毕业生曹熙康说起“动物科学学科进展”等课程,称赞不已。

    “为了让生产‘走进’课堂教学,使理论讲授与生产实际不脱节,学校设置了校企共建课程,让学生足不出户就学到现代化的经营理念、先进技术。”林海说。

    除了企业家进课堂,生产中的先进技术通过虚拟仿真、共建实验室等形式在校内“重现”。“家禽病毒性传染病疫苗的生产应用虚拟仿真实验”是学校的校企合作课程。课程负责人姜世金教授介绍,由于病毒操作具有高危险性等原因,学生在实践时不能全程实地操作。为此,学校联合滨州沃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开发了虚拟仿真实验课。“课程模拟公司生产情形,设立场景式实验和案例式实验教学,融合现实、现场和虚拟教学场景,学生可以在线上模拟操作。”

    山东农业大学还先后与39家国内优秀畜牧企业合作签订协议成立了99个校企合作班,覆盖了动物生产类学生所有班级。近年来,山东农业大学动科生产类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学校努力为学生多搭建实习实践平台,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中成长为又红又专的时代新人,让越来越多‘一懂两爱’的农业人才后备军从这里走向全省、走向全国。”山东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徐剑波说。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