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28日 星期五
赓续百卅家国情怀 逐梦时代砥砺前行
——江苏省镇江中学建校130周年暨高质量发展巡礼
张岚
田径场
上善楼
校训石
桃李苑

    生逢盛世,胸怀天下。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2022年的金秋十月,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

    在此九州同庆、四海欢歌的时节,江苏省镇江中学(以下简称“镇中”)迎来了建校130周年华诞。全校3000名师生员工与历届校友心潮澎湃、热血沸腾。这一切都来自镌刻心底、不可磨灭的校训——“一切为民族”!

    “一切为民族”,这蕴含着深深爱国主义情感的话语,激励着一代代镇中学子,心怀家国,志存高远,从这里走向国家需要的地方。

    栉风沐雨 芳华待灼

    镇中的前身是1892年由清末状元、镇江知府王仁堪创办的南泠学舍(书院),1903年改为镇江府中学堂。1913年更名为江苏省立第六中学。1935年南京中学迁镇,与镇中合并为江苏省立镇江中学。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镇江沦陷,校舍毁于战火,部分师生坚持办学,先后在上海和安徽屯溪复校。抗战胜利后,1946年2月复校于现址镇江七里甸。1953年学校定名为“江苏省镇江中学”。

    一部镇中校史,既记录了学校百卅年来的奋斗历程,也留下百年红色血脉印记:

    陈景福,1895年生,常熟人,应江苏省立六中聘请,1924年到校任教。其间,积极宣传共产主义思想;1925年秋协助共青团中央在镇江发展共青团员,成立共青团镇江特别支部。他是镇江首位在外地入党的共产党员,也是在镇江筹划建党第一人。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陈景福在家乡组织抗日武装,后编入江南抗日义勇军第二路第三支队,任第二路副司令开展抗日斗争。1941年秋,被日伪杀害。学校的景福馆就是为纪念他而命名的。

    校友夏霖,丹阳地区共产党组织创建人之一,1927年牺牲时,他引颈就戮,大义凛然,刀下高呼“共产党万岁”,年仅32岁。

    1931年,时任镇中校长任中敏先生,面对民族危亡,将亲历“五四运动”的体会,融合恽代英在镇中演讲的革命道理,提炼出五字校训“一切为民族”!铿锵有力、振聋发聩的声音,震撼了近百年来的一代代镇中人。浩瀚长江之畔,古城镇江,红色火种遍地燎原。

    虽几经校址变迁、校名更替,但镇中始终文脉连绵,基因继承,不忘“一切为民族”之校训,走出了众多的国家栋梁、先驱巨擘。

    有1937级校友,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建筑学家、城乡规划学家和教育家,人居环境科学的创建者,“改革先锋”吴良镛;

    有1947届校友,基础教育的笃行者,“人民教育家”“改革先锋”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于漪;

    有1934届校友,新中国人民电影事业开拓者,红色电影事业家,北京电影制片厂原厂长汪洋;

    还有王洞若、束春生等革命先烈、爱国志士、政坛精英,周有光、邹仁鋆、于渌、段正澄、严加安等学者名流,11名两院院士在这里度过了难忘的中学时光。

    近代学者、历史学家柳诒徵,近代国学大师、美术教育家吕凤子,著名生物学家薛德焴,著名词曲学家、敦煌学家任中敏,著名教育家王骏声、曹书田、沈亦珍,会计学家和教育家、中国会计界一代宗师潘序伦等也曾在此任教。

    于漪老师曾深情感慨:“母校‘一切为民族’校训,融入莘莘学子血液,成为立身处世之本。”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130年来,学校从为民族独立而教而学而育,到为民族振兴而教而学而育。

    “一切为民族”的校训呼唤着镇中莘莘学子与祖国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与时代共进步。点燃了学生青春的火焰,照亮了学生的前程。“正是有着一段段火热的红色历史,让这一思想一直与国家兴亡相系,与民族强盛相融,勉励着学校师生铭记历史、发愤图强。”校党委书记冯章葆说。

    弦歌不辍 砥砺深耕

    新时期,镇中始终秉承“一切为民族”的校训精神,着力在党建引领、党史学习教育、办学方向、内涵建设和锻造队伍方面下功夫、做功课。

    在党建引领方面,校党委领导班子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把方向、管大局,抓班子、带队伍,作决策、保落实,抓党建、促发展,发挥党委政治核心和引领作用,严格落实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和“三重一大”制度,严格落实党委会和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引导全体党员及教职工切实提高政治站位,站稳政治立场,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各支部认真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校党委丰富学习形式,创新学习方法,扩大学用实效,师生共学,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通过开展“党史百年青年学”学生团员讲党史视频征集评选,教职工“党史故事我来讲”系列宣讲,“党徽耀南泠”党员风采展示等重温党史,让党史学习“燃起来”;组织全校党员和民主党派成员等走进红旗渠纪念馆、扁担精神纪念馆、谷文昌生平事迹馆、扬中“我送亲人过大江”主题展馆、丹阳革命陈列馆、贺甲战斗旧址等地进行现场学习,用好“红色富矿”,汲取精神力量,让党史学习“红起来”;校党委班子成员每人领办一个难题,各支部成立先锋小组,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深入社区,为社区居民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知识宣讲和个别案例指导;深入到年级,为学生提供课后延时志愿导学服务,将党史学习教育的实践成果惠及群众,让党史学习“实起来”。

    在办学方向方面,坚守学校特有的精神文化,精心打造“南泠文化区”。于漪教育思想馆、民族复兴教育基地、院士廊、篆刻苑、校史步道等,无不为有形的建筑赋予了更深的文化立意、教育创意和课程寓意。学校围绕“一切为民族”校训,成立“民族精神教育”创新工作室,开展民族精神等德育课题研究。2017年,学校“文化互动的民族精神教育”项目作为镇江市高中校的代表入选江苏省中小学品格提升项目工程,并于2019年顺利结项。“基于民族精神培育的政史融合课程基地”项目提炼出的议题式、主题式、活动式教学设计模型已初具雏形,政史融合“双师”课堂探索出融合教学的新模式。同时学校以“一切为民族”为内核,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挖掘各门课程的思政教育元素,发挥教育功能,将思政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提升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格局,2021年学校被评为江苏省思政育人特色学校。

    在内涵建设方面,为突破发展瓶颈,学校在“创新改变一切,一切皆有可能”的理念引领下,以省内涵建设项目为纽带,不断弘扬大胆探索的创新求变精神与追求卓越的拼搏奋进品格,在特色项目建设上持续深化。建有省课程基地两个,省前瞻性教学改革项目两项,省品格提升工程一项。其中,省前瞻性教改项目“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学习”被省教育部门评为重点推广的“一类项目”。为充分彰显“人文与科学并重”的办学特色,在原有省物理课程基地基础上,又创建了“基于民族精神培育的政史学科融合课程基地”,并成功入选2021年江苏省基础教育内涵建设项目。近5年,学校一项成果获“江苏省基础教育成果奖”一等奖,两项成果获二等奖,一项成果获“江苏省教学与研究成果奖”二等奖,一项成果荣获“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二等奖。学校教师主持省级研究课题18项。

    在锻造队伍方面,学校始终坚持“教师立校,科研兴校,名师强校”,“尊重教师”“发展教师”“成就教师”,通过文化浸润、师德涵育、高位引领、教改驱动、科研突破,致力于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素质精良、充满爱心、可持续发展的高质量教师团队。学校积极开展师德主题月、志愿导学、师德承诺等活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强化教师自我约束、规范职业行为、提升自我修养。学校启动“学校友于漪,守教育初心,守教师本分”系列活动,用师德模范引领人、塑造人。近年来,学校涌现出一批批师德楷模,一人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一人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镇江市人民奖章,被评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一人被评为省市劳模,两人被评为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一人被评为江苏省师德先进个人,30余人获市十佳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师德先进个人、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

    学校通过文化浸润,彰显第一资源的核心价值;通过师德涵育,凸显敬教养德的首要位置;通过高位引领,创设自主生长的浓厚氛围;通过教改驱动,助力教学能力的普遍跃升;通过科研突破,促进核心能力的持续提升。学校现有“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一人,苏教名家一人,省特级教师5人,正高级教师5人,省、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人,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两人,市中小学学科带头人、市骨干教师55人次。

    校党委班子意识到,涵养学校内功事关长远,提升教育质量意义重大,建设高品质高中任重道远。大家真抓实干、锐意进取,让优秀成为学校的一种习惯、一种自觉、一种传承,不断开创教育教学发展的新局面。

    如今,这所百年名校已发展成为有高中56个班级、2700余名学生、250余名教职员工的现代化高中校。近年来先后被评为全国首批学校体育工作示范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江苏省文明校园、江苏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江苏省教科研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教师发展示范基地校、江苏省中小学思政育人特色学校、江苏省智慧校园示范校、“十四五”江苏省科学教育综合示范学校。

    青衿之志 履践致远

    学校继承和弘扬“一切为民族”的深层内涵,形成了“做有品位的教师,办有品位的学校”的办学追求,明晰了“培养有深厚文化教养的现代中国人”的人才培养目标,坚持立德树人、拓展培养路径、改革课堂教学。

    在特色德育开展方面,组织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征文、小报、黑板报评比,硬笔书法展示,参加市“百米长卷绘党情”书法绘画展示、“红心向党”主题征文等,提升党史学习教育的参与度;开展了“红色之旅”志愿者进社区,接受老党员再教育活动,挖掘党史学习教育的深度。“一切为民族”给予了学生民族凝聚力、爱国向心力、创新发展力、学习驱动力,让每名学生力争成为新时代有所作为的优秀青年和优秀人才。在“童声里的中国”少儿歌曲创作大赛中,学校有一人获省三等奖,6人获市一、二、三等奖。一人获2021年度市“十佳新时代好少年”称号。学校将德育贯穿于课堂内外,举行以“传红色经典、扬青春风采”为主题的“五月的花海”合唱节,开展以“擎党徽耀南泠,为民族明职责”为主题的演讲比赛,组织进行运动会大型团体表演,点燃学生参与体艺运动的热情。强化志愿者服务,充分发挥志愿者在入校测温、秩序维护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成为校园亮丽的风景线。探索社团开展新方式,将社团和校本课程有机结合,确保社团活动有品质、上层次。70余个普惠性社团和校合唱团、南泠启辰摄影社、CTB创新挑战社、哈峰会、南泠志愿者社、南泠星火宣传社、“鎏光”文学社、南泠广播站、南泠辩论社、模拟联合国、机器人社团、南泠篆刻社、航模社等数十个校级精品社团活跃在校园,无处不激荡着青春的活力和蓬勃的朝气。校刊《鎏光》参加江苏省首届中学优秀校报(刊)评选荣获特等奖。去年暑期,校南泠辩论社获2021年度华语辩论世界杯高中组冠军。

    在培养路径方面,借助省品格提升项目工程“文化互动的民族精神教育”的开展,架构了递进式德育课程体系,大力实施“德育分层培养工程”,为学子的人生成长扬帆领航。高一以“为民族,明职责”为目标,注重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三种习惯培养;高二以“为民族,促成长”为目标,注重集体意识、责任意识、进取意识三种意识教育;高三以“为民族,敢担当”为目标,注重远大理想目标、心理健康目标、学业发展目标三种目标引导。分层的德育目标从国家意识、文化认同、社会责任等3个维度,进一步厘清民族精神要素与核心素养之间的关联,通过持之以恒的民族精神教育,促进学生养成艰苦奋斗、勤劳勇敢、勤俭节约的修身之道,养成尊师敬长、诚实守信、宽厚待人的为人之德,自觉履行热爱祖国、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为民之责,使每一名学子的民族自尊心及自信心与日俱增。在此基础上,以培养有深厚文化教养的现代中国人为目标,坚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坚持环境育人、活动育人。“南泠文化园”和校园内无处不在的文化石、文化墙潜移默化地影响人、塑造人。每年“五月的花海”合唱节、体育节、科技文化艺术节、经典诵读成果展、书画作品展等将民族精神弘扬和科学素养提升推向新高度。

    在课堂教学方面,学校深入研究新教材、新高考和“双减”政策,认真梳理国家关于教育改革发展的思路,聚焦学生核心素养提升进行课堂改革,深入推进基于问题情境的“五步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以学生为主体、以情境为铺设、以探究为重点的课堂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更大程度上发挥“合作探究”在新课程学科素养发展上的作用。近3年来,学校举办大型公开展示教学活动3次,通过教研沙龙和近200节研讨课、示范课,九大学科总结出具有学科特点的五步教学模式,充分开展项目式学习的课堂教学探究。同时,学校积极进行跨学科融合课程尝试。“基于问题情境的五步教学法”成为镇中课堂的“新名片”,“基于民族精神教育的政史学科融合”形成镇中教改的“新样式”,“智慧课堂”教与学方式的深度融合成为镇中发展的“新动向”。因在新课程新教材实施中的突出成绩,2020年学校被评为“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省级示范校”。

    学校致力于建设新时代高品质示范高中,努力探索发展之路、创新之路,逐步形成育人新样式、新质态,全面实现“低进优出、优进高出、高进强出”的发展目标。学校的物理实验课程基地入选“省首批课程基地”,推动了学校动手实验教育的深入开展,启发了学生科学探索的兴趣,形成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近年来,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的奥赛佳绩频传,2019年,两人获物理奥赛全国一等奖,2020年,101人次获五大学科竞赛一、二、三等奖。2021年,两人分获数学奥赛、化学奥赛全国一等奖。学生在各类科创比赛中成绩突出,一人获江苏省科技创新比赛一等奖,两人在第七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中获省科创大赛二等奖,两人在世界物联网博览会青少年物联网创新创客大赛中荣获高中组冠军。4人入选江苏省中学生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

    云程发轫 万里可期

    进入新时代,镇中确立了高质量发展的总体目标,将继续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改善优化办学条件,锻造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队伍,静心教书,潜心育人,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丰富科研成果,提升办学效益,扩大名校效应,把学校办成校园环境美丽、文化氛围浓厚,质量一流、特色鲜明,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和较高知名度的现代化特色优质学校。

    文化建设方面,创设学生“愉快生活”的优质环境。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优美校园,引领学生“健康成长”的审美观。深挖学校130年办学渊源,探究“一切为民族”校训内涵,为学生“学有所成、永久怀念”提供文化底蕴,使学校成为区域文明先锋、地区文化高地,为师生开展校本课程提供条件。进一步挖掘整合校史资源,使新校史馆成为南泠文化园的核心文化龙头,让校园每一块场地、每一面墙都成为育人场所。

    学生发展方面,紧密遵循新时代高中生德育新要求,开展主题、仪式、节日等教育,形成常规德育规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江苏省品格提升工程项目为指引,进一步构建基于“一切为民族”校训的民族精神教育特色德育课程体系;提升德育团队能力与水平,形成德育工作研究团队。落实家校社共育,开展素质教育,实施包含学生学业成长、生涯规划指导、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的学生发展指导。

    教师发展方面,弘扬师德,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塑高尚师德;健全完善激励机制,助推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认同明显提升,不断增强教师专业发展能力。形成系列特色教师发展成果,打造德艺双馨师资队伍。优化队伍结构,加强教师培训和创新团队建设;提高专家型、学术型名师比例,全力培养2—3名在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话语权与学术影响力的高端教师。

    课程改革方面,牢固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坚持课程思政综合教育理念,引领学科育人方式改革,进一步完善“一大重点、两大特色、三大保障”系统架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课程内容体系。提升优质特色课程体系,紧紧围绕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构建“学科核心课程体系”,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课程;推进“动手实验课程体系”与“民族精神课程体系”;创新“生涯规划课程体系”与“艺体素养课程体系”。

    蓝图绘就千般美,接续奋进得胜回。在这庆祝建校130周年的日子里,镇中站在新的起点,即将开启新征程、开创新辉煌。

    全体教职工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战略部署,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张岚)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1 0 ——江苏省镇江中学建校130周年暨高质量发展巡礼 1 http://Paper.Jyb.cn/zgjyb/images/2022-10/28/12/ZGJYB2022102812_b.jpg 12 中国教育报 13 /m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