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26日 星期三
深圳市光明区马田小学进行特色梳理、优势拓展、全员普及
让科创教育成为学校“蝶变”引擎
蔡太平 梁冬梅
马田学子们怀着好奇尚异的心情体验3D笔绘画
马田学子们兴致盎然地观看科技展演
在学校开展的“智趣科创节”中,马田学子们积极踊跃参加萝卜牙签堆高塔比赛

    交警、保安在夏天执勤时,站在太阳下炎热难忍,非常辛苦;人们雨夜出行,如果雨伞有照明功能,会不会更方便?深圳市光明区马田小学学生林成钰积极动手实践、动脑思考,在学校教师的指导下,一次次地不断尝试,最终发明出具有追光充电、照明、喷雾多功能的太阳伞。该作品荣获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展金奖。

    在近年来举行的各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马田小学表现抢眼:参加第17届中国青少年创造力发明展夺得三金一银,参加第18届中国青少年创造力发明展夺得三金二银,2021年参加全国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教育竞赛活动摘得一金一银,获评全国10所“创新型学校”之一,校长荣膺“全国创新型校长”。

    这所地处光明区西部的原村小,既没有深厚底蕴,也没有优质生源,为何能在短短5年时间内,从村小“蝶变”成国家级别“双特色”学校、全国创新型学校,师生屡登国家、世界科创大赛领奖台?

    马田小学基于“小马驹”的生命成长需求,以光明区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为契机,以梳理特色、拓展优势、全员普及为导航图,面向全校学生普及开展科技创新教育。学校通过强化师资培训、搭建多元实践空间、家校社联动等,让全校人人都是科技创新教育活动的支持者、参与者、受益者,校园处处洋溢着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浓厚氛围。

    全员普及为学生种下科创种子

    “小学是树立理想、发展兴趣的关键期。科技创新的种子一旦播下,就可能在学生心中长成一棵棵参天大树。”马田小学校长蔡晓珊介绍道,为把更多学生培育成科技创新“火种”,学校从顶层设计着手,将科技创新教育列为打造“千里马文化”品牌的重要内容,全方位、全过程、全员普及地开展科技创新教育。同时学校开齐开足科技特色课程,并充分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开设特色课程。

    鸡蛋从五楼扔向地面,如何才能保持不碎?在学校第八届“智趣科创节”中,五年级开展鸡蛋撞地球比赛,学生纷纷用气球、塑料袋等材料,为鸡蛋制作多样的“降落伞”。除了鸡蛋撞地球比赛,还有小发明作品竞赛、科幻绘画比赛、编程设计竞赛、纸飞机竞赛等项目。据统计,累计超过4000人次学生参与一年一度的“智趣科创节”系列活动。

    “科学素养的培养,不仅要靠课堂上的教育,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动手创造。”马田小学副校长谢秀君说。马田小学以立足普及、重在参与、注重创新为原则,精心策划面向全体学生的“智趣科创节”。学校还积极探索建立“班级初赛—年级复赛—校级决赛”层层递进的比赛机制,既让科创节变得更加有趣,又能让所有学生尤其是对科技感兴趣的学生展示自己。

    此外,学校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区、市、全国、国际赛事,在“高手过招”中学到很多科技创新知识。学生在获得荣誉的过程中,变得更加自信。他们获得的荣誉,也激发了更多师生通过发明创造站上更高舞台的积极性。

    科创“伯乐”让更多“千里马”自奋蹄 

    虽是2017年大学毕业的青年教师,马田小学科学教师钟润彪现已担任科组长。他通过设计问题、创设情境、活动体验等“法宝”,提升学生的科创兴趣。在教学过程中,他适时点拨,及时捕捉学生的兴趣点,引导学生主动提出、深挖问题,“我更多作为引导者、支持者,为学生提升创新能力提供‘脚手架’支持”。

    在蔡晓珊校长看来,科创教育的重要着力点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兴趣驱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关键在“伯乐”的引导。只有让更多教师成长为创新导师,才能帮助更多学生成长为创新型人才。学校强化师资保障,配足配齐8名专业科创教育教师,壮大及提升科技创新教师队伍综合水平。

    科技创新处于日新月异的变化中,如何更好地引导教师及时更新知识,当好学生成才的“引路人”?学校“请进来”“走出去”双管齐下,通过对科创教师进行强化培训、科技创新文化建设、科研强校等措施,积极引导科创教师进一步提升自信与担当意识。他们在教学上以更加有效精准的方式,开展科普教育。马田小学还借力“新基础教育”研究,引进华东师范大学高端优质资源,把科技创新教育做实做强。

    学生对科技创新课程的需求是多元的。马田小学打造专、兼职教师队伍,不仅将专家“请进来”,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还定期引进优质社会资源,在课后服务时段开设科技创新等系列课程,为学生提供多元选择,尽力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梦马”发明研究所让奇思妙想变现实

    “我们想发明一种多功能太阳伞,可以防暑降温。”“梦马”发明研究所的林成钰在创意卡上写道。教师胡树斌看到后,引导他更加深入地学习科学知识,买来太阳伞、马达、太阳能电池等材料,一步一步创造出“具有追光充电、照明、喷雾功能的太阳伞”。

    “研究所提供的实践机会,让我天马行空的想法变为现实。”马田小学六年级学生曾志涛观察到,日常生活中容易拿错行李箱,于是产生了发明距离报警行李箱的念头。

    曾志涛将设想带回学校“梦马”发明研究所。在教师江建妹的指导下,他在“金点子”创意卡上描绘了设计图。通过组装材料,他大胆进行动手设计,最终作品在第17届中国青少年创造力发明展上获得金奖,还被选送参加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展并获银奖。“科普教育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后,应及时为学生搭建动手探究的平台,让学生在做中不断发现、解决新的问题。”蔡晓珊校长说,学生提升创新创造能力,关键靠动手,他们需要能大胆创新的“梦工厂”。学校提供实践空间,让学生把科学素养转化为动手创造能力。

    马田小学设立科技创新专项经费,重点打造“梦马”发明研究所、植物探究研究所、智能创意研究所等。学生在创新平台上把一个个奇思妙想变成了一件件功能独特的小发明作品。马田小学还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利用空间,在天台开辟出近80平方米的种植探究活动空间。学生种上了多肉、青菜等植物,师生一起观察研究不同种类植物的生长要素,进行对比实验,得出相应的科学结论,并整理形成实践报告。

    当前,全校立项市级科创课题2项、区级科创课题1项,其中市级重点课题1项;3项深圳市学生探究式小课题顺利结题;编写了《小学生发明创新》《小学生车辆模型》等校本教材。

    家校社联动共建科创教育生态

    “看!叉子好像浮在空中,没有掉下来呢。”今年6月,马田小学二年级学生白一鸣在家长陪同支持下,在家里进行空中浮叉实验。他们一起准备叉子、软木塞等实验材料,查询资料,思考实验步骤,探究实验原理。

    “我很高兴能加入‘科学实验玩伴团’,和爸爸妈妈一起学习科学知识,进行科学实践。”白一鸣说,“通过这个活动,我心中已悄悄种下一颗科学种子。”

    “家庭是开展科技教育的‘沃土’。我们通过‘小手牵大手’,让科普知识进家庭,促进全民科普。”蔡晓珊校长介绍道,学校充分利用光明科学城资源、社区资源、家长资源,开展科技创新教育。学校引导鼓励科普能力、科技水平相对较高的家长更好地带动孩子,让在学校里受到科技创新教育的孩子去影响家长。

    科技普及不仅要在学校开展,更应在学生放学之后。马田小学积极探索建设班级小队,让同一个社区或者住得较近的孩子3至5人为一组,组建各类有趣的小队,参与科普活动。这样的形式,有利于在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普及科技创新教育,学生也能在此过程中提升团队合作、科技创新等能力素养。

    为让家长深度参与科技普及教育,马田小学引导学生挑选喜欢的小实验动手探究,家长陪同支持。“家长轮流负责每期的科学实验,并参与制作‘美篇’,学校的目的就是让每一名家长都参与进来。”谢秀君副校长说,“美篇”发布后,学校会组织总结分享会议,由当期负责活动的学生来主持,家长协助。

    马田小学利用与薯田埔社区学校结对共建的契机,充分利用社区丰富多元资源,促进科创教育普及。学校“家长成长学院”与社区联合,开展家庭教育系列活动,培训提高家长深度参与科技普及教育的意识。马田小学在科技创新这片土壤上,播种、开花、结出硕果。近三年来,学校师生获得48项世界、国家、省、市级科技竞赛一等奖,江建妹、陈慧仪等教师获评“全国优秀创新辅导老师”。科技创新教育成就了一大批师生,成为马田小学一大特色品牌,为学校打造高品质教育注入更多新动能。

    在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的新征程中,马田小学将以培养“面向未来的科学家”的大视野,深入实施科技创新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学校正着力落实“建设一个智慧云平台、形成一套科技创新教育活动体系、编写一系列科技创新教育校本教材、成就一批优秀科技教师、培养一批科学小院士、打造一所科技创新学校”的“六个一”发展目标,力争在科技创新教育方面实现新跨越,从而为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蔡太平 梁冬梅)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1 0 1 深圳市光明区马田小学进行特色梳理、优势拓展、全员普及 http://Paper.Jyb.cn/zgjyb/images/2022-10/26/07/ZGJYB2022102607_b.jpg 07 中国教育报 8 /m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