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时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高校书记、校长们听后倍感振奋,从教育工作和科研创新出发,思考如何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为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贡献更大力量。
党的二十大代表、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元元:
探索符合高校特点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心怀“国之大者”,发挥基础研究主力军、人才培养主阵地、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的重要作用,积极服务国家重大需求。
面向未来,华中科技大学将以服务国家重大需求为战略方向,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以创新制度机制为战略支撑,探索符合高校特点的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为开展有组织科研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党的二十大代表、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陈春声:
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布局建设一系列创新科研平台
高校要继续加大原创性、引领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提升服务国家战略、服务现代化建设的能力。
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山大学坚持胸怀“国之大者”,扎根粤港澳大湾区,积极探索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路。学校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布局建设一系列创新科研平台。在各级部门支持下,学校的科研经费从10多亿元增长到40多亿元,进一步加快高水平科技人才培养,提高学校科研创新能力,加快推动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我们将继续开拓进取,努力实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加快建成大湾区首所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党的二十大代表、河北大学党委书记郭健:
扎根燕赵大地,着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所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为新时代高校改革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作为一名来自高校的代表,我深刻认识到,河北大学要扎根燕赵大地,着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着力提升高水平人才培养能力,强化现代化建设科技和人才支撑,办好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大学。
学校将进一步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精准对接服务雄安新区建设,建好雄安新区研究院,依托学校科研优势,集中力量解决白洋淀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修复、雄安新区历史文化挖掘保护等重大现实问题。
中国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姜沛民:
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强有力支撑
我们要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契机,加快中国特色、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步伐,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强化使命担当,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引领示范,在落实教育各项任务中建成坚强阵地。学校将组织起农业科技创新战略科技力量,不断攻克农业科技关键核心技术,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学校坚持“超前布局、聚焦原创、交叉融合、全链协同”思路,持续加强原始创新、关键技术攻关和重大成果转化。十年来,学校共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58项。学校将始终扎根中国大地,致力乡村全面振兴,努力造福亿万农民,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更好地担当起强农兴农重大使命。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党委书记黄晓玫:
奋力建设“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
我们将认真学习领会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在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担当作为、奋发有为,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开放、更高质量创新,努力推动党建思政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奋力建设“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努力培养造就一批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英雄的地质队员”,为保证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贡献。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葛世荣:
以国家资源发展重大需求为导向造就拔尖创新人才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就是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推进世界一流能源科技大学建设。能源革命、产业升级离不开人才的支撑,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开辟煤炭技术变革的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我国新型能源体系的新动能新优势。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以国家能源发展重大需求为导向,瞄准煤炭及能源科技前沿,瞄准关键核心技术特别是“卡脖子”问题加快技术攻关,全面提高智能采矿工程、碳储科学与工程、煤基清洁能源等领域的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
东北林业大学校长李斌:
发挥好林业高校独特优势,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新的全面部署,报告明确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这为我们持续深化教育改革,坚持“质量、绿色、创新、合作”的内涵发展之路指明了方向。作为林业高等学校,我们要以国家需求为导向,发挥好林业高校学思践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独特优势,集聚力量进行科研攻关,在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绿色低碳发展、实施碳达峰行动等方面修身治学、立德树人,为培养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懈奋斗。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校长吴小林:
全面升级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理念、路径、机制和标准
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了教育、科技和人才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在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中具有独特且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能源领域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国家队、生力军,学校将主动肩负使命,坚持守正创新,全面升级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理念、路径、机制和标准,加快培养造就能源领域战略人才力量,加快实现能源科技自立自强,全力做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推动能源绿色发展的新答卷,以新作为新担当切实扛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时代重任。
华南理工大学校长张立群:
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和国家建设,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华南理工大学身处粤港澳大湾区腹地,更要担当起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和国家建设的历史责任,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凝聚磅礴力量。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坚持“四个面向”,以新一轮“双一流”建设为契机,聚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等方面,拿出新举措、做出新业绩,在助力国家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上展现华工担当。
(统稿:本报见习记者 程旭 采写:本报记者 储召生 焦以璇 刘琴 宗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