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秀青和学生在一起。 资料图片 |
■二十大代表风采
一路颠簸、一路风景,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前往秀麻乡斗后索寄宿制小学有100多公里,这是一条并不平坦的路。党的二十大代表、同德县尕巴松多镇贡麻寄宿制小学教师刘秀青走了24年,有过疲惫,却从未后悔,因为这里有她深深爱着的孩子们。
1994年,从海南藏族自治州民族师范学校毕业后,刘秀青来到同德县秀麻乡斗后索寄宿制小学,一干就是24年。“几间小平房就是教室,那时候夏天的操场尘土飞扬,冬天很漫长很难熬。可这里的孩子纯朴憨厚,眼里都是对知识的渴望,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刘秀青说起孩子们,打开了话匣子。
有一名叫拉杰的学生,刘秀青一直记在心里。拉杰因为腿部烧伤,走路一瘸一拐,还经常流鼻血,来学校时很不自信,都不敢大声说话。“有一次班里的学生来叫我说,拉杰流鼻血怎么都止不住,我赶紧起身往操场跑,背上他一口气跑到了诊所。孩子的鼻血浸湿了我的衣服,顺着我的脖子往下流。大夫做了处理后,孩子的情况有了好转。”刘秀青说,大夫向她竖起了大拇指,孩子也紧紧抓着她的手不肯放开。
从那以后,拉杰经常跟在刘秀青身后,向她讲述生活中的快乐与烦恼。在刘秀青的关心下,拉杰慢慢自信起来。
24年如一日,刘秀青在承担语文教学及班主任工作的同时,主动承担了“保育员”的工作。从孩子们起床一直到晚上睡觉,她每天起早贪黑,连轴转到晚上10点才能休息。
她用泥巴做了土炉子,带着学生去山上拾柴、捡牛粪;年纪小的学生尿床,清洗被褥的事情又落到了她的身上;学生的衣服破了,她就一针一线地缝上;学生的头发脏了,她就为他们洗头发,烫洗内衣;看着孩子们的小手冻得发紫,她就给孩子们买棉衣、棉鞋、手套、袜子……学生和牧民群众们都称她为“阿妈老师”“妈妈老师”。
2018年9月,因为身体原因,刘秀青不得不离开秀麻乡斗后索寄宿制小学。“我来到了离县城很近的一所学校,但是每天都放心不下以前学校的那些孩子。我常常望着远方的雪山,想起斗后索的孩子,有时候想着想着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下来。”刘秀青来到新学校后,心里一直牵挂着山里的孩子。
“教室都盖成了砖瓦房,操场都是塑胶跑道,教学楼、公寓楼、多功能室一应俱全。孩子们在学校的生活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一日三餐不重样的饭菜,每天都是四菜一汤,孩子们可爱吃了。”这些年,学校的可喜变化让刘秀青开心不已,“电子白板、语音室、录播室,智能化教学让孩子们大开眼界,也打开了他们探知世界的兴趣之门。”
前两天,一条来自学生尕解的信息,让刘秀青泪流满面。“15年前,您当过我的老师。前两天,我在电视中看到了您,得知您要去北京,我为您高兴。家里一直没有信号,今天我专门爬到山上有信号的地方给您留言。我们的学校已经不再是以前的样子了,我们的生活也越过越好了,这离不开像您一样善良的老师们。”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我要对得起学生们叫的这句‘阿妈老师’,我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教育强国建设为己任,为国家培养更多的栋梁之材。”刘秀青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