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20日 星期四
华南农业大学校长刘雅红:
农业院校强农兴农
通讯员 黎鉴远 本报记者 刘盾
刘雅红在指导学生做实验。 学校供图
扫码观看精彩视频

    畜禽细菌感染性疾病是制约我国养殖业健康发展的一大瓶颈,而抗菌药在防治畜禽细菌感染性疾病中作用重大。改革开放以来,在抗菌药保驾护航下,我国养殖业快速发展,迅速成为世界上猪、禽饲养规模最大的国家,创造了让世界瞩目的“中国奇迹”。而随着抗菌药的大量使用,病原菌对抗菌药产生了耐药性,甚至出现了“超级耐药菌”。这使得养殖业、医学临床,都面临缺乏有效抗菌药物的困境。

    困境背后是兽医药从业人员曾经的窘境。“上世纪80年代,兽医社会地位较低,工作环境艰苦,很多人不愿干,但兽医在动物源头防控人兽共患病、保障公共卫生安全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这么重要的行业,需要有人投身学习、研究攻关。”党的二十大代表、华南农业大学校长刘雅红深耕兽医行业30余年。面向我国畜禽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需求,她结合自身的研究重点和特色,聚焦兽医病原微生物耐药性研究、新兽药研制等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并入选国家“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

    “我国兽医病原微生物耐药性现状如何,它们从哪里来,又将如何有效防控,对我们兽药科研工作者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面对我国缺乏自主的耐药监测技术、标准体系和动物专用抗菌药的困境,刘雅红带领团队迎难而上,在“‘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等多项国家级项目资助下,建立了动物源耐药菌种资源库。该资源库菌株数量多、来源广、持续时间长。他们还攻克了耐药性的快速检测技术,并建立了首个基于移动终端的动物源细菌耐药监测平台。

    耐碳青霉烯类的“超级细菌”在全球暴发以后,兽医常用的粘菌素和新一代四环素类药物替加环素,被视作耐药菌的最后一道防线。“耐药性问题在持续发生,如何建立综合的耐药菌防控方案迫在眉睫。”刘雅红牵头建立了新兽药和制剂研发平台,带队研发出多个国家二类新兽药和制剂。

    历经10余载,“动物专用新型抗菌原料药及制剂创制与应用”这一成果,荣获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科研离不开学科的发展。为促进兽医学科向纵深发展,刘雅红带队加快了科学合理用药、兽药智慧评价技术和精准施用技术等关键技术研发。他们践行“造好药、用好药、少用药”的新型畜禽重要疫病防控理念,为国家“兽药减量化行动”“碳达峰碳中和”等相关政策的实施,添砖加瓦。

    为给兽医学科乃至农林领域培养更多人才,刘雅红倾心育人,“所有进到我实验室的学生,我给他们上的第一课是做好人办好事,热爱家国、团结奉献”。

    在刘雅红推动下,华南农大坚持发挥以农立校的办学优势,通过科教协同、产教融合,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实现“‘三农’价值塑造、‘三农’情怀根植、‘三农’知识集成、‘三农’服务能级提升”系统目标。学校引导学生走到田间地头、企业,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将所学知识技能反哺“三农”。

    “我校引导广大师生服务国家重大需求、人民生命健康,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战略,践行强农兴农使命,为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贡献力量。”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刘雅红备受鼓舞。刘雅红将继续带队,努力攻克一批科学前沿问题与关键核心技术,尤其是要在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守护养殖业健康发展、服务乡村振兴上努力取得新突破,为实现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