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20日 星期四
做大山孩子的守梦人
口述者:党的二十大代表、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望谟县实验高中副校长刘秀祥
扫码听代表声音

    ■听见二十大 代表声音笔记融媒报道

    你好,我是党的二十大代表刘秀祥,是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望谟县实验高中的副校长。

    能够亲历党的二十大这一历史性盛会,我的心情非常激动。这既是一次极其难忘的人生经历,也是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党的二十大报告振奋人心、催人奋进。报告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作为一名乡村教育工作者,我感受到了党对乡村教育的重视、对乡村教师的关心,这坚定了我继续扎根山区教书育人的信心和决心。

    今年是我扎根乡村教育工作的第10个年头。14年前,我从贵州背着我母亲远赴山东上大学,2012年大学毕业后,我进入一家企业工作。最初我也曾想过留在城市,但有一天,我资助的一个妹妹从老家打来电话告诉我,她不打算读书了,我反复劝也无济于事。

    这通电话让我久久不能平静。我意识到,比起没有钱读书,更可怕的是没有梦想,于是我决定辞职回到家乡望谟县任教。因为我是通过读书走出大山的,我深切感受到读书的重要性。我希望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大山里的家长和孩子们:读书是可以改变命运的。于是,我带着母亲回到了望谟县。

    回到家乡后,为了帮助更多的孩子,除了上课,我还发起了“助学走乡村行动”。利用周末和假期,我骑着摩托车,将自己的故事录入小喇叭,走村串寨,四处劝学。10年来,摩托车骑坏了8辆,但令我欣慰的是,经过努力,我们帮助了1800多个孩子重新回到校园。

    慢慢地,我也意识到,要凝聚更多的力量助力乡村教育。于是,2016年我成立了工作室,牵线省内外资源,对接中国扶贫基金会等社会组织和爱心人士,开展公益讲座、教师研修项目、资助贫困学生等。到目前,工作室累计牵线对接资助学生4200多人,资助资金超过1300万元。

    10年前,大山里的老百姓对教育不是很重视。但如今,家长的思想观念已经发生了巨大改变,他们更能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也愿意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

    我的家乡望谟县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0年前,学生都是走读;现在,所有中学都是寄宿制,学生吃住都在学校。同时,通往学生家的路也变了:10年前,去家访基本都是走路;现在,硬化路通到每家每户,骑车就可以直接到达。

    学校的教学设施也得到了全面改善。10年前,我任教的学校连基础的微机室都没有;现在,望谟县已经实现“班班通”全覆盖。如果你来到望谟县,可以看到“最漂亮的建筑就是学校”。

    如今,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提升。2012年,我们望谟全县只有70人考上大学;但是,10年后的今天,2022年,全县有1300多人考上大学。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一名乡村教师,我对未来充满信心。

    我将继续扎根山区教育,继续发挥名师工作室的引领和辐射作用,不断帮助山区教师提高教学水平,让更多孩子拥有美好未来。

    我将继续做好学生德育和贫困学生资助工作,帮助更多的孩子圆梦大学,为山区教育的发展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最初选择回家乡时,我曾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我只要改变一个人就够了。10年过去了,我最初的心愿逐渐变成现实。我坚信,每个孩子都应该有更好的未来——无论出生在哪里,有着怎样的家庭和成长环境。我坚信,只要有决心,大山深处也能办出好教育,也可以打造教育的高地。

    未来,我将继续做好大山深处孩子们的守梦人。

    本报记者贾文艺采访整理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