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建设祖国的大工地去”,过去曾是一代代建筑学子的响亮口号,无论天山南北,还是雪域高原,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都无惧无悔,投身建筑事业,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近十年来,在“一带一路”倡议指引下,“立足祖国、奔赴全球”成为新时代建院人的不懈追求。3000多名建院学子通过中外合作办学奔赴50多个国家,如一颗颗闪亮的星,为“一带一路”建设发出自己的光和热。
打下坚实基础
梁伟是学校2018届国际学院毕业生,毕业后加入中核中原集团有限公司参与巴基斯坦卡拉奇项目工作。回忆起在校生活,他非常感谢学校中澳教师团队给予自己的耐心教学。在大学期间,中方和澳方教师共同教授专业课程,以国际化视角拓宽学生视野,同时澳方老师还通过教授专业英语课程,为他踏上国际化职业征程打下坚实基础。梁伟说,第一次坐上国际航班奔赴海外工作岗位时他就下定决心,决不能辜负这段宝贵的学习经历,一定要为国争光!
学校积极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及交流项目,常年与国际院校、企业开展教育、实训合作,聘任外籍教师人数达到100余人次,并通过“内部培养+外部引进+企业聘请”打造了一支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教师团队。先后与澳大利亚、英国、丹麦等10余个国家建立合作,引进多国高等院校优质资源,编制中外合作项目特色教材,大大拓宽了学生思维和视野。
对接海外市场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顺利开展,为更多学生打开了广阔天地。2018届国际学院毕业生熊小蔺是合作办学物流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来到肯尼亚,深入调研当地市场,同时迅速建立了与中国市场的连接,在肯尼亚推出了中国的家居品牌。如今,她的团队已在乌干达等非洲国家开设了分公司。回顾从学习到创业的过程,熊小蔺认为是四川建院的学习经历,让自己掌握了大量国际化知识和技能,如今成绩的取得既离不开建院老师的辛勤培养,也离不开合作企业生动翔实的案例分析。熊小蔺说:“我印象最深的是辅导员老师的嘱托:当你身处陌生的国度和环境,不要慌不要怕,沉下心去找到那把开门的钥匙。创业这些年最困难的时候我会用老师的这句话鼓励自己,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钥匙,感谢老师的教诲。”
学校围绕专业设置积极开展对外合作,通过“境内外协同、校校企共育”等模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定期邀请知名企业专家来校参与教学,以宝贵的行业经验帮助学生对接社会发展需求,为学生未来走向社会铺好路。2012年毕业的土木工程系校友徐铖被北京建工集团国际工程公司录用,参与到卢旺达工程项目的建设中。在卢旺达的5年时间里,他从职场新人成长为技术骨干,又远赴以色列承担起更多重点项目,被集团公司评为“优秀员工”和“杰出海外青年”。他寄语学弟学妹们:“怀揣建院印记,铸就精品工程;为国争光,让学校以我们为荣。”
亮相国际舞台
黄琪和杨儒婷是应用英语(国际工程承包方向)学生,该专业的国际化教学,也让学生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中资建筑企业发光发热。2011届国际学院毕业生黄琪毕业后来到东非肯尼亚,在美丽的蒙巴萨工作。从项目翻译到项目副总经理,从青涩少年到主持大小招投标项目会议,他不仅感受到非洲人民的美丽和热情,也为非洲人民带去了中国人民的友谊和技术。回想在非洲奋斗的点点滴滴,黄琪深情地表达了对母校中外合作办学的感激之情。学校以国际化的课程设置和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带领学生认识世界、了解世界,将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以更加国际化的视角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学生参加涉外活动和工作奠定基础,以更加自信从容的姿态亮相世界舞台,在职场上不断进步。
2017届国际学院毕业生杨儒婷就职于中国建筑新西兰有限公司,在工作中担任现场经理的职务,正管理着新西兰第一高楼Seascape的建设项目。新西兰是较早加入中国“一带一路”的发达国家,在这里见证并参与高楼的拔地而起,将青春挥洒在“一带一路”事业中,杨儒婷感到由衷自豪。她表示:“我在四川建院国际学院度过了3年的学习时光,国际化、多元化的课程安排,注重培养素质的教育规划,都与海外建筑市场紧密衔接。正是母校的教育和栽培,才让我在这里开启了事业的新篇章,感谢母校的辛勤培养!”
他们是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数千名在海外工程中挥洒汗水、辛勤工作校友的缩影,也是学校近20年开展中外合作办学、与涉外企业深度融合、从“单向引进吸收”到“双向共建共享”的教育成果体现。学校培养出了大批优秀人才,有力支撑了“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服务,将中国的技术、标准和友谊带向世界,搭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固桥梁。未来,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将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全面建成四川风格、国内一流、中国特色、世界知名的建设类职业院校而努力奋斗。
(伍慧卿 向波 张高杰 张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