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1日 星期二
办好“关键小事”提升师生幸福指数
闫锁田

    据《中国教育报》报道,甘肃省教育系统通过建宿舍、扩食堂、增学位、改厕所等举措,全力推进教育民生实事项目落地见效,有效解决了“急难愁盼”问题,温暖了广大师生。

    近年来,随着生育政策调整和城镇化进程推进,城镇优质教育资源短缺、学位不足、厕位紧张以及农村学校教师住宿紧张、学生食堂供餐服务能力弱等问题也随之凸显。吃喝拉撒、起居出行与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说其“小”,是因为听起来普通平常;说其“关键”,是因为就现代学校的服务功能而言,这些事的妥善解决不仅不能缺位,而且备受社会关注、家长关切、师生关心。解决好这些“关键小事”,能够切实提升师生的幸福指数,应该作为办好民生实事的重要内容来抓。

    办好“关键小事”要饱含感情抓落实。情之所系,民之所需。办好“关键小事”要带着浓厚的教育情怀,设身处地为师生着想,从学校发展的前景全盘谋划。因受自然、地理、经济等条件制约,一些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相对薄弱,尤其是一些经济困难家庭、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对“关键小事”的解决需求更迫切。这就需要每一位参与者深怀对师生的真挚感情,俯下身子了解师生和家长的需求,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体现人文关怀和服务理念。这样,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才能真正惠及广大师生,走进寻常百姓家。

    办好“关键小事”要持续发力破难点。民生实事项目是民心工程,是各级政府向全社会作出的承诺。但现实中,很多小事是一些存在已久的老大难问题,需要人、财、物等资源的统筹协调。这就需要政府聚焦当前义务教育最薄弱的环节,想方设法筹资金、拓资源,建立相关部门协同包抓机制,压实工作责任,强化监督措施。

    办好“关键小事”要查漏补缺重效果。民生实事办得好不好,关键要看学校和师生的满意度,老百姓是不是有获得感。各级政府都明确了办好民生实事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并将完成情况纳入年度目标任务考核内容。为了确保民生实事项目扎实落地,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对投入使用情况加强跟踪调查。例如,对设施设备的使用效率、资金和专业人员配置进行督查,督促相关建设单位和学校进一步查漏补缺,帮助学校破解运转过程中的难点和堵点。“关键小事”办好了、有效果,意味着每个孩子“上好学”得到更坚实的保障,师生的幸福指数也会大大提高。

    (作者系甘肃省天水市教育局干部)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