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区域周刊
2022年10月01日 星期六
一个县域教研员如何创新实践
张继斌

    笔者是一名县域的教研员,多年实践的体会是,新时代县域教研员角色定位应是:善于学习和研究的示范者,课程改革的“助推员”,教学实践的“战斗员”,教师发展的引领者、合作者。

    如何扮演好这样的角色?教研员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扎实的学科功底和强烈的研究意识,要从传统的角色中脱胎而出,勇做学科教学研究的先行者。教学研究的目标从关注考试成绩向“五育”并举转变,教学研究的内容从关注教材教法向关注学科质量转变,教学研究的重心从关注教师怎样“教”向关注学生怎样“学”转变,教学研究的方法从基于经验积累向依托大数据的师生反馈转变,教学研究的路径从单兵作战向发挥区域共同体的协同作用转变。

    南通市海门区现有专职教研员25人,兼职教研员63人,覆盖所有学段、学科,绝大多数教研员来自学校中层以上的管理人员。正因为有如此强大的专业团队,全区8000多名教师中,每年都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获得省市基本功大赛或优课评比一等奖,获评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等,教学质量始终名列省市前茅。

    教研员不仅要把常规工作做细做强,更要带领全区教师勇于创新、敢于实践。以物理实验的创新实践为例,实验对于物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关于中学物理实验改进与教学策略优化的论文很多,但基于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背景下的实验教学常态化和区域性研究还非常少。笔者对如何通过常态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引领团队成长,推进课堂改革,提升教学质量,近年做了一些创新性的探索。

    一是点面结合,组建核心团队。通过自我申报、公开竞聘、组织考察等方式,形成由兼职教研员、各校骨干教师组成的核心团队。高中物理核心团队现有15名成员,覆盖全区所有的高中学校,团队有固定的集中讨论场所、系列性的研究成果。

    二是专项突破,编制实验教材。核心团队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宗旨,每两周集中研讨一次,集中前各成员都要带着问题、带着思考而来。由于团队成员的普遍性,所带问题也代表了一线教师的困惑。如一个实验应分为几课时完成?实验课重点要解决哪些问题?如何让“做实验”比“讲实验”更有效?新课程标准中,高中物理必做实验由原来的12个变成了21个,能否提供一个完整的实验教学实施方案?学校没有专职的实验教师,没有新增实验配套的器材,且大多数老师的实验意识淡薄,该怎么办?

    针对以上问题,核心团队进行了线上线下多轮研讨和思维碰撞,终于找到两条途径:路径之一是申报省市实验专项课题,引领更多教师积极地参与实验教学研究;路径之二是按照新教材顺序,对所有实验逐个进行行动研究。用了三年时间,我们编出了一套区域层面的实验特色教材《高中物理实验点点通》。本书注重实验原理的理解与创新,每一个实验都提供多种方案;本书直接指向真实实验、突出实验能力考查,每个实验的文本与视频都注重细节的指导、真实场景的再现。这套教材有效纾解了一线教师和学生对实验的困惑和无助感。

    三是重构升级,提升实验素养。核心团队依托“基于学测分析重构中学物理常态实验教学的区域研究”“基于现代技术的高中物理实验创新研究”等省、市级课题,重构中学常态物理实验教学体系,通过完善和重组中学物理实验内容,实现区域内各中学常态物理实验教学的重构升级,形成中学常态物理实验教学课堂的优质评价标准。

    四是激发兴趣,推动教学改革。课堂是学习的主阵地,在课堂上如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新课改赋予我们最重要的任务。海门区经过核心团队无数次的研究,形成了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海门“六学课堂”模式:情境导学、自主先学、合作助学、踊跃展学、以练促学、多元评学。经过实践,海门“六学课堂”推动了区域课堂教学的改革,让教师转变了教学方式,让学生回归本位。

    经过核心团队的多年打造,区域培养出了一定数量的名师,也取得了突出的教学成果。江苏省特级教师滕玉英领衔的“融物理”课程获得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笔者主持的“数字科学家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课题获江苏省教学科研成果一等奖。区域物理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海门区物理成绩稳居全省前列。

    (作者系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中小学教师研修中心教研员)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