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坚持“集成新工科,实践新范式,教研国际化,服务大湾区”的办学特色,积极推动新工科设计创新发展,致力于培养工业设计集成创新“T”型人才,以满足大湾区建设与发展对工业设计人才提出的全新需求。学院积极开展工业设计类创新创业实践,为学生投身“双创”实践提供科学的全面指导,助力学生实现工业设计成果创新转化,收获了良好的育人成效。
构建工业设计创新驱动型课程
艺术与设计学院工业设计专业依托学校工科背景,打造“新工科新设计”教学体系,突破学科界限,全面系统地培养学生跨专业协同创新能力,深度融合产业发展需求提升实践设计水平。工业设计系设立智能制造与机器人设计、体验设计、服务设计、电子信息设计、绿色设计5个专业方向,执行“1+2+1”培养模式,将工程基础课、专业方向课与项目综合实践有机结合。理论和实践的交叉融合,有效培养了学生在技术、商业、艺术、文化、人本等领域的集成创新能力。
学院积极开展工业设计驱动创新型课程,进一步强化课程的实践育人特色,着力打造工业设计“双创”人才。学院开设多年的“设计管理”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领导力思维和管理能力,引导学生将创新实践与市场需求、行业发展趋势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创新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课程不仅关注学生商业意识的塑造,还站在设计师的视角,教授学生运用管理学理论和工具,提升跨专业设计团队和设计项目的管理技能。课程以大湾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的设计人才需求为导向,将设计与管理学、营销学知识结合到一起,让学生能够有效地运用商业模式创新工具撰写创业计划,学习组建和运营设计团队,掌握评估设计工作绩效的方式方法,学会和跨专业团队进行合作,深入了解危机处理方法及拓展云端设计项目的管理思维……丰富的教学内容切实帮助学生掌握基于团队特征、产业趋势、企业资源、用户需求进行的创新创业系统方法,对于设计类专业“双创”人才的培养起到了重要的启示作用。
校企合作开展多元“双创”实践
广东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以培养工业设计类专业“双创”人才为目标,积极开展与地方企业的协同育人,通过深入交流合作为学生搭建实训实习空间,同时深化产教融合,拓展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并为企业创新研发工作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工业设计专业覆盖面广泛,就业方向包括产品设计、交互设计、交通工具设计、家具设计、CMF设计、用户体验、服务设计、鞋包配件设计等分支领域。在大二学年末,学院根据学生的个人兴趣和专业学习情况,鼓励学生选择相应的专业创新班开展实习实训,提前熟悉该领域的就业要求,为迈入工作岗位做好充足准备。
学院承办了第十一届广东省“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与广汽集团、美的集团、京东等零售头部企业深度合作,鼓励师生积极参与比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学院依托广东华南工业设计院产学研平台,在佛山、东莞、云浮等地共建实习实训平台,引入企业资源,组织学生参与校企合作课程和企业创新比赛,从事企业设计研发项目,从实践中收获宝贵经验。校企合作开展的工业设计类专业协同育人项目让学院创新创业课程有效落实落地,带领学生在企业开展科学系统的创新实践,通过参与工业设计产品研发和服务,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培养具有工业设计专业素养、全球视野、粤港澳大湾区融合意识的“双创”人才。
以“双创”实践带动就业发展
广东工业大学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创新创业比赛,2012—2020年连续5届获得“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连续两届捧得“优胜杯”,此外建设有2万余平方米的创新创业育人基地,获国家教育部门“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等7项国家创新创业称号。
艺术与设计学院以学生就业发展为导向,引导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强化成果的市场和行业应用特性,根据企业对“双创”人才的需求,打造涵盖设计研究、动手实操、团队协作、商业意识等课程内容的全方位培养体系。全新课程体系为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和实现高质量就业带来了切实帮助,在实现跨学科育人的同时为学生积累了宝贵经验,从宏观层面、设计层面到运营层面系统地构筑起专业成长架构。与此同时,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也为学生开展“双创”实践提供了有利平台,学生利用学院提供的课程资源、专业师资、实习实训平台,积极开展具有学科特色的应用型产品设计和研发,让创新成果为企业、行业、社会发展服务。学院以“我敢闯、我会创”的精神延续学校“融入产业、创新担当”的基因,助推毕业生更顺利地走上工作岗位,充分实现高质量就业。(陈奕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