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高教周刊·思政
2022年09月26日 星期一
新时代马院高质量发展的格局与定位
贺武华
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给学生上思政选修课。 陈仲昌 供图

    马院院长谈马院 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

    2021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意见》。一年来,各地各部门和广大高校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踔厉奋发推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以下简称“马院”)建设。新时代马院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已成为重要议题。

    有关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高校已建有1400多家马院。近年来,广大高职院校也纷纷成立马院。当前,对于广大高校马院尤其是地方高校马院来说,应以更高站位、更广视野、更大格局来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

    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出发

    上好思政课这门关键课程

    马院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承担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重任,必须将为全校学生上好思政课作为第一要务和立院之本。

    思政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可或缺的关键课程,是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成人成才的必备要素。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进一步明确“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上好思政课、讲好道理是不容易的,这个“不容易”就在于要讲出应有的政治水准、应有的理论逻辑、应有的学识功底以及应有的情怀仁爱。

    从现实情况来看,有少数思政课教师简单化理解思政课的要求,一味从教材和自我出发,“精致”地讲些程式化的知识;有少数思政课教师长年累月重复上某一门思政课,把自己界定为只能上该门课的教师;还有少数思政课教师家里教室两点一线,铃声一响下课就走,缺乏学院人、学校人的归属感和使命感。这些表现都是错误的。

    虽然从组织管理体系来看,马院和其他学院一样,是高校的二级学院,但性质上又有不同。马院代表学校而不是本学院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面向所有专业学院来办院的,所有专业学院的学生都是马院的学生。马院与专业学院的关系不是平行的,而是既要引领后者办学,又要主动与后者协调推进融合育人。马院自觉站到学校层面来办院,既是格局品位又是战略定位。要让大思政课活起来,绝不能关起门来上好几门思政课了事。

    马院要树立全校学生都是自己学院学生的意识,站在学校层面来建设大思政课体系,积极为学校输送思政选修课、社会实践类课程以及特色通识课程等,为丰富学校课程体系建设服务,切实发挥马院教师的政治优势、专业优势与育人优势,从而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引导和影响学生,主动推进思政课与专业课同向同行。

    不可否认,伴随着高校马院研究生学位点、本科专业点增列,越来越多马院有了自己的研究生、本科生。但无论学科专业建设任务有多重要、培养本学院学生有多紧要,做好全校立德树人工作、上好全校学生思政课,都是马院的根本职责和工作重心所在。

    站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度

    主动服务“三全育人”工作

    “三全育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工作的鲜明特色。马院应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高度主动服务“三全育人”工作。

    马院的所有工作都是育人,马院存在的根本意义就是育人,更应自觉践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马院要主动站到学校层面,协同各职能部门、各学院去落实“三全育人”工作,进而成为引领学校育人工作的旗帜。

    无论是具体落实“三全育人”工作的“十大育人体系”,还是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推动大思政课体系建设,再怎么强调发挥思政课主渠道的引领作用都不过分。

    各高校应把思政课教师的非课堂教学工作纳入岗位职责要求,探索相应的工作任务分配与绩效考核机制,如全体思政课教师联系各学院、联系班级、联系社团、联系学生,全员担任本科生综合导师、德育导师与社会实践指导教师等。

    广大思政课教师应努力成为践行立德树人的模范之师,真正把身段沉下去,切实走进学生、了解学生、关爱学生、服务学生,而不是将“三全育人”停留在“讲台”上、“讲稿”里。只有站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高度来理解自身的使命,思政课教师才能真正理解和落实“大先生”“‘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等要求。

    以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为追求

    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

    马院要从引领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设发展的高度来推进学科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指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引领学术思想、学术理论、学术体系以及学术标准建设中的作用,引领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

    高校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对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引领功能,就是要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优先发展、优势发展、优质发展来带动全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主动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

    马院姓马,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是马院培根铸魂的基础性工程。马院要把站在学校层面建好马院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作为基本立场,要有学科本位意识,做到阵地牢、方向明、主义真、学问高、德行正,自觉以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学术己任。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当前,“共同富裕”“数字经济”“中国式现代化”等热门话题不仅是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的研究领域,也是思政课教师应该持续关注的话题。

    马院必须因地制宜、因事而化地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拥有自己独特的学科建设目标与服务面向,在实践深耕中致力于学理化阐释、学术化表达、大众化传播,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探索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还要不断深化与思政工作实践的结合,及时有效地将研究成果运用于育人实践,将学科知识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对思政课教学的支撑反哺作用。

    守好学习宣传主阵地主渠道

    充分发挥旗帜引领作用

    马院要高屋建瓴,打造意识形态和宣传思想高地,从而充分发挥旗帜引领作用。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马院是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思政课是马院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主渠道。作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前沿阵地,马院应自觉肩负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开展意识形态斗争的职责,在高校思想宣传、文化建设、舆情引领等工作中发挥领头羊的作用。

    马院要主动走出自己学院的一方小天地,主动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自觉引领社会思想观念、抵制错误思潮,引领建设风清气正的校园、社会和网络环境。

    马院应成为高校办学的高参智囊。高校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宣传思想工作、师生理论学习与理论宣讲、上级巡视检查重点、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以及研究人才培养工作等重要工作(会议)应有马院一席之地。

    总之,在全国高校马院不断推进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今天,我们有必要重申并明确马院独立设置办院的初心、使命和意义。

    跳出马院看马院,体现的是更大格局、更高境界和更大作为。新时代马院建设越是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发展的高度,越是主动站到学校层面来办院,就越能提高马院的美誉度和增强办好马院的信心,这是马院及马院人的职责与使命担当。

    (作者系浙江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