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奠定人健康成长的根基,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比,家庭教育有其特殊的基本规律。家庭教育的根本特征应是生活教育,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要义之一应是引领家长认识到生活教育的重要性并构建合理的家庭生活,为孩子创造健康成长的环境。
其一,要引导家长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独特性。家庭教育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奠基的教育。孩子从出生直到入学前所受到的教育主要来自家庭,而这一时期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期,家庭教育奠定了学校教育的基础。二是生活的教育。家庭是过日子的“组织”,过上好日子就是家庭生活的目标。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陶行知语)。比如家庭购物活动会对孩子的消费观产生影响、家庭成员的穿着方式会对孩子审美产生影响、父母待人接物的方式会对孩子的社会交往产生影响、家务劳动的分配会对孩子的劳动素质和责任意识产生影响。
其二,要引导家长认识到教育与生活的背离是产生家庭教育问题的重要原因。不同家庭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有的生活方式是健康的,有的生活方式是不健康的;有的家庭生活是符合道德的,有的家庭生活是不符合道德的。比如贪图享乐、过度消费、好逸恶劳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肯定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反过来勤俭节约、乐观向上等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必然对孩子的成长产生积极影响;家长过度追求孩子学业成功,挤压孩子的生活时间,割裂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也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良影响。
其三,要让家长真正认识到,优良的家风是生活教育的源头活水。家庭生活教育是在合理的生活中引导孩子学会做人,这就需要优良的家风作为保障。家风需要父母长辈的身体力行并代代传承,其核心是家庭价值观。优良家风的传承需要注重三个环节:一是家长要在吸收中华优秀传统家风文化的基础上,构建适合新时代需要的优良家风。二是家长的身体力行以身作则非常关键,要用行动为后代做出榜样。三是应将家风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要让价值观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和谐”既是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又是当今社会倡导的核心价值观之一,怎样在家风建设中体现“和谐”呢?就要在具体家庭生活中、在和家人的相处中努力做到换位思考、理性表达、善意沟通、平等交流,孩子自然会在这样的生活实践中得到熏染。
其四,要帮助家长掌握设计与创造美好家庭生活的基本规律和方法。家庭教育是需要设计的,建议家长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原则。一个中心是以儿童生命成长为中心,两个原则是“有意思”与“有意义”。一方面,不能用成人的生活或者成人自认为正确的生活简单代替儿童的生活,正如陶行知所言“要是儿童的生活才是儿童的教育,要从成人的残酷里把儿童解放出来”。以儿童生命成长为中心的生活应满足儿童需要,符合儿童认知与情感的规律并随着儿童发展的不同阶段而有所变化。另一方面,儿童的生活设计要符合“有意思”和“有意义”相统一的原则,即儿童的生活既要让孩子喜欢又要符合教育的目标。要做到这点,一要注重生活的多样性与丰富性,二要尊重儿童的自主性与真实意愿,三要处理好学与玩的关系。
(作者系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儿所研究员;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家风家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编号:18BKS041]的研究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