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9月09日 星期五
任教26年自制160多件教学急需、实验室缺乏的教具——
“鲁班老师”张凤天的故事
本报记者 郑芃生

    “同学们,我们来研究机械能的相关问题……”近日,在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城关初级中学九年级的教室里,物理教师张凤天正在用最新自制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影响因素演示器”进行实验。他一边操作,一边引导学生观察:只见两个圆柱体一会儿同时滚落分别推动木块,一会儿同时下落分别打击小桌,学生们不时发出赞叹声。

    拿动能的实验来说,原本先后进行的两个对比性实验,张凤天自制的教具却完成了同台展示,对比鲜明,学生能很快得出结论,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任教26年来,为了让学生弄懂物理现象背后的原理,张凤天动手制作了160多件教学急需、实验室缺乏的教具,把物理课上出了别样精彩,成了业内小有名气的“鲁班老师”。

    对于自制教具的初衷,得从1995年张凤天调入高台县骆驼城初级中学说起。当时的骆驼城初级中学教学条件比较落后,许多必需的教学实验器材很缺乏,而中学物理又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因此很多学生都觉得物理课抽象难懂。

    为了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效果、解决实验器材缺乏的问题,张凤天萌生了自制教具的念头。他利用闲暇时间,把实验室、办公室、家里当成自制教具的场所,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废弃物品变成自制教具的材料。从设计方案到加工组装,再到反复调试,每一个环节张凤天都一丝不苟地完成。于是,“浮力产生原因说明器”“多功能电磁学实验支架”等教具应运而生。

    张凤天沉迷在制作教具的世界里,记不清有多少个周末、节假日是趴在材料堆里度过的。随着经验的积累,他自制的教具越来越精致。

    当他把这些教具运用在课堂教学中时,直观、生动、有趣的实验现象赢得了学生们阵阵掌声,需要“讲深讲透”的物理课从此变得“灵动”起来。

    张凤天自制的教具不是简单仿制,而是从立意、构思、设计到课堂运用,处处闪动着创新的火花。

    为了进一步深化对实验教学的研究,让自制教具向常态化发展,他主持的课题“自制教具助力初中物理有效课堂建设的研究”,2017年被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确定为省级重点课题,并在2019年的省级鉴定中获得“优秀”。

    虽然课题研究已经结题,但张凤天对实验教学的研究并没有结束,一件件精致美观、实用性强、富有创意的教具陆续展现在学生面前。在他的引领和带动下,师生们的科创意识越来越强。2017年,学生陈昊宇参加甘肃省第一届创客创意大赛,荣获一等奖。教师殷长华制作了化学课教具,在2016年的理化教师实验技能大赛中,荣获省级一等奖……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近年来,张凤天先后获得“甘肃省骨干教师”“甘肃省优秀教师”“全国自制教具能手”等荣誉称号,但他最在乎的还是学生们能够从中受益。“每当我把自制的教具应用到课堂教学,发现学生能把难点问题很轻松地搞懂,我就很欣慰,觉得自制教具很有意义。我要把这件事情长期坚持下去。”张凤天说。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