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所学校,后进生受重视的程度,让优等生“眼红”。这所学校就是湖南省桃源县文昌中学。不抛弃后进学生,不放弃后进孩子,成为该校独特的“教育表达”。
特别的风暴
过去,文昌中学一心抓优等生,高度关注考上县一中的人数。学校整体质量上不去,教育问题逐渐暴露出来。
2017年,该校刮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头脑风暴”,针对教育教学质量管理进行变革,全面推行“后30%”管理。从抓“火车头”变成抓“火车尾”。
如何安排“后30%”学生?文昌中学根据新生入学信息,详细分析生源质量,把后进生严格按照新生总数30%的比例划分出来,然后均匀地分到每个班级,让同年级20多个班级的生源质量在“同一起跑线上”。
怎样提升后进学生?学校的办法是,学生的提升直接关联教师的考核。期末,重点看班级后进生的变化,重点关注班级后进生的提升。通过后进生的上升情况,直接对接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考核,直接评价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工作业绩。如果后进生成绩没有“提起来”,班主任、任课教师工作总分就上不去,评先评优等核心待遇会受影响。
特别的爱心
这个“硬性规定”让教师们把自己的“特别爱心”直接“粘贴”到后进生身上。
教师燕琳根据后进生成长特点和初中阶段不同时期的学习任务,实施“三步走战略”,即初一抓情感教育,初二抓自主管理,初三抓对手竞赛。她从学生们的思想入手,抓住每一个节日展开活动。秋后的第一杯奶茶、三月三煮鸡蛋、父亲节的手语操、母亲节的爱心早餐等,这些特殊节日的安排,让学生们有了浓浓的仪式感,心一下子贴近了。
“学生在,自己就在。”这是化学教师张娜对待后进生的态度。对后进生,张娜有方法、有陪伴。学生觉得哪个学科有难度,张娜就和学生一起学、一起探讨。比如,初三化学,学生们很陌生,不晓得从哪里下手。张娜利用暑假把化学教材完完整整地过一遍,把每个章节、每个知识点都整理出来。上课时,她带着学生搞懂难点、化解疑点,让学生轻轻松松走过难关。
为了让后进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学校采取“超常做法”:根据师资力量和学生爱好,从充分挖掘师生潜力的角度出发,推出10个“100”队伍建设,即按照每队100人的标准,把兴趣相同、爱好一样的学生聚在一起,成立器乐、舞蹈、田径、篮球、足球、绘画、摄影、茶艺、刺绣、“小记者”等10个课外兴趣小组,利用下午自习课、晚饭后,培养后进生的特长,增长他们的才干。
此外,学校还举办校园艺术节、体育节,开展个人才艺大赛、班级合唱比赛等,让后进生都参与进来。
特别的评价
关爱后进生,文昌中学还实施特别的评价办法,全速推行“三个实行”。一是实行特长加分。学生参加各类兴趣小组,进行特长培训,根据平时课堂表现和艺术等级达标情况,按A、B、C、D四个等级赋予一定分值;学生参加才艺表演,参与各种比赛,根据考核标准和达到的级别也有加分。每学期末,把这两部分加分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折算,记入学生期末总成绩。
二是实行德育赋分。学生做好事有加分,为班级争光有加分,参加实践活动也有加分。这些平时的“账”,一笔笔记在学生操行评分表的档案里。学期末,把这些“老账”翻出来,按照细则,逐项计算,得到的分数,一并计入学生期末总成绩。“很多后进生就是靠这些加分把文化成绩优秀的同学甩到后面了,这种评价让后进生收获了自信。”很多教师和家长都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三是实行体育考试。与文化科目一样,每学期期末,教务处组织学生进行艺体考试,按照县里中考测试标准打分,测试分值,纳入期考总成绩。这一措施,直接提高了学生体育成绩。更为重要的是,家长也参与进来,配合学校,共同重视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让学生养成重视身体锻炼的好习惯。
“后30%”建设的做法是有效果的,不仅后进生进步了,优等生自主学习的潜力也被充分激活了。学习成绩不仅没有退步,反而整体提升。2021年中考,文昌中学24个班级学生平均分全部超过600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