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新闻·基层
2022年09月05日 星期一
安徽铜陵全方位办好暖心惠师实事——
幸福沁润教师心田
本报记者 方梦宇
铜陵教师的花样运动会。余徐刚 摄

    ■每月关注 谋教师关键小事

    全面推行“弹性上下班制”、全面铺开幼儿园托管、继续深化“鹊桥工程”、组织教师心理健康评估……一份份“暖心礼包”,正彰显着安徽省铜陵市对教师不断加码的“宠爱”。

    解教师之难、缓教师之急、增教师之力,早已成了铜陵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自然行为”。一系列尊师惠师政策的出台,让铜陵教师们轻装上阵、精神抖擞,有效助力“双减”工作落实落地。

    破机制障碍 促家人团圆

    和丈夫两地分居到一家人团聚,日常通勤两小时到走路10分钟上班,朱云林感到自己的幸福指数已经“爆棚”。朱云林满满的幸福感得益于铜陵市推出的“鹊桥工程”。

    2016年9月,朱云林考入铜陵市枞阳县,被分配到钱铺镇将军小学,从这所乡村小学到朱云林所居住的铜官区,一趟路程她就要转3次大巴车,历时两个小时。2018年,朱云林和丈夫迎来了新的小生命,两地奔波问题亟待解决。了解情况后,铜陵市教育局联动人事、编办等部门,破除层层机制障碍,今年年初,朱云林得以调动到铜官区淮河路小学,“夫妻团聚,家人在侧,10分钟走着上班,我的幸福感怎能不‘爆棚’?”

    “教师切身利益均无小事。”在铜陵市教体局党委书记、局长谷越的要求下,近年来,铜陵市将增强教师幸福感作为不少政策和举措的出发点,“鹊桥工程”项目即是其中一项暖心工程。据悉,为解决乡村教师两地分居问题,铜陵提出,在对调双方协商一致,教育主管部门同意的前提下,符合调动条件的教师都可以对调,尽力保障夫妻同地工作。同时,铜陵还专门出台22条举措,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在编制管理、职称评审、教师培养、地位待遇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政策红利。

    来到新的小学后,朱云林依然有源源不断的幸福感,这更多地来自于铜陵市对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重视和支持。为了解决朱云林转换新环境的不适应感,学校为她配备了教学经历丰富的教师作为师父,手把手带着听课、上课、组队大教研,“肚子有货,讲台站得稳,心里踏实,自然幸福。”

    弹性上下班 暖到心窝里

    8月中下旬,铜陵市教体局印发的一份通知让当地教师感觉心头“暖烘烘”。原来,铜陵市要求,今年秋季学期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全面推行教师“弹性上下班制”,并要求学校统筹安排好教师的教育教学、教研、课后服务及作息时间,统筹安排好本校教师和校外教师资源,合理引导调配教师参与课后服务。

    “‘弹性上下班’是‘双减’形势下减轻教师负担的有力探索,是一项关心关爱教师的暖心工程。近年来,安徽铜陵通过试点,积极探索,实现以上下班时间之‘弹’,促进教师负担之‘减’,实现课堂效益之‘增’。”谷越说。

    据了解,为切实做好“双减”下关心关爱教师工作,促进校内教学提质增效,早在今年初,铜陵市便遴选了义安区开展“弹性上下班制”试点工作,其他非试点县(区)也要遴选若干中小学开展试点,包含城区和农村不同学段学校,开展“弹性上下班制”试点,为全面推广教师“弹性上下班制”探索路径,积累经验。试点内容主要包括,教师在完成固定的工作时长、规定的工作任务和维持正常教学秩序的前提下,各学校可根据实际,创新实施“弹性上下班”制度,如每周弹性休假、适当提前离校或推迟到校等,合理安排教师学习、备课和休息时间,保障教师基本权益。

    “双减”政策落地以来,铜陵市在中小学课后服务全覆盖后,于今年秋季开始推行幼儿园延时服务,逐步实现幼儿园延时服务全覆盖,解决广大家长按时“接娃难”的问题,也为广大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解除了“接娃”的后顾之忧。

    多彩生活秀 健身又健心

    刚刚结束的暑假,每天下午,铜陵市第十中学西湖校区,总有一群教师准时出现在学校运动场,在排球场上挥汗如雨。原来,该校由教师组成的气排球队正在训练,迎接第五届铜官区辖区教师气排球联赛。“我们每天在一起训练,不仅增进了同事们之间的情谊,更拥有健身健心的快乐,整个人都充满活力,对工作也充满着自信!”每天参与训练的教师马慧说道。

    据了解,该市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每年都举行丰富多彩的体育健身活动,引导广大教师积极参与,该市举行的半程马拉松、徒步大会、元旦健步走、登山等体育赛事活动,成为教师们体育打卡的“最爱”。铜陵市各级各类学校还依托工会组织,自发组建乒乓球、篮球、气排球、健步走、钓鱼等学校健身俱乐部,引导教师们更多地参与体育健身活动,并把体育健身活动延伸到学生体育活动中。

    健康的身体和阳光的心理是每一位教师教书育人的资本。为不断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铜陵市教体局通过建设铜陵市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平台,从11个不同方面90余个专业心理学量表采集教师心理数据,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评估,实现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数据化、信息化、智能化。

    据悉,在平台2021年投入使用以来,已逐步完成对局属学校教师的心理健康评估,并逐步在全市推广,依托平台,对全市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逐步实现为每名教师构建唯一、连续的心理档案,让阳光的教师不断培养出阳光的学生。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