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新闻·要闻
2022年08月10日 星期三
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探索红色基因中小幼一体化传承机制——
让“中国红”融入孩子的血脉
本报记者 魏海政 通讯员 刘梦圆 李令涛

    “最后一碗米,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做军装;在困难面前,军民一家,团结奋进……”日前,记者走进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风貌街小学,远远就听到了响亮的读书声,五年级(6)班学生正在学习“红色文化”第7课“军民鱼水情”。

    近年来,聊城市东昌府区积极开展红色文化传承教育,创新探索红色基因中小幼一体化传承机制,有效破解了红色文化传承教育内容碎片化、方式活动化、策略散点化等难题,走出了一条红色教育系统化、课程化、全覆盖,兼具地域特色和推广价值的红色文化教育新路。

    红色基因传承教育需要系统化内容的支撑。聊城市关工委联合东昌府区关工委编纂了具有东昌风格、聊城烙印、山东特色的红色文化丛书——“红色文化”。“通过丛书的挖掘整理,重点讲好党的故事、革命故事、英雄故事,提炼出‘坚定信念、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勇于创新’等红色基因元素,实现了红色基因传承教育内容系统化,为红色文化进学生头脑,培养从小听党话、跟党走的‘红孩子’打下了系统化的内容基础。”东昌府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邱子华说。

    在立意上,“红色文化”丛书突出理想信念的确立,突出爱国主义精神的培育,突出知行合一的要求;在体系上,不同学段设置差异化内容,学段之间递进衔接、融会贯通,遵循青少年认知规律,因势利导促进因材施教。东昌府区免费为全区15.73万名学生每人发放一册“红色文化”。

    近年来,东昌府区逐步探索形成了以专题红色基因传承课程为主体、以学科红色基因融合传承和校外红色基地实践研学为两翼的实施体系,推动红色教育方式由活动化转向课程化,目前,其专题红色基因传承课程主要围绕“红色文化”内容开展,覆盖中小学和幼儿园各学段,课程设置为隔周一课时,实现了红色基因教育课程的一体化、常态化。

    在用好、用足专题红色基因传承课程的同时,东昌府区推行学科红色基因融合传承,将各学科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红色基因巧妙地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在语文教学中,通过诵读记忆,让英雄楷模身上的光辉品质在心里牢牢扎根;在数学教学中,通过数字串联组合,让重大历史事件和革命烈士在心里铭记;在音乐教学中融入了红色歌谣、舞蹈;在美术教学中融入英雄人物绘画等。

    “学科红色基因融合传承教育符合中小学生学习的特点,合理利用各学科课程所蕴含的红色文化,能够使学生在学习各科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感悟红色精神,达到传承红色基因的目的。”聊城市东昌府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郭振明说。

    从教育内容到教育方式,聊城市东昌府区红色基因传承教育机制的最大特点,是实现了中小幼各学段学生、幼儿的全覆盖和一体化设计,契合了各学段学生、幼儿的心理特点和行为规律。

    针对幼儿和小学低年级学生,教材更多以图片、插画等形式展现,文化活动中多以唱儿歌等简单形式让学生们参与;中学生教材则多侧重图文并茂、感性烘托和理性引导相结合,活动方式上也逐步扩展到朗诵、话剧等。

    目前,聊城市已有2339所中小学和幼儿园实施了专题课程,覆盖中小学生和幼儿超过100万人,累计有200多万人次的中小学生参加了校外红色基地实践研学活动。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