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教改风采
2022年08月04日 星期四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职教继教相交相融培育高素质ICT人才
叶廷东 赖晶亮 陆英杰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从总体发展与布局出发,筹谋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的相交相融格局,通过信息技术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协同融合,开展继续教育ICT人才培养的特色建设。

    作为广东省成人教育协会高职高专院校成人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会理事长单位,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自2012年起,以建设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为契机,整合职教继教师资、教学软硬件、平台等优势资源,构建了“类间协同,环式施教”继续教育ICT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经过10余年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检验,学校创新产教科融合机制,推进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类型教育间的协同与创新发展。

    学校创新“类间协同”机制,加大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无缝衔接和协同培养,共享教学资源,实现跨界融合发展。学校从顶层设计上,制定学分互换和认定办法,为类间教育协同提供制度保障;在课程体系设计上,引入高职教育优质资源,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标准,制定模块化的继续教育ICT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以利于学分互换。在新兴技术教学上,学校依托新兴ICT技术的数字赋能作用,组建现代信息与新工科协同教学中心,通过学分互换和认定实现多种类型教育课程的互换互选,使学生能够实现新兴技术再教育。学校还融入ICT证书体系,与华为生态企业智汇融云进行深度产教融合,育训并举塑造新兴技术品牌师培项目,促进学生学历与能力双提升,30名学生通过华为专家级HCIE认证。

    针对继续教育学生特点,学校通过多次理论研究、实践验证,创新继续教育“内外双环”教学理论方法。学校利用AI时代数字化资源无处不在的特性,以产教科强师资为保障、校内实践基地为依托,构建继续教育ICT资源库学习平台,基于太极环式翻转教学模型,创新内外双环数字化课程教学方法,研究任务主题设计、思政融合、分组机制、活动指南与评价量规制定等。教师在课堂教学上通过“问题探究、合作探索、个性指导和交叉融合”四个阶段,不断循环强化,实现高阶思维训练,进而引发学生的知识内化与突破创新。

    为更好地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学校实施以成果为导向的创新项目“环式”培育模式。学校产教融合组建“职教、继教和企业”的三方混编团队,研发大量新兴技术创新教育项目案例,基于CDIO理念优化“创意—原型—开发—体验”创新人才培养过程,开展以产品成果为导向并实施持续评价改进的创新项目“环式”培育模式,构建“创新教育专题—作品展—作品比赛”循环递进的创新课程化机制,实现ICT创新人才培养的金字塔,在塔基进行创新教育课程化驱动,塔尖成果导向,以点带面拉动继续教育领域创新教育。

    如何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学校还建成省级ICT公共实训中心,成为国家工业互联网仿真实训培育基地,由此加强社会、企业及高校三方联动,促进了人才链、产业链与教育链的有机融合。

    通过类间协同融合共建,学校继续教育ICT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调查问卷结果显示,非常喜欢和比较喜欢环式课堂的学生约占95.7%,98%的学生认为环式教学模式对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了很好或较好的作用,用人单位对继续教育毕业生的满意度也达到98%;学生陆续完成创新课题30项,获国际奖2项,在国家级别、省级“互联网+”创新创业竞赛中获得金奖、银奖共4项。

    与此同时,学校高职教师团队教科研能力显著提升。团队获得省级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3次,获得继续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一次,获评省级教学名师和技术能手各一人。团队科研成果显著,在教改研究的过程中形成计算机信息专业国家教学标准,在全国推广;承担专业教学标准、资源子库、“十三五”规划教材等国家级别课题5项、省级课题22项,授权国际专利两件,国家专利、软件著作权20项,获得“国际先进”科研成果一项,“3D智能传感监测与手势互动应用系统”获得广东省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育训并举师资培训出成效。2016年以来,学校共承担ICT类国家培训项目14项,塑造了省级VR品牌师培项目,师培学员获得省市级项目成果5项。通过在校内其他类型专业的培训中进行推广,学校继续教育基地的承训能力大幅提高,累计承担国培项目73项,培训量达60543人次,建成师培国家优质省级基地。

    一花独放不是春,学校探索实践成果被国家教育部门作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在全国推广。北京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40多所国内外院校同行到学校继续教育学院学习交流,学校在“广东省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培训品牌项目建设经验交流会”进行交流汇报。

    (叶廷东 赖晶亮 陆英杰)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