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新闻·要闻
2022年08月02日 星期二
2022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简介
1 康绍忠
2 郑丹娜
3 张维
4 李建国
5 姚静
6 白恒云
7 李粉霞
8 张昀
9 阿拉坦仓
10 吴福全
11 丁仁彧
12 佟艳
13 孙正聿
14 李玉
15 杨士莪
16 吴文舟
17 王振义
18 周美琴
19 杨瑞清
20 王建国
21 卢中秋
22 章振乐
23 朱满洲
24 杨明生
25 范繁荣
26 付心知
27 王向红
28 朱志辉
29 相佃国
30 张新锋
31 刘先生
32 张鹏程
33 宗福邦
34 马丹
35 陈政清
36 郭晓芳
37 莫雷
38 苏东青
39 周龙军
40 石兰松
41 王宏
42 王琦
43 袁敏
44 段胜峰
45 马均
46 张先庚
47 汪李莉
48 谢贵华
49 杨斌
50 杨国旺
51 米玛
52 索朗顿珠
53 陈雪
54 王怡
55 安文军
56 郑炳林
57 李富香
58 李秀琴
59 马景林
60 刘娟
61 祖力亚提·司马义
62 余金
63 孙怡
64 吴翠云

    01 康绍忠

    康绍忠,男,汉族,1962年11月生,中共党员,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他坚守在农业科学教学一线,组织全国农业工程一级学科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研究和课程体系建设,创建了野外综合实训平台,创新“四融合”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了一大批知农爱农新型人才。他创建了作物节水调质高效灌溉理论与技术体系和旱区流域尺度面向生态的水资源合理配置与调控模式,建立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促进旱区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农业绿色发展。他长期坚持帮扶西北旱区边远农村教育,资助建设7所希望小学。曾获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模范教师、北京市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等荣誉。

    02 郑丹娜

    郑丹娜,女,汉族,1973年11月生,中共党员,北京市朝阳区垂杨柳中心小学金都分校校长、教师。她扎根教学一线29年,用和学生互写“悄悄话”的方式,关心每位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培育学生优秀品格,25年累计超过500万字。她提出了“全接纳—慢引导”教育理念,让每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她是青年教师成长的“引路人”,建立区级“班主任工作室”,带领班主任构建“学生、教师、家长生命成长共同体”。她打破学校“围墙”,开设“杨柳书院”,面向全校师生、家长以及社区居民开放,促进家校社协同育人,影响带动了区域居民综合素养的提升。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03 张维

    张维,男,汉族,1958年5月生,中共党员,天津大学教授。从教34年,他始终坚守在高校教学一线,参与了我国金融工程学科的奠基性工作,培养出国内首批金融工程方向博士。他积极开展学部教学改革,探索建立了本科生“全导师制”,在全校范围内率先实行“博士申请审核制”,提倡并带头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平台进行教学方式的新探索。他推动学部人力资源改革,创新制定“分类式准聘—长聘制度”,改革完善教师业绩考核评价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他担任天津大学—南开中学“未来杰出人才领军计划”导师,到云南、四川等地中学为学生进行科普讲座。曾获全国模范教师、教育部科技进步奖、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04 李建国

    李建国,男,汉族,1973年7月生,中共党员,天津职业大学教授。他扎根职业教育一线29年,身体力行践行工匠精神,创新实训教学体系。他坚持产学结合、以产养学、以产促学、校企一体,创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指导65名学生获得天津市高职院校数控技能大赛一等奖,23名学生获得全国数控类大赛一等奖。他传授技艺、服务社会,致力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先后创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机械实训中心和全国首个增材制造技术推广中心,成为全国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示范窗口。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国家级技能大师等荣誉。

    05 姚静

    姚静,女,汉族,1978年6月生,中共党员,燕山大学教授。她是国家级教学团队、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核心成员,倡导并践行“学生主导,教师辅导”的教学理念,提出以项目为主线的架构式教学方法和沉浸式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实践“活化教室”和“翻转课堂”等多种教学模式。她创建“液压专业导论”课程,打造两门省级一流线上课程,建立思政教学平台,创立机控专业竞赛制实践项目品牌。她注重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倡导“一生一赛”“一生一技”,带领团队构建“三个主体、三项支撑、二条驱动、一套体系”创新拔尖人才一体化培育体系。曾获河北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

    06 白恒云

    白恒云,女,汉族,1978年11月生,中共党员,河北省邢台市平乡县油召乡李元寨小学教师。她扎根偏远乡村学校18年,在教学中因材施教实施“对号法”,注重学生成长过程性管理,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教学方法深受学生喜爱。她积极倡导开展教育教学信息化变革,带领学生学习书法、手工、音乐、绘本等多门课程,拓宽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素养。她守护农村孩子,关注学困生和留守儿童的身心成长,时常拿出钱物资助贫困学生,用温暖和关爱践行“一个都不能少”的信念。她所带的班级班风良好,教学成绩突出,得到学生家长和学校的一致好评。曾获全国模范教师、河北省优秀教师、河北省师德标兵等荣誉。

    07 李粉霞

    李粉霞,女,汉族,1976年2月生,中共党员,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她是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带头人,连续4届参加数控技能大赛,取得全省数控铣工职工组第一名。她潜心教学,重构课程体系,实施“项目化+思政化+信息化”教学改革,打造有趣、易懂、接地气的课堂。她因材施教,建立“传、帮、带、练”四级培优机制,探索出“分梯次、能力递进”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她注重团队建设,构建“帮、练、赛、聘”教师培养模式,创建工作室,打造了一支优秀的职业教育创新团队,开发实训项目服务企业。曾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山西省劳动模范等荣誉。

    08 张昀

    张昀,女,汉族,1966年1月生,中共党员,山西省阳泉市盂县第二中学教师。她坚守课堂一线,大胆创新教学,摸索出学案导学“五环节”教学模式、“一三五”教学模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参与编写的《初中新课程问题解决导学方案》被省内初中学校广泛使用。她多次主动到乡村学校交流任教,探索出的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新模式在全县推广。她爱生如子,38年来坚持家访,辅导学困生,资助贫困生,是阳泉市首届道德模范。她示范引领,推广教学经验,指导的青年教师成为省市“三晋名师”“学科带头人”,交流任教过的3所农村学校教师科研能力大幅提高。曾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

    09 阿拉坦仓

    阿拉坦仓,男,蒙古族,1963年2月生,中共党员,内蒙古师范大学教授。他在祖国北疆从事高等教育工作34年,始终参与一线教学,主持的《行星运动与常微分方程》成为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他创造性地实施了“石榴籽”培根铸魂育人工程,担任来自34个民族的56名学生组成的“石榴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班的班主任。他潜心治学、勇于创新,证明了无穷维哈密顿算子谱的对称性和完备性,破解了宇宙天体力学上的数学难题,使我国在哈密顿系统研究领域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他牵头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虚拟教研室”入选教育部第二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曾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等荣誉。

    10 吴福全

    吴福全,男,蒙古族,1977年1月生,中共党员,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海拉尔第一中学教师。他扎根草原教育22年,在教学中秉持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探索形成化学学科“2223”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讨论、质疑,做学习的主人,教学质量显著。作为班主任,他爱生如子,坚持尊重和信任是最好的成长催化剂,用细心和耐心温暖困难学生。他善于抓住学生成长中的闪光点,抓住每一次教育契机进行表扬、鼓励、引导,他所带班级曾被评为“自治区级先进班集体”。曾获全国优秀教师、内蒙古自治区学科带头人、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等荣誉。

    11 丁仁彧

    丁仁彧,男,汉族,1980年10月生,中共党员,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教授。他从医从教16年,立足重症医学,为学生量身制定个性化教学培养计划,倾囊相授重症医学的基本理论和临床操作技巧。他乐教善启,和学生共同查阅文献资料、讨论诊疗策略,使脓毒症血小板减少的精准诊疗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他践行医者担当,2017年主动请缨加入辽宁组团式援疆医疗队,为新疆塔城地区人民医院培养了一批重症医学人才。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他主动担任辽宁援鄂重症医疗队队长,在抗疫一线教学并实践ECMO(体外膜肺氧合)的使用,成功救治120余名新冠肺炎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曾获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先进工作者、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

    12 佟艳

    佟艳,女,汉族,1967年10月生,中共党员,辽阳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她从事思政课教学32年,探索形成了“内外上下结合,课团统一,部门联动,知能品行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她积极创新思政育人载体,利用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拓展思政课教学传播渠道,指导学生利用广播站播报党史故事、时政新闻,创建10余个校外实践育人基地,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她组织实施培育“雷锋式职业人”工程,将雷锋精神与职业教育和思政课教学融为一体,成为学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特色品牌。她爱生如子,时刻关注关爱学生,被学生亲切地称为“佟妈妈”。曾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辽宁省教书育人模范等荣誉。

    13 孙正聿

    孙正聿,男,汉族,1946年11月生,无党派人士,吉林大学教授。从教40年来,他坚持“以科研支撑教学,用理论铸魂育人”,树立了“为人为学、其道一也”的师德师风,用个人奖金为青年教师设立教育教学改革奖励基金,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马克思主义和哲学专业人才。他提出了“前提批判”的哲学理论,推进了当代中国哲学观念变革,引领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他的著作《哲学通论》成为全国高校通识课教育的经典教材,为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科学普及作出重要贡献。曾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14 李玉

    李玉,男,汉族,1944年1月生,中共党员,吉林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他从教41年,始终致力于菌物科学与技术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创办菌物科学与工程专业,建立起从专科到博士后的菌物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体系,累计培养菌物学领域研究生300余名。他带领团队扎根生产一线,研发食用菌栽培技术300余项,把对菌物学的研究延伸到与国民经济紧密结合的食用菌工程技术和产业化领域,真正把“小蘑菇”做成了“大产业”。他积极推动我国食用菌产业国际化,研究创建适宜国外气候的食用菌配套生产技术体系,打造国际食用菌产业新高地。曾获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等荣誉。

    15 杨士莪

    杨士莪,男,汉族,1931年8月生,中共党员,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他扎根水声学科教育72年,上世纪50年代从苏联学成回国后,创建了中国首个理工结合、覆盖全面的水声专业,参与培养了中国首批水声专业骨干和青年教师队伍,开创了中国水声教育的新格局。作为中国水声定位方法最早的提出者和技术决策者,他带领团队开展水声定位系统研制,为“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定位系统研制等重大项目奠定了坚实基础。他将课程建设与思政建设紧密结合,把水声学作为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战场,带领学生加强基础研究,全力攻坚关键技术,为中国水声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曾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等荣誉。

    16 吴文舟

    吴文舟,男,汉族,1965年7月生,中共党员,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依兰县道台桥镇平原学校教师。从教以来,他始终奋斗在农村基础教育一线,资助20名贫困学生实现大学梦。他关爱学生,无私奉献,曾经冒雪为8公里外摔伤腿的学生连续补课多天。他积极学习,以研促教,长期担任学校语文教研组长,不断加强教研组建设和管理,帮助学校提升语文教学质量。他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课堂知识的传授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黑龙江省劳动模范等荣誉。

    17 王振义

    王振义,男,汉族,1924年11月生,群众,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他奋斗在医学教育一线超过70年,先后培养博士21人、硕士34人,造就了“一门四院士”的佳话。他于1986年在国际上首创应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使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可被治愈的白血病。他98岁仍然活跃在医学教育和人才培育的前沿阵地,自创特殊的“考卷”查房方式,培育锻造了大量优秀医学人才。曾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上海市教育功臣等荣誉。

    18 周美琴

    周美琴,女,汉族,1967年9月生,中共党员,上海市浦东新区特殊教育学校校长、教师。35年的特教生涯中,她肩负着守护特殊儿童的使命,甘当“孩子王”,勇做排头兵。她坚持走“医教结合”的道路,贯彻康复训练与文化学习并重的教育理念,构建以脑瘫孩子教育为特色,适合残障孩子发展的教育体系。她积极探索特殊教育数字化教学之路,鼓励教师学习新一代多媒体软件与技术,开发各类教学课件,打造适合特殊教育学生知识学习与康复训练的数字化、信息化课堂,帮助特殊儿童融入社会。曾获全国特教园丁奖、上海市教育功臣、上海市三八红旗手等荣誉。

    19 杨瑞清

    杨瑞清,男,汉族,1963年6月生,中共党员,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行知教育集团总校长、教师。他41年坚持扎根乡村办教育,始终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走出了一条现代乡村学校独具特色的时代新人培育之路。他两次拒绝进城,创办的行知小学从一所简陋破旧的乡村小学发展成为集幼、小、中和教育实践基地于一体的集团化现代学校。他创建教育基地,把乡土生活作为教学资源,积极探索学生校外活动、劳动实践、生态教育模式。他坚守乡村教育一线,只因放不下村里的孩子和自己的教育理想。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师德标兵等荣誉。

    20 王建国

    王建国,男,汉族,1957年7月生,中共党员,东南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从教33年,他探索建筑教育前沿,提出东南大学建筑学本科教学新体系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动该专业教学改革。他从中国城市建设优秀案例中深挖思政元素,在学生心中播下专业报国的种子,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他将课程教学与国家战略、城乡建设相结合,带领学生参与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乡村环境提升等工作。他带领教学团队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和研究生教育成果奖一等奖。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等荣誉。

    21 卢中秋

    卢中秋,男,汉族,1964年8月生,中共党员,浙江省温州医科大学教授。他深耕医学教育,改革临床教学,主持建设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国家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提出了“三位一体(基地医院、专业基地、专业组)”的急诊医学住培联动管理模式。他深钻医学研究,研发了系列新技术、新药物,牵头编写脓毒症诊疗方案、中毒诊治临床专家共识,在国内推广应用。他勇担社会责任,建成温州及周边地区中毒救治协作网络,推广、规范基层医院中毒救治技术,引领学生坚守“生命至上”的从医信念。他曾在万米高空的航班上救治乘客,获媒体广泛报道。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浙江省劳动模范、浙江省优秀教师等荣誉。

    22 章振乐

    章振乐,男,汉族,1973年12月生,中共党员,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富春第七小学校长、教师。他从教近30年,深入钻研新时代劳动育人的新路径,开创了五育融合、家校社协同、综合育人的劳动教育新模式。他参与编写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成立了中国新劳动教育学校联盟、长三角新劳动教育20校联盟,多次赴西藏、贵州、四川、青海等地支教,为各地作专题讲座百余场。他积极探索劳动教育多种创新形式,开发了农耕课堂、农户课堂及手艺课堂三大类别课堂,激发学生兴趣。曾获全国教育改革创新优秀校长、浙江省春蚕奖等荣誉。

    23 朱满洲

    朱满洲,男,汉族,1965年9月生,农工党党员,安徽大学教授。他始终站在本科生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和研究生培养的一线,将学术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并向全省推广,提升学生对前沿新材料的认知。他坚持立德树人、创新引领、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等实践机会,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压力与挫折,不断磨炼意志品质。他组建并形成了一支学科结构合理、创新能力强的研究团队,在无机—有机杂化材料化学研究方面处于前沿地位,团队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曾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24 杨明生

    杨明生,男,汉族,1963年6月生,中共党员,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第一中学校长、教师。他从教38年来,以校为家,爱生如子,无私奉献,虽身患多种疾病,仍坚守在教学一线,践行着一位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担当。他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先”的办学方针和育人导向,提出“以文化人、以文育德”的校园文化建设方案,探索多种育人实践,强化德育实践效果。他坚持教育科研、改革兴校,大力推进以备课改革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改革,让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曾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安徽省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25 范繁荣

    范繁荣,男,汉族,1967年3月生,中共党员,福建三明林业学校副校长、教师。他一直坚守在教书育人工作一线,兢兢业业,默默奉献,坚持将德育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业精神紧密结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他学识扎实,善于创新,教学中坚持“产、学、研、用”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指导学生参加全国技能作品竞赛获一等奖。他经常奔波在全省各地,潜心钻研林业实用技术、探索林业新技术推广应用,为乡村林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曾获首届中国职业院校教学名师、福建省第五届杰出人民教师等荣誉。

    26 付心知

    付心知,女,汉族,1975年12月生,中共党员,福建省泉州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她身残志坚,克服自身听力残障任教聋校,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激励学生勇敢面对困难,以进步回报家庭和社会。她提出适性教学主张,采用图式化教学法,提升了聋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她把现代信息技术融入聋校语文课堂,录制的系列微课受到广泛好评,指导青年教师参加省市级教学大赛获优异成绩。她推进融合教育,成立泉州市首个特殊教育名师工作室,向全省农村和山区特校开展上门送教服务。曾获全国特教园丁奖、福建省首届最美教师、福建省杰出人民教师等荣誉。

    27 王向红

    王向红,女,汉族,1969年5月生,中共党员,江西省上饶市第四幼儿园园长、教师。她秉持“孩子开心、家长安心、社会放心”的办园宗旨,对幼儿园的环境建设、园所文化、教育教学、课题研究进行科学管理。她倾心育人,致力于关注和满足每个幼儿的成长需求,倡导“家园合力、家园共育”理念,推进家校有效合作。她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利用幼儿离园后的休整时间,坚持每周开展培训、教研,持续学习最新的教育理念,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曾获第十三届宋庆龄幼儿教育奖、江西省第二批幼儿教育学科带头人等荣誉。

    28 朱志辉

    朱志辉,男,汉族,1978年3月生,中共党员,江西省萍乡市武功山风景名胜区麻田中心学校校长、教师。他扎根山区26年,把默默无闻的山区学校打造成以摔跤为特色的农村体育名校。他研发“砺新课程”体系,推动“摔跤进课堂”,构建了“1+3+N”校本课程选修模式,创新开展乡村学校体育活动。他坚持“五育并举”“以体育人”,满足师生个性化需求,累计为省市级体校输送100多名优秀摔跤运动员,所教学生获得400多枚奖牌。曾获首届全国双十佳中小学体育教师、江西省青少年体育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

    29 相佃国

    相佃国,男,汉族,1965年8月生,中共党员,山东省青岛第六十六中学校长、教师。他从教39年,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将民族团结教育贯穿于教学之中,组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项目研究团队,开发建设红色文化课程,把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化、活动化,用心呵护每一个孩子。他坚持“以学生为本”,创新提出“小组研学”模式,着眼于知识和能力体系的建构,引导学生批判性思考,让学生自主学习成长。他关心爱护教师,搭建金字塔式的教师成长平台,指导教师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引领教师走上教育科研之路。曾获全国优秀教师、山东省教书育人楷模等荣誉。

    30 张新锋

    张新锋,男,汉族,1974年10月生,中共党员,东营职业学院教授。他潜心钻研化工分析专业技能,秉持知行合一理念,用“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标准严格要求学生,注重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他深入钻研专业知识,不断推陈出新,获得多项发明专利。他倡导在教育的过程中培育爱、激发爱和传播爱,将爱好化工技能的学生们聚拢在一起,创立化工专业社团,连续5年带领学生晋级国赛,培养的7名学生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聘用,6名学生被评为东营市技术能手,33人被评为齐鲁工匠后备人才,指导的社团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大学生科技社团。曾获齐鲁最美教师等荣誉。

    31 刘先生

    刘先生,男,汉族,1979年5月生,中共党员,河南省新乡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他从事职业教育15年,坚持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以赛促学,为国家培养数控技术后备高技能人才。他作为指导教师,带领辅导学生参加专业领域国际级、国家级、省级等数控技能比赛,培育出一大批金牌选手。他探索创建了数控技能竞赛梯队建设训练机制,形成教练三梯队和选手三梯队竞赛培养、选拔机制,不仅有效地训练和培养了学生,更充分锻炼了青年教师。曾获全国技术能手、河南省文明教师、中原技能大奖等荣誉。

    32 张鹏程

    张鹏程,男,汉族,1982年9月生,中共党员,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清集镇二郎庙小学校长、教师。他十年如一日扎根乡村教育,将自己全部精力和热情献给了挚爱的教育事业。他数年来以校为家,既是教师亦是“家长”,出资助学,改善办学环境。他的努力和付出让仅有27名学生、濒临关停的教学点发展成为有180名学生、校园环境焕然一新的完全小学,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师者的大爱精神。曾获第七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河南省五四青年奖章、感动中原年度人物等荣誉。

    33 宗福邦

    宗福邦,男,汉族,1936年3月生,中共党员,武汉大学教授。他在武汉大学任教60年,埋首丹铅,为往圣继绝学;打造团队,致力于学术薪传;以身作则,耄耋之年仍志存问道,学而不辍。自1975年以来,一直献身于国家古籍整理研究和团队科研攻关,曾参编《汉语大字典》,主编《故训汇纂》《中华大典·音韵分典》《古音汇纂》。他培养了一批学术实力强、甘于奉献的优秀学者。作为领军人物,他打造了武汉大学古籍所教师团队,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曾获湖北省优秀教师等荣誉。

    34 马丹

    马丹,女,汉族,1973年4月生,中共党员,湖北省武汉市旅游学校教师。她作为形体课兼礼仪课的教师,在28年的从教生涯中,以“尚礼、塑形”作为教学目标,以“弘礼、塑人”作为教育目标,培育出一批又一批优秀学生。自2016年以来,她两次申请参加“组团式”援藏工作,用无私的爱关心藏族孩子发展,坚持前往海拔4000多米的农牧民学生家里进行家访,先后资助多名藏族学生完成学业。她始终注重挖掘学生的潜能、张扬学生的个性,创建了一支充满藏文化特色的舞蹈啦啦操队,带领学生走上全国舞台。曾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模范教师等荣誉。

    35 陈政清

    陈政清,男,汉族,1947年10月生,无党派人士,湖南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他深耕教书育人30余年,既注重知识传授,又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行业卓越人才。他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原创的电涡流阻尼新技术已成功应用于上海中心大厦、苏通大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国家速滑馆等一批重大工程项目。领衔的风工程与桥梁工程教师团队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湖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等荣誉。

    36 郭晓芳

    郭晓芳,女,汉族,1979年12月生,中共党员,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育英学校教师。她作为湖南省“我是接班人”网络大课堂总班主任,讲授新时代“云端”思政课,从人物主题、内容形式、传播渠道多维度创新,将思政教育“养分”融入学生喜爱的时、事、人、物等“活教材”中,打造出46个大课专题、600余个配套课程。她的创新课堂覆盖全省2.8万余所学校并辐射全国,单节课学习人次突破3000万,单个平台学习人次突破1亿,形成在全国颇具影响力的“我是接班人”网络思政品牌。曾获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37 莫雷

    莫雷,男,汉族,1950年12月生,中共党员,华南师范大学教授。他从教41年以来,始终不忘初心,坚持为本科生上课。他坚持科研思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指导研究生团队创立了原创性的学习双机制理论与中国特色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理论。他在科学研究中进行政治引领,培养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培养学生爱党报国的理想信念与为国为民的高尚情操,领衔的心理学教师团队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等荣誉。

    38 苏东青

    苏东青,女,汉族,1973年7月生,中共党员,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城南小学校长、教师。她深耕基础教育31年,用教育初心照亮儿童成长之路,开创“党建+特色”教育品牌,创新“智慧+个性”培养路径,构建“三引三创实验模式”和“百年党史、百年校史、红棉文化”三融合的育人经验,培养“言雅传文明、字雅承经典、德雅润人生、博雅志高远、艺雅扬个性、心雅养大气”的“六雅学子”。她作为广东省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力推一科一策、一师一题、智慧团建,开发云端课程。曾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39 周龙军

    周龙军,男,汉族,1967年7月生,中共党员,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教授。他坚守职业教育33年,以爱育爱,用心育人,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帮助每一位学子成长成人成才。他通过规范言行、课程思政等方式方法,推行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有机融合。他寓教于乐,强化实践,创新文化基础课教学改革,构建了“实趣活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他以研促教,教研结合,潜心学术研究,取得丰硕成果。他传帮带引,献智出力,为广西职教事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广西优秀教师、广西职业教育先进个人等荣誉。

    40 石兰松

    石兰松,男,瑶族,1965年9月生,中共党员,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上林县西燕镇中心学校刁望教学点教师。他扎根偏僻的石山库区,三十六年如一日地坚守着乡村教师的初心使命。他每天4趟往返,义务摆渡接送学生上下学,把“一个都不能少”作为使命担当,圆孩子们的上学梦。他用心用情关注孩子们成长成才,不仅作为一名教师教书育人,还为孩子们做饭、照顾孩子们生活,被当地百姓亲切地称为扎根山区教育事业的“不老松”。疫情防控期间,他作为登记员、宣传员,确保学生健康安全。曾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最美乡村教师等荣誉。

    41 王宏

    王宏,男,汉族,1968年8月生,中共党员,海南省海南中学校长、教师。他是学科教学的引领者,32年来始终耕耘在教育教学第一线,所教授的数学课被作为典型示范课和案例教学分析课,教育教学成效突出。他是以德施教的践行者,一切从学生出发,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与学生建立了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受到师生爱戴。他业务精湛,是教育改革的推动者,创建了“三中心”“七主体”“多维一体”的高中生发展指导体系,先后担任三所中学的校长、一所小学的校长和一所幼儿园的园长,在基础教育的不同战线发光发热。曾获海南省五一劳动奖章、海南省骨干教师等荣誉。

    42 王琦

    王琦,男,汉族,1967年9月生,中共党员,海南大学教授。他从教32年来,注重将课程教学内容与思政相融合,积极探索“三全育人”、德法兼修的教学规律,创新教学方法,强化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培育。他积极实践教学改革,通过开设模拟审判课程、发起国际模拟法庭大赛、组织模拟法庭比赛等活动,探索协同育人新型教学模式,取得丰硕成果。他注重科研育人,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首席专家,积极推进科研反哺教学,提高学生的科研和学术能力。他关爱学生,捐资助学助困,并将所获得的教学成果奖奖金捐献给困难学生。曾获海南省高校教学名师奖、海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等荣誉。

    43 袁敏

    袁敏,女,汉族,1976年2月生,中共党员,重庆市第一中学教师。她生于教师世家,默默耕耘教坛二十五载,坚守三尺讲台,潜心钻研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独有的教学风格,善于以诗化的语言和动人的情感营造课堂氛围,深受学生喜爱,教学业绩突出。她热爱学生,关注每名学生的学业和成长,生活上细致关心,感情上耐心呵护,教育上耐心引导,成为学生的朋友与知己,指导学生成长为鲜活灵动、健康昂扬的生命个体。她作为优质学校的骨干教师,先后到多所薄弱学校助教助研,长期担任薄弱学校校外联系指导教师,帮助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重庆市优秀女园丁等荣誉。

    44 段胜峰

    段胜峰,男,汉族,1970年10月生,中共党员,四川美术学院教授。他扎根教书育人一线29年,坚持服务人民和国家战略需要的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打造“农+文+旅”“农+艺+商”“传+帮+带”等乡村振兴服务模式,为社会输送各类人才600多名。他注重培养学生人文关怀、家国情怀和为人胸怀,坚持“为生命而设计”“为家乡而设计”“为人民而设计”,指导学生获得国际重要奖项15项、国内奖项240余项,赢得了广泛赞誉。曾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重庆市教学成果奖特等奖、重庆市首届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等荣誉。

    45 马均

    马均,男,汉族,1963年5月生,中共党员,四川农业大学教授。他扎根农业人才培养和科研工作一线35年,以田间地头为课堂,言传身教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培养的20余名博士、50余名硕士都已成为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骨干。他将育人和育稻相结合,带领学生解决农业科学技术从实验室到试验田的技术难题,选派研究生到基地开展论文研究,将“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坚定信念融入教学,促进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统一。他长期深入基层,传播新技术、普及新成果、培育新农民,培养了一大批“土专家”“田秀才”。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等荣誉。

    46 张先庚

    张先庚,女,汉族,1969年9月生,中共党员,四川护理职业学院院长、教授。她坚守教学一线32年,带领团队培养大批卫生健康人才,带领学校实现转型升级、跨越发展。她热心教育公益事业,组建了以毕业生为主的健康服务志愿队,打造了基层卫生健康服务人才培养模式与健康扶贫典范,助力脱贫攻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组建了130人的疫情防控志愿队,守护了当地居民生命健康。曾获全国疫情防控最美志愿者、第七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杰出校长奖、四川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等荣誉。

    47 汪李莉

    汪李莉,女,汉族,1969年6月生,中共党员,北京市芳草地国际学校贵阳分校校长、教师。她潜心教学,创新育人模式,开发“芳舟”特色课程,将德育和红色文化教育融入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爱国心、报国志。她爱生如子,以爱育爱,在大队辅导员的岗位工作18年,始终如一给予学生无微不至的呵护。她尽职尽责,在担任一所城郊接合部学校校长期间,用短短4年时间将其打造成全省关爱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特色学校。她用情用心,致力于推进“情景育人”沉浸式、体验式的校园文化建设,让学校每一面墙、每一个阵地都成为活教材,创设的“温馨家园—留守儿童之家”被媒体报道。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十佳少先队辅导员等荣誉。

    48 谢贵华

    谢贵华,男,苗族,1965年6月生,中共党员,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凯里学院附属中学校长、教师。海外留学回国的他,在育人模式和教育管理方面推陈出新,推动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注重提质培优,推动学校教育质量大幅提升。他悉心关爱学生,做师生身边的“知心校长”,及时为学生排忧解难,深受师生爱戴,被学生称为“善解人意的华哥”。他力推教育均衡发展,走遍黔东南州各县市,组织与农村薄弱学校开展结对帮扶,为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49 杨斌

    杨斌,男,汉族,1965年5月生,中共党员,昆明理工大学副校长、教授。他坚持潜心育人,创新冶金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为冶金领域培养了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和卓越工程师。他坚持科研育人,带领团队建成“真空冶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科研平台,指导和带领师生打造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真空冶金创新团队和工程研究中心。他潜心治学,带领团队在学科前沿追求卓越,研发了系列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原创技术,解决了稀散金属、贵金属等绿色高效提炼的难题,带领的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曾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云南省优秀教师等荣誉。

    50 杨国旺

    杨国旺,男,汉族,1963年12月生,中共党员,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县第一中学党委书记、校长。他扎根乡村教育37年,努力发展山区优质教育,让乡村孩子就近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他带领教师教学兴校,千方百计改善教学条件,建成地处乡镇的高中,营造教师乐教、学生勤学的良好氛围,教学质量得到社会广泛认可。他爱生如子,推行“三生工程”,对家庭困难学生精准资助、对学业困难学生精准辅导、对学业优秀学生精准扶优,帮助2万多名农村学子用知识改变命运。曾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云南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51 米玛

    米玛,男,藏族,1966年4月生,中共党员,西藏藏医药大学校长、教授。他从事藏医药教育30余年,坚持以生为本,关心学生成长,通过师承带徒、课堂教学等途径,培养了一大批专业技能型人才。他常年坚守教学一线,坚持传帮带,将毕生所学毫无保留传授给中青年教师,培养了大批藏医药专业高层次教师。他心系基层农牧区医疗卫生事业,长年承担基层全科医师等各项培训工作,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藏医外治技艺法传承人等荣誉。

    52 索朗顿珠

    索朗顿珠,男,藏族,1973年6月生,中共党员,西藏自治区山南市隆子县隆子镇小学党支部书记、教师。他扎根边境26年,长期致力于一线教学和管理工作,注重因材施教,有力提高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他坚守德育阵地,注重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强德育针对性和实效性。他立足民族教育实际,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他注重挖掘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凝聚起教育的奋进力量。曾获西藏自治区“两基”攻坚先进个人、全区优秀校长等荣誉。

    53 陈雪

    陈雪,女,汉族,1974年1月生,群众,陕西省西安小学教师。她扎根教育30年,用智慧和爱心耕耘讲坛。作为班主任,她以“爱心、耐心、细心、慧心、执着心、宽容心”关注每个孩子,班级建设成果丰硕。作为语文教师,她积极倡导分层教学,备课“细”、上课“精”、辅导“实”、考核“活”,坚持开展语文实践,为学生全面提高素质提供丰富营养,育人成效显著。在抗震抗洪、脱贫攻坚中,她捐钱捐物,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曾获全国优秀教师、陕西省教书育人楷模等荣誉。

    54 王怡

    王怡,女,汉族,1970年3月生,中共党员,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扎根西部28年,她始终在绿色建筑环境领域的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及技术推广一线工作,聚焦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需求,紧跟科学前沿,坚持科教协同,潜心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在提升工业建筑环境质量、改善工人作业环境并降低建筑能耗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她注重科研育人,突破系列科研难题,育人成效显著。她长年致力于科学普及、科学教育工作,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曾获中国青年科技奖、陕西省教书育人楷模等荣誉。

    55 安文军

    安文军,男,裕固族,1969年9月生,中共党员,甘肃省张掖市肃南县明花学校教师。他扎根牧区教育30年,坚守教育初心,用爱心、耐心和智慧教学生学习知识、学会做人。他以学生为本,从学情出发制定学习策略,大力倡导情景化教学模式,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知行合一。他爱生如子,在班主任工作中细致入微,关心学生心理健康,在管理中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他注重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倡导快乐教育,推进少年宫活动,开设书画、手工制作、花样跳绳、足球等社团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曾获全国优秀教师、甘肃省乡镇骨干教师、甘肃省优秀辅导员等荣誉。

    56 郑炳林

    郑炳林,男,汉族,1956年7月生,中共党员,兰州大学教授。任教40余年来,他扎根西部,默默奉献,带领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发展成为享誉海内外的敦煌学人才培养、教学科研、资料信息的中心。他坚守冷门绝学研究,甘坐冷板凳,拿着放大镜,利用缩微胶卷,一部一部地不断推出敦煌学力作,为改变“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国外”的局面作出了突出贡献,牢牢掌握了国内外敦煌学研究的话语权。他甘为人梯,奖掖后学,一批又一批青年学子从他手中接过敦煌研究的接力棒,逐渐构筑起敦煌学研究的人才高地。曾获全国教育系统职业道德建设标兵、甘肃省高校教学名师等荣誉。

    57 李富香

    李富香,女,汉族,1972年11月生,中共党员,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她扎根职业教育26年,带领团队创新“模块引领、任务驱动、四段递进”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分工协作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及科研课题研发,学生技能水平稳步提升。作为第二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负责人,她建立政行企校协同机制,成立“青海省汽车技术服务产教联盟”,安排教师脱产去企业实践或本科院校跟岗锻炼,推动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曾获青海省教书育人楷模、青海省三八红旗手等荣誉。

    58 李秀琴

    李秀琴,女,土族,1972年11月生,群众,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第一小学教师。她扎根基层乡村小学18年,长期担任班主任,成功打造了良好的班风、学风,用真情和爱心呵护每一名学生茁壮成长。在乡村小学任教期间,她言传身教,爱生如子,为生病学生补课,亲自上山找回辍学学生,自学手语帮助残疾学生学习知识,育人成效显著。她注重启发学生,更新教学方法,积极适应教育信息化进程,主动承担网络教学任务,力求讲好每一堂课。曾获青海省杰出教师、青海省先进工作者、青海省最美教师等荣誉。

    59 马景林

    马景林,男,回族,1965年5月生,群众,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同心县田老庄乡深沟完全小学教师。他扎根乡村教育37年,用点滴平凡的育人故事书写着乡村教育者的不平凡。他长期担任班主任,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反思教学,提升教学技能,做到教学相长。他积极拥抱“互联网+教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主动承担起“空中课堂”评课和学生作业辅导的任务,并参与小学数学课后习题讲解微课制作,分享至周边学校,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曾获宁夏回族自治区教书育人楷模、宁夏回族自治区骨干教师等荣誉。

    60 刘娟

    刘娟,女,汉族,1970年5月生,中共党员,宁夏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教师。她辛勤耕耘在宁夏医学教育一线28年,以报国之心,放弃国外优厚待遇扎根西北医学教育,搭建的“神经可塑性研究”实验室和创新团队获批为自治区科技创新团队。她以担当之心,推进科研人才队伍建设,发挥“领头雁”效应,引领年轻同事不断创新,带领学科快速发展。她以使命之心,抢抓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不断探索适应专业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助力医学教育事业发展,创新举措已见成效。曾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届最美科技人、宁夏回族自治区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

    61 祖力亚提·司马义

    祖力亚提·司马义,女,维吾尔族,1977年9月生,中共党员,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她扎根新疆教育22年,立足民族地区高等教育实际,注重引领和促进各民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实现教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的统一。她讲授本硕博课程近10门,带领教学团队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形成具有多民族地区高校特色的“5+1+N”课程体系,铸牢师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她坚持科研育人,带领学生赴南北疆调研,资助学生参加学术会议访学等,培养各民族研究生49名。曾获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等荣誉。

    62 余金

    余金,男,汉族,1965年3月生,中共党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八一中学教师。从教38年,他扎根边疆、默默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长期担任班主任,用心用情打造班风学风。他资助困难学生,帮助多名学生圆梦大学。他用心教书、潜心育人,指导多名学生荣获国家级奖项,育人成效显著。他铸魂育人,帮助和促进各民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持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曾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优秀教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特级教师等荣誉。

    63 孙怡

    孙怡,女,汉族,1980年10月生,中共党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铁门关市第一幼儿园副园长、教师。22年的从教生涯中,她扎根学前教育事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职责,坚持不断学习、探索提升,用爱心、科学的教育理念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培养每名幼儿。挂职支教期间,她尽职尽责、任劳任怨,将一所新建幼儿园办成了教学设施完备、教学理念先进、办园规模较大的幼儿园。她大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进学校、进课堂,为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贡献教育力量。曾获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64 吴翠云

    吴翠云,女,汉族,1968年5月生,中共党员,塔里木大学教授。她扎根边疆教育32年,以深厚的学科素养和不懈的教学探索,构建了“一体两翼”型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多维立体化教学资源平台和教学科研深度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推行“科技小院”研究生培养模式,育人成效明显。她带领团队攻克新疆盐旱区密植枣园栽培系列技术难题,助推产业发展转型和乡村振兴。她将家国情怀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引导学生爱国爱疆、担当奉献,成为民族团结教育的躬身践行者和传播者。曾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五一巾帼标兵等荣誉。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