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职教周刊 / 新闻
2022年07月26日 星期二
“双减”一年我来说
“双减”落了地 育人开新花

管理者说

校外培训乱象得到治理了

河北省邢台市教育局职成教科科长 杨军峰

    作为一名负责校外培训治理的教育行政部门管理者,我亲身感受到一年来校外培训治理所引起的巨大变化。

    “双减”政策出台后,国家为有效减轻中小学生校外培训负担,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进行治理。培训机构面对治理或观望,或焦虑,或彷徨。我们作为校外培训治理的管理执行者,任重道远。

    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使校外培训市场发生了质的改变。“双减”政策实施一年来,纠正了校外培训无序发展乱象,有效缓解了中小学生校外培训负担过重问题。如今,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教育本质是立德树人,校外培训机构的“超前”“超纲”等教学是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不利于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当下,还有一小部分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由明变暗,需要加大力度进行规范整治。对此,我们将立足本职进一步下大力气规范校外培训服务行为,使校外培训市场风清气正、健康发展。相信在社会合力之下,我们定会快速步入拥有良好教育生态的明天。

    (本报记者 周洪松 采访整理)

    

校长说

学校开始更多关注“人”了

福建省福州市麦顶小学校长 林兆星

    麦顶小学是福州市一所城区优质学校。“双减”之前,家长们普遍都有一些“抢跑”的心态。在学生学习时间的分配上,校内与校外也在某种意义上形成一种争抢的态势。

    “双减”政策的出台可谓正当其时。它让我们的教育回归理性,倡导遵从学生的成长规律实施教育。为此,我们一方面从作业管理着手,要求教师从学生学习规律出发,步步建构,在缩减作业量的同时,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在减负的同时做到提质增效。另一方面,我们注重“第二课堂”的优化创设,利用课后服务、双休日等时间段,提供40余项艺体及科技课程由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参与。

    “双减”以来,学校也有了许多可喜的变化。麦顶的教师会主动反思教学行为,以应对新的教育变革;开始更多关注“人”,会从“人的发展”的角度改进教学。对于学生而言,一个最明显的变化是作业少了。与此同时,素养类的课程、活动增加了不少。

    学校是“双减”的主阵地,但“双减”并不是学校的独角戏。一年来,我们召开了多场“双减”相关主题的家长会,共同推进教育新生态的构建。

    (本报记者 黄星 采访整理)

 

减负增效目标初步实现了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宁卧庄教育集团总校长 王丰

    一年来,甘肃兰州宁卧庄教育集团深入推进有效课堂模式、有效作业练习、有效家庭活动,减负增效的目标初步实现。

    我们不断推进“学导练”有效课堂模式,在减负增效中凸显学味、导味、练味。“学”指向学生、“导”指向教师、“练”指向训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方法。

    我们不断推进有效作业管理,在减负增效中凸显设计、评价、保障。各学科教师在研读教材、备课过程中关注从不同维度进行作业设计;对于每节课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从“等级+星级”等角度出发,对学生作业的思维过程、正确率、完整性进行综合评价;每班每天的作业在年级作业公示群和班级群中公示,接受学校和家长的监督。

    我们不断推进家庭活动,在减负增效中凸显读书味、劳动味、交流味。通过引导每一个家庭建一间书房、摆几张书桌、藏百本好书,给孩子营造健康、干净、温暖、快乐的阅读氛围,并通过家庭读书会活动,让家长与孩子在阅读交流中思维碰撞,构建起亲密和谐的家庭关系。

    (本报记者 尹晓军 采访整理)

    

学生说

有更多时间做喜欢的事了

南昌大学附属中学红谷滩分校七年级学生 刘玥璇

    上了小学,妈妈亲手做的米粉出现在桌上的次数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匆忙起床,带上几个包子,赶去学校。我总是有写不完的作业,经常写到深更半夜。

    妈妈闲暇之余跟我谈我的学习情况。看到我有那么多作业要写,她感叹说:“现在学生作业负担太重了,严重影响小孩子睡眠!希望能减轻你们的学习压力和作业负担。”

    这样的日子过了不知道多久,直到去年秋季升初中,一天起床,我又闻到那熟悉的米粉味道。变化不只这碗久违的米粉。

    妈妈跟我说,国家出台了“双减”政策,她还给我详细解读了一下:周末和节假日不可以在培训机构上辅导课;学校作业会适当减少,尽量在校内完成作业……

    我想,这也太棒了,原来的学习任务有时繁重到让我无法安心入眠,现在不仅能免去熬夜写作业之苦,还有更多时间做我喜欢的事情啦!

    当然,我也明白,“双减”不应仅限于“减”,还应有所“加”。我们要从“学会”到“会学”,积极主动面对学习,并参加有益的社会实践、体育锻炼和文艺活动,学会做一些家务劳动……这需要我们比以往更加努力、更加自律。我坚信,国家的未来会在我们的努力下变得更加美好。 

    (本报记者 甘甜 采访整理)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