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中教评论·时评
2022年07月21日 星期四
提升校外培训治理效能
阙明坤

    2022年暑期是“双减”后的第二个暑期,也正值“双减”工作一周年。为切实减轻学生假期负担,各地陆续下发一系列文件,作出相关部署,加强规范治理,为暑期校外培训市场降温,为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护航。

    自“双减”政策颁布以来,校外培训治理已取得阶段性成效,让人民群众看到了显著变化,教育风气焕然一新。同时也要看到,校外培训市场面广量大,极易反弹反复,学科类培训隐形变异和非学科类培训违规失范现象时有发生。暑假是治理校外培训的重要时间节点,从各地出台的政策和监管的举措来看,更加注重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有力提升了治理效能。

    在治理内容上,坚持精准靶向。各地暑期校外培训治理主要围绕三个重点,一是学科类培训机构违规开班。河北、黑龙江、河南等省明确,凡是暑期开展培训的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列入黑名单处理,年检视为不合格。二是违规收费,如面向3至6岁学龄前儿童违规超范围开展学科类培训等行为。三是各种隐形变异“地下”违规培训。目前,一些机构和个人以教育咨询、托管服务、家政服务、众筹私教等名义,在居民楼、酒店、咖啡厅等场所开展“一对一”“一对多”等“地下”学科类培训,以游学研学、夏令营、思维素养、国学素养等非学科类培训名义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等,这些行为隐蔽性强、发现难。浙江发挥行业协会、社会监督员和“一人一机构”等作用,加大对中小学在职教师暑期有偿家教的惩处力度。

    在治理主体上,强化组织协同。针对校外培训“监管难、认定难、查处难”,涉及多个部门,一些地方加强横向和纵向跨部门协调沟通,建立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治理模式。四川省暑期组织教育、科技、文化旅游、体育、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合执法,全面排查和整治无证无照、违规办学的培训机构;宁夏采取包片包点、定人定责,压实部门、街道社区、学校责任,拉网式巡查检查,各县每周至少日查2次、夜查2次;浙江省依托“基层治理四平台”和网格化治理体系,建立健全“镇街吹哨、部门报到”联合查处机制。在校外培训监管行政执法方面,各地克服编制短缺等困难,加强教育执法队伍建设,提升依法实施行政处罚、行政检查能力。江苏省加强执法人员配备、执法业务培训、执法条件保障等。

    在治理机制上,突出长效常态。各地逐渐改变碎片化治理状况,建立健全常态化长效化治理机制,把建章立制和暑期治理统一起来,把“当下改”与“长久立”结合起来,提升治理效能。北京市教委从培训内容、师资配置、收费要求等方面作出具体规定,要求校外培训机构留存培训全过程视频记录,为规范校外培训提供了参考;山东省8部门联合印发文件,将非学科类和学科类培训机构预收费监管工作整体推进。这些举措持续巩固治理成果,堵住了制度漏洞。

    实现校外培训善治,任重道远,不能毕其功于一役,需要进一步创新暑期治理体系,提升治理效能。唯有咬定青山不放松,持之以恒综合施策,才能真正让广大中小学生度过愉快、有意义的假期。

    (作者系浙江大学国家制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博士后)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