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理论周刊·教育科学
2022年07月21日 星期四
肩负起新时代民族地区学校的使命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的重要讲话
马陆亭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新疆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新疆大学“双一流”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希望同学们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中华民族努力奋斗的一代青年。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民族地区学校特别是高校办学指明方向。民族地区学校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增强各民族师生的“五个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民族大团结的中国无往而不胜,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必然会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会到来。

    7月12日至15日,时隔八年,习近平总书记再赴新疆,对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提出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第一站新疆大学指出,各民族大团结的中国一定是无往而不胜的,强调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强调推动新疆大学“双一流”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等。当前,国际格局正处在深度调整之中,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发展与安全同等重要,创新是发展新动能,教育的决定性意义得以凸显。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新疆发表的重要讲话,对新疆教育发展和学校办学给予勉励和期望,对民族地区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重大而深刻的启发意义。

    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以德为先、能力为重是其要义。德是青年学生走向社会的起点,是做事的前提和保障,因此更为根本。做事先做人、做人先立德,德者才之主,只有在德的引领下,才的发挥才会不偏离正确方向。各级各类学校包括民族地区学校,必须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引导学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维护者和践行者。民族地区学校要增进师生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中华文明是各民族文化的根本所在,各民族命运始终同中华民族整体命运紧密相连。习近平总书记在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固原巷社区观看儿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表演后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抓早抓小、久久为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有利于夯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需要从小抓起,树牢中华民族历史观,铸牢中国心、中华魂,夯实年轻一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学校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中华文化底蕴,使学生立大志、明大德,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自觉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我国的一个显著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强调要推动各族群众逐步实现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绚丽多彩、灿烂辉煌,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世界的宝贵财富,是全球唯一不曾间断并继续弘扬发展的古老文明。中华文明由各民族优秀文化百川汇流而成,中华文明是全国56个民族文化的根脉所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凝聚全体中华儿女为创造祖国美好未来而共同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大同心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校大有可为。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大学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不断丰富和发展新时代党的民族理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基础性问题研究。高校特别是民族地区高校,要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研究,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研究,助力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加快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以期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各级各类教育要坚持用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特别是学生,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推进青少年“筑基”工程,推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从根本上切实解决政治认同、人心向背的问题,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通过发展更好增进团结、凝聚人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刻认识发展和稳定、发展和民生、发展和人心的紧密联系,推动发展成果惠及民生、凝聚人心。要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增强吸纳就业能力。要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起来,健全乡村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

    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前进问题的关键。人心是基础,抓住了人心,就抓住了一切,长期稳定发展就是最重要的人心。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让全体中国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体现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民族地区各级各类教育有责任以自己的内涵特色服务区域产业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以知识、科技、人才、信息赋能经济、文化,帮助提升当地产品附加值和发展百姓受益的新兴产业,使各民族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个民族都不能少。我国多年的教育扶贫工作让贫困学生深切感受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向学生传递了扶贫济困的价值理念。民族地区学校要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健全乡村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让农村更富裕、生活更幸福、乡村更美丽,乡亲们日子越来越红火,孩子们像小树苗一样茁壮成长,不断凝聚、提升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共识。

    打造对外开放的桥头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打造向西开放的桥头堡,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凝聚世界各国人民为解决和平、发展、治理三大赤字而坦诚沟通、相向而行的思想引领。文明在开放中进步,国家在合作中共赢,开放、合作是抗击逆全球化思潮的关键。这是新的发展机遇,加快推进对外开放将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

    教育工作需要面向新机遇,服务对外开放新使命,加强谋划应对。民族地区高校要突出优势特色,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增强社会服务功能,提升教育服务贡献水平。对于新疆的高校而言,这些方面是在“向西开放的桥头堡”“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的发力点。

    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民族地区高校要进一步优化学科结构,找准优势特色,提升师资科研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利用扩大对外开放、西部大开发和共建“一带一路”等的战略机遇,推动中外交流合作和人文交流,为扩大对外开放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不断扩大中国教育国际影响力。中小学也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开展人文交流,重点支持中医药、民俗、武术、美食等代表性项目“走出去”。

    推动“双一流”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突出优势特色,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提升科研创新能力,推动新疆大学“双一流”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希望同学们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中华民族努力奋斗的一代青年。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民族地区高校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指明了方向,涉及育人、办学、教师、创新等重要方面。有使命感的地方高水平大学,要像沙漠胡杨那样把根深深地扎在自己的土地上,不断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和促进先进文化示范。

    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所以首先必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大学办学要扎根中国大地,突出优势特色,服务区域发展。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教师的水平就代表着大学的水平。创新是时代的要求,是适应国家高质量发展和迎接国际竞争的需要。解决问题就是创新,大学要在解决社会发展问题、服务国家需要中得到发展。

    民族地区高校有责任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研究,注重多角度全方位构建、展现中华文化共同性,既把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又增强中华文明凝聚力。教育战线要为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美好新疆而努力贡献力量。

    (作者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