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首次提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概念,引起了理论界和学术界的高度关注。人类文明新形态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元素,这些元素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背景下,已然内化为一种鲜明底色,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在学理层面很好地与马克思主义独特的文明观及其科学的社会形态理论贯通和融合起来。 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指出:“当文明一开始的时候,生产就开始建立在级别、等级和阶级的对抗上,最后建立在积累的劳动和直接的劳动的对抗上。没有对抗就没有进步。这是文明直到今天所遵循的规律。”而这样的一种建立在“对抗”基础上的文明形态,尽管在人类迈入文明门槛的整个历史长河中处于独占而一统的地位,但在从中学时期便已坚定地树立了要为人类幸福和完善而奋斗的马克思看来,这种意义上的文明形态,绝不是能够带来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那种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辩证统一的文明形态。在马克思看来,整个人类历史,尽管纷繁而复杂,但其经历的乃至将来所必然要经历的社会形态,无非是三种,其借以相互区别的本质特征分别是“自然发生的”“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以及每个人皆能全面发展其“自由个性”。很显然,按照马克思所揭示出的“文明直到今天所遵循的规律”,前两种社会形态无疑是建立在一定的“级别、等级和阶级的对抗上”的旧文明形态。任何真正意义上的人类文明新形态,都必须指向全人类的自由解放,也就是说,必须能够为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必要的历史前提。而由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经过艰辛探索和不懈奋斗而开辟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恰恰在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进而带动全社会文明步伐的意义上,构成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最为充盈而内在的鲜明底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从根本上打破了文明发展必须以对抗的形式,奠基于“级别、等级和阶级的对抗上”的既定模式,从而开启了全新的文明发展之旅。正因为如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才会在世纪疫情肆虐全球的背景下,始终坚守生命至上的价值立场,始终满怀命运与共的人道情结,不算小账,不顾安危,涌现了一批又一批舍生忘死的“最美逆行者”,只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切实守护人民的生命安全。而相形之下,那些原本更有能力和条件防控疫情的所谓发达国家,却表现出了惊人的麻木与不仁,甚至其所作所为都令人难以置信。两相对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在尊重每一个生命个体的价值天平上,无论如何是一味逐利的资本文明难以望其项背的。不仅如此,这种人类文明新形态更以共同富裕为奋斗目标,力争在生活美好的目标追求上切实缩小贫富差距,做到人人有梦想、人人能圆梦,为此打响了轰轰烈烈的脱贫攻坚战,并如期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为人类社会的整体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诸多环节和方向上打破了人们对工业文明在通常意义上所持有的某些既定而呆板的印象。比如,一谈到生产力概念,就会先入为主地将理解的视野限定在物质生产力的狭隘概念上,而丝毫不理会“绿色生产力”概念的合理因素;在考察和研究工业文明的内在限度问题时,极易忽视其目的与手段存在严重背离的现象;等等。这就启示我们,存在着诸多问题和局限的那种工业文明,折射的是人自身的发展局限。换言之,由传统工业文明塑造的人类文明形态,必须得有所突破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表现出了一派博大而充沛的文明新气象,这种新气象,可以通过其所主张和倡导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式及其价值旨归来略窥全豹。在发展方式上,人类文明新形态坚持和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在价值旨归上,坚定不移地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马克思的观点,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式及其价值设定上有如此自觉的追求和实践,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言,“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 (作者单位系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文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21JZD001]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