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北海市第六中学始建于1993年11月,占地面积65亩,校园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环境优美,被评为北海市园林式学校。现有4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954人,教职工170余人。学校坚持“没有什么比学生健康成长更重要”的办学理念,本着“对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宗旨,明确责任,全心投入,教育学生“把父母的嘱托放在心上,把教师的教诲记在脑里,把自己的命运握在手中”,做一个“自信、阳光、勤学、友爱”的好学生。努力实现“绿色六中、文化六中、优质六中、和谐六中”的办学目标。
学校以“党建+劳动教育”为基础切入点,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建立“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的新时代劳动教育价值体系,坚持“以劳为美、以美育人”的价值追求,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培育时代新人。
以“四个一”为活动载体
党建引领促融合
学校党总支贯彻落实《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要求,以党总支书记、校长为课题主持人,组建以党员骨干教师为中坚力量,包含科研、教务、政教三大科室核心成员的科研团队,每月开展以“组织一次党史学习教育、学习一位劳动模范、组织一次劳动教育工作研讨、开展一次主题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四个一”活动,为探索新时代“党建+劳动教育”模式掌舵引航,进一步发掘劳动教育对于“五育”促进性和融通性的内在价值,凸显特色育人品牌效应。
构建“1+3+5”活动模式
党建引领促发展
每名党员教师加入任教的一个班级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带动(或指导)3名非党员教师参加,并指导5次以上以研带教的主题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党员教师积极主动参与实践育人引导,形成了通过党建带团建、团建带队建、促进“党建+劳动教育”的德育工作机制。党总支始终致力将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相结合、双促进,着力解决“两张皮”的问题,形成了“支部吹号,党员集合”、一名党员一面旗帜、一个支部一座堡垒的生动局面。
建立劳动实践基地
党员示范促实践
建立“党员实验劳动基地+班级实验劳动基地”两块劳动实践基地,聘请种植专业教师、家长顾问与党员教师,一同为学生种植蔬菜和花卉提供指导与示范。同时,学校建立了手工工艺作坊,有手工特长的党员教师开设校本课程辅导,爱好根艺、剪纸、皮雕的学生从事手工创作,涵养工匠精神。微视频《北海六中手作人》获北海市艺术展演活动二等奖。
打造特色党建品牌
项目引领促提升
学校秉承体验教育的办学理念,打造“红心向党,合美共生”的党建特色品牌,以“红烛先锋行”工作室、“家校—社会”共建两大党建特色项目为引领,稳抓课堂教学和党群团活动两个主阵地。以7个“红烛先锋行”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工作室为平台,找准学科与“红心向党,合美共生”的关联性,打造了包括“土壤应用与改良”“果蔬种植”“收获劳动——挖土豆”在内的劳动教育精品课程,开发了“探索四季”劳动教育校本课程。搭建家庭、学校和社会一体化共建体系,开展“21天生活劳动习惯养成记”活动,开展“党日活动+亲子劳动”研学活动,实现特色项目引领育人,促进劳动素养提升。
建立劳动评价体系
党团引领促提效
构建劳动认知、劳动情感、劳动习惯、劳动素养、劳动成果“五个维度”评价体系,纳入学生综合素养评价体系,设立个人奖项“劳动之星”和班级团体奖项“劳动模范班”,充分激发师生参与劳动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同时,将劳动教育实践评价融入到党史学习教育中,融入到党员的日常教育和管理中,融入到党员和教师的年终考核中,建构教师“劳动素养提升、劳动课程设置、劳动教学实施、劳动教学成效”四个方面的劳动教育考核体系。学校始终坚持“以劳为美、以美育人”的价值追求,学生与教师两套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切实发挥“指挥棒”作用,促进“党建+劳动教育”的深度融合,发挥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
近年来,学校先后荣获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首批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小学劳动教育示范校、首批广西壮族自治区绿色学校等荣誉称号。同时,学校“党建+劳动教育”工作案例“以劳为美 培育时代新人”成为北海市仅有入选自治区教育系统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创新工作典型案例,“以劳动教育为切入口,探究美育工作新思路”获得广西第七届中小学艺术展演活动中小学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一等奖。
未来,学校将围绕“德育立校、文化铸校、活动兴校、特色强校”的思路,以将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在学校管理、文化建设、素质教育、特色办学等方面继续进行大胆探索。(李大英 耿柔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