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7月07日 星期四
警惕精致利己主义侵蚀青年学生
张道明 张红霞

    当代青年学生是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一代,他们积极活跃在支教支边、参军入伍、志愿服务、精准扶贫、抗击疫情等各个领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青春的价值与梦想。但精致利己的观念也在误导着少数青年学生,高校必须警惕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以正确引导。

    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夯实精神之基,切断精致利己主义产生的思想源头。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要加强对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拧紧思想“总开关”。高校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要组织开展好“四史”学习教育,使青年学生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坚定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与信心。要深入、持久、生动地开展好爱国主义教育,将爱国主义精神根植在青年学生心中。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要完善学校治理体系,推进依法治校,堵住精致利己主义渗透的漏洞。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外矛盾叠加,各种思潮交融交锋,敌对势力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无孔不入,可能误导少数青年学生成为精致利己主义的拥趸。应对这一风险,高校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守立德树人初心,落实好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构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体系。要树立依法治校理念,以大学章程为统领,建立健全与现代大学制度相适应的制度体系,理顺党与政、师与生、教与学、德与艺等关系,形成有利于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大学治理新生态。要推进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优化和完善教师与学生评价机制,把师德师风和教书育人成效明确为教师评价的核心标准,引导教师不仅自己要德高身正,而且要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塑造青年学生的品格、品行和品位,敦促青年学生求真知、练真功、做真人。

    要做好正面宣传工作,增强舆论引导,摒除精致利己主义蔓延的内存空间。青年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心智尚未成熟,社会经验匮乏,是非真伪鉴别力不高,思想和行为易受他人影响,有时难免过于主观或人云亦云,客观上为精致利己主义渗透留下了空间。高校要通过有效的正面宣传,营造主流舆论,对青年学生进行正向引导。要抢占新媒体舆论阵地,增强网络引领力,深入挖掘和梳理对青年学生成长成才有益的育人资源,以讲故事、短视频、开直播等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通过青年学生广泛使用的新媒体平台推送给青年学生,引发其深入思考人生意义和价值。要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引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传授知识和思想教育相统一,发挥各门课程的育人功能,建立起辅导员、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的体制机制。要善于发掘校园中品学兼优的正面典型,通过正面典型示范和反面教材警示,引导和启发青年学生“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要改进校风学风建设,优化育人环境,净化精致利己主义滋生的现实土壤。一所高校的校风和学风,犹如阳光和空气决定万物生长一样,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长。好的校风和学风,能够为学生学习成长营造好气候,创造好生态。社会不良风气、驳杂思想、多元文化、多种思潮都在影响着校园,也为滋生精致利己主义提供了条件,高校要通过加强和改进校风与学风建设优化育人环境。如发掘校训的育人价值,在广大师生中广泛传播校训中蕴含的办学理念、治校精神、文化传统和道德品格,营造良好的校园风尚;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强化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集体荣誉感,进而形成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正向价值观念;要树立全体师生共同体意识,激发全体师生主人翁精神,形成合力育人格局,汇集磅礴力量,营造良好育人环境,让精致利己主义无所遁形。

    (作者单位系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ZDA054]成果)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