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7月06日 星期三
“大中联动”助推高中育人模式变革
陈武林

    日前,北京市第一零一中学与北京理工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通过两校共建“北理工强基实验班”,联手培养卓越工程师。该实验班将着眼卓越工程师培养,由考入学校的优秀高一新生选拔组成。师资配备上,实验班实行“双班主任制”,由大学和中学的优秀教师共同担任班主任,围绕培养目标指导学生成长。实验班变革了传统培养方式,联动大学与中学进行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强化了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的联系。这项改革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既适应了国家和时代需求,也有助于推动高中和大学协同进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对落实高中新课改方案、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也有诸多益处。

    为推进高中育人模式改革,近年来多地高中纷纷采取行动,联手大学举办特色班、实验班,进行创新教育实验,探索优质教育教学模式。作为集中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路径的育人方式,实验班的建章立制涉及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供给、教育评价等诸多方面。因此,学校要进一步明确实验班的目标追求,在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确保学生合理学业负担的前提下,统合发挥大学和中学的优势,面向国家未来发展所需的科技前沿完善培养方案,为不同的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首先,要重视实验班学员的选拔,摒弃传统唯分数导向,避免人才培养的功利化。一方面,进入实验班的学生要认同实验班培养理念。实验班学员选拔的首要依据在于兴趣和意愿,要综合考查学生的基础学力、创新能力和个人兴趣特长,科学设计招生测试及录取方法,让具有培养潜质的学生参与实验计划。另一方面,实验班的学生本身在各方面普遍具有突出表现,他们选择实验班可能主要看重它的个性化培养方案。因此,实验班要科学设计培养方案,落实个性化培养目标,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注意避免陷入“抢夺生源”“重育分轻育人”的怪圈。

    其次,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不仅需要基础教育的积极行动,也需要高中与大学紧密对接,发挥双方的师资条件,强化育人能力建设。据悉,北京理工大学和北京市第一零一中学的老师将共同选拔学生。过去,我国一些中学基本都是由本校教师担任学生导师。由大学教师与本校教师共同担任班主任,是近年来许多中学的创新之举。这一举措构建了实验班一体化指导机制,实现了点对点的衔接,在做好高中三年递进式选学选考指导的同时,有利于发挥双方在学术引导和学科指导等方面的职能优势。制度的建立固然重要,但也要按照双向选择和恰当比例配备导师或班主任,用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当然,师资构成上能否充分发挥大学教师和中学教师的协同育人优势,关键还要给予教师,特别是大学教师一定的政策倾斜。

    此外,学校还需结合推进高考综合改革,探索高中新课程新教材的科学实践模型和个性化实施路径,在有效完成国家规定的学习内容的基础上,提供面向创新人才培养的特色课程。在众多创新实验培养中,如果不从培养过程的系统改变入手,一切形式上的改革尝试可能都只是浅尝辄止。实验班的学生同属于高中统招录取的一部分,需要在提供个性化支持中,引导他们更好地适应实验班的学习生活。这种支持既体现在资源平台共享机制上,也体现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大学除了为学生提供先进的教学设备及学习平台(如实验室、图书馆、校园网等)之外,也可以结合本校师资和学科情况,与高中共同开发特色课程、制定课程计划,并由大学教师承担部分课程或担任课题导师,让学生真实地体验跨学科学习和科研过程。

    (作者系深圳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