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29日 星期三
“外挂大脑”激发学校活力
——甘肃省兰州市外国语学校利用大数据技术赋能课后服务
本报记者 尹晓军

    在甘肃省兰州市外国语学校,每天下午的课后服务时间最为热闹。赛特机器人、猎鹰航模、邦德电声乐队等70余门个性化特色课程如火如荼,每个学生都学其所好、乐在其中。

    “能够高质量开展如此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离不开课后服务管理平台的鼎力相助。”该校校长张润娥说,学校依托教育大数据技术,利用平台开展一站式便利化服务,让每个学生在校内“吃得饱”“吃得好”,打出了一套漂亮的提质增效“组合拳”。

    早在2017年,兰州市外国语学校就被兰州市确定为首批“智慧课堂”试点示范项目校,其“信息技术+教育”探索和应用一直走在全市前列。

    尽管如此,在课后服务开始之初,学校也面临着不少困惑:如何选择课程,保证课后服务质量?如何进行有效管理,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如何减轻教师的负担和缓解家长的焦虑?

    “举个例子,学校素质类课程采取‘全走班’模式,近1700个学生的选排课就成了重担,一堆堆排列组合让教师们焦头烂额。”张润娥坦言,如何让学校“正餐”真正补足学生“营养”,成为一道摆在各学校面前的必答题。

    为此,学校引入课后服务管理平台,基于教育大数据技术打造“外挂大脑”,有效提升课后服务管理效率。“有了技术平台的助力,教务管理效能一下上了新台阶。繁杂的数据不再需要人工处理,学生自主选择后,系统会自动生成专属课表。”该校数字化校园管理中心主任王维国介绍。

    与此同时,学校在走班管理、安全管理、教学质量提升等方面下足功夫,解决了以前头疼的问题。以走班管理为例,教师只要打开平台APP就可即时了解学生到课情况,一旦学生缺课,系统就会自动通知家长,确保安全。同时,平台还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数据记录,自动生成成长分析报告并推送给教师和家长,既提升了学校的管理效能,又让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变得清晰、通畅。

    在兰州市外国语学校课后服务管理平台上,可以清楚地看到每名学生的选课情况及上课时间,根据平台数据统计情况,目前学校开发出70余门个性化特色课程,并根据数据动态监测情况,及时调整课程安排。

    登录平台,记者发现,管理模块中除了提供区域课后服务综合支撑外,还特别为家长提供了“端口”——囊括便捷选退课、即时通讯、学情报告、家长学堂等全方位的家校共育内容。张润娥介绍说,家长只需关注手机信息,孩子在校情况一目了然,在路上堵车、校门口无效等待的时间也大大缩短,彻底告别了“接送难”。

    面对青春期的孩子,沟通不畅是让很多家长头疼的问题。但现在,通过平台APP的各项反馈,家长对孩子阶段性成长特征等都了如指掌,在谈心谈话、督促学习、规划培养方面更有针对性,心与心的距离也渐渐拉近了。

    “以前,我们每天都要催促着孩子写作业、复习预习、检查作业等,孩子好像也习惯了这种被催促的感觉,学习主动性慢慢丧失。现在,孩子不仅在学校里完成了全部作业,回到家后,还会分享课堂上的趣闻趣事,主动要求看课外书,学习内驱力增强了。”七年级(5)班学生胡杨林家长说。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