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23日 星期四
“全链条、五贯通” 为“双创”筑基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探索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
严光玉 郑应松 张思寻

    今天的中国,“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时代潮流正在蓬勃涌动,为青年学子注入奋斗的信心与力量,助力学子在创新创业的奋斗中绽放光芒,是教育人肩上新的使命。

    面对新时代新需求,成都职业技术学院主动作为,坚持问题导向,建立成都创业学院,实现“对在校学生覆盖创业教育,面向社会开展创业培训,共同扶持、孵化校内外创业项目,对接创业园区、社区”“四位一体”的功能,历经7年研究和实践,构建了特色鲜明的“全链条、五贯通”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为奋斗筑基,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更为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供了充分的实践经验,值得推广借鉴。

    坚持问题导向:发现问题是教学改革的创新起点

    问题是教学改革的起始点,学校经过分析,认为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存在以下问题:育人模式不清晰,创意、创新、创业各环节彼此脱节;教育课程体系零散,普遍与专业融合不深,缺乏高职三学年整体架构,系统性不强;企业动能激发不足,利益机制不明,校企合作深度不够等。学校认真梳理问题清单,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坚持目标导向:精准施策是教学改革的路径选择

    学校坚持目标导向,找准解决问题的支点和突破口,精准施策,破解一个个难题,使各项工作落细落小落到实处。

    ——创新体制机制,构建了“全链条”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全要素育人模式,破解育人模式不清晰,创意、创新、创业各环节彼此脱节的问题。

    成都创业学院实施“理事会+院务会”管理体制。其中理事会由政府职能部门、行业协会、知名企业及地方院校共37家单位组成,有效汇聚了“政策、项目、场所、导师”等创新创业要素,着力将“双创”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成都创业学院创新了“3111”运行机制,即建成“三区一平台一空间一中心”6个功能区。包括“创业教育区”“创业孵化区”“综合服务平台”“创客+部落众创空间”“成长型企业区”和“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分别实现对创业青年的“创业教育功能”“项目孵化功能”“政策服务功能”“新企业萌生功能”“新企业发展壮大功能”和“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功能”,遵循创新创业型人才培育的全要素、全链条规律。实现“创业教育—项目孵化—政策帮扶—企业萌生—发展壮大—融资转化”链式服务,要素齐备,彼此促进,培育良好“双创”生态。

    “理事会+院务会”管理体制确保要素齐备,“3111”运行机制契合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链和创新创业培育链,成功构建了“全链条”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全要素育人模式。 

    体制机制创新,理顺了“全链条”育人模式和职能,实现了“从创意萌生到项目产生,再到新企业诞生、企业运营升级”的创新型人才培育链全过程。每年“全链条”孵化学生团队20余支,催生学生创业项目3000余个。

    ——制定课程标准,创设“五贯通”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一体化课程体系,破解课程体系零散、普遍与专业融合不深、缺乏高职三学年整体架构、系统性不强的问题。

    制定了《成都市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实施指导意见》并下发试行。从课程设计层面明确要求:全面覆盖、全程贯穿、专业贯通、实践强化。

    课程设计层面,从大一到大三,构建“全覆盖、分层次、分专业、菜单式”的三年进阶式整体课程结构。大一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重在培育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大二开设“商业计划书”等模块化选修课和专创融合课等,重在助力学生掌握创新创业技能;大三主要开设企业定制的项目制创业小班,重在创新创业孵化。教学内容从创新创业意识递进到创业技能,再递进到创业实践实战。

    课程实施层面,实施“文化、专业、实践、平台、孵化”五贯通,形成了“文化涵育+课堂教学+课外实践+赛事平台+项目孵化”的创新创业大课程格局,实现了知、行、信统一。

    实施文化贯通,将创新创业素质纳入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增强学生创新创业信念。大力推进“思创融合、劳创结合”,营建良好的“双创”校园文化,构筑良好的“双创”课程基础;实施专业贯通,课堂教学全面推进“专创融合”,明确所有专业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探索将“双创”教育融入专业课程建设全过程;实施实践贯通,构建“创客工坊+创新创业俱乐部+创业街+创业社团”等“双创”实践教学体系,确保每一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双创”实践;实施平台贯通,倡导“赛创结合”,让学生在商业计划书撰写、商业模式提炼等环节中自然提升创新创业素质和能力;实施孵化贯通,辅导一些有创业意愿且有创业准备的学生,创办小微企业,优先入驻校内园区,在带动就业的同时反哺专业教学。

    ——校企深度耦合,创新“双向驱动”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校企合作体系,破解企业动能激发不足、利益机制不明、校企合作深度不够的问题。

    依托成都创业学院“成长型企业区”区位优势,每年引驻与学校专业群吻合的企业30余家,签署入驻协议,明确每家企业每年提供“真项目”不少于两个,引入课堂,反哺教学;每年提供“真导师”不少于两名,对创业学生进行“一对一”指导;企业及时引“四新技术”进课堂,每家企业每年提供创新创业课程不低于40学时;同时,学校则依托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等,为企业提供成果申报、转化和联合技术攻关、项目合作及员工技能培训等服务,校企深度耦合,形成了“校企命运共同体”,充分激发企业动能。

    一项项改革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全链条、五贯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推动学校人才培养焕发出澎湃活力。

    坚持效果导向:人才效益是教学改革的喜人成效

    学校为各中职学校提供“双创”师资培训,已培训超过1300人次;为各中职学校提供学生创新创业实训项目,产值已超过60万元;组织创业名师到各大中专院校举办20场巡讲,服务师生4000余人。

    携手成都高新区桂溪街道联合打造了全国首家“三区融合、知行合一”的“街道级‘双创’社区”。通过共建“双创”实践基地、共同孵化标杆社创项目、建立三区融合“双创”机制,打通“双创”“最后一公里”壁垒。发展创客400余名,服务社区创业青年300余人,有效对接企业家与创业青年40余对。

    近三年,学生获国家、省、市各类奖项共计373项,毕业生张书宇创办跨境支付平台公司,年流水已达72亿元。学校入选国家众创空间,获批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全国金奖1项、银奖2项、铜奖9项。

    成都创业学院每年入驻来自成都近20所高校的学生创业团队,累计孵化学生创业团队60余支,三年存活率均在90%以上,已创造就业岗位1400多个,产值累计3.5亿元。(严光玉 郑应松 张思寻)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