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崔明伍 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 |
■青年说
新闻回放
2022届高校毕业生预计达1076万人,就业形势复杂严峻。有媒体近期发起一项针对毕业生群体的线上调查显示,大多数(78%)受访者表示,学校组织的就业指导服务对自己有帮助,但他们在求职过程中仍然遇到不少困惑,如对行业、公司缺少了解,求职、面试技巧不足,就业目标不清晰,不了解相关就业政策和缺少获得招聘岗位信息的渠道等。
主持人语
就业是民生之本。除国家和地方一系列强化精准就业帮扶的政策外,大学毕业生该如何正确对待相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三名本科生建议高校在就业指导上未雨绸缪,从宏观上转变思路、从微观上创新方法,在培养学生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同时,也培养学生面对就业市场的能力。当然,大学生也应主动适应就业市场的新变化。
转换就业指导思路天地宽
姜涛 (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20级本科生)
对于正在求职的大学毕业生来说,就业指导像是学校与社会之间的一座桥梁,帮助获取就业信息、增强择业意识、提高就业能力。绝大部分高校将就业指导纳入课程体系。但在一些高校,由于重视不够、师资力量不足、就业指导课含金量不高,课堂上常常是“老师应付着讲,学生凑合着听”。因此,高校就业指导需要从完成一门课转为真正教会学生面对就业市场的能力。
而今,许多毕业生感到了疫情带来的求职压力,线上招聘成为主渠道。云面试中,学生该如何把握用人单位需求,科学全面地展示自己,精准高效地表达沟通,将屏对屏等效于面对面,甚至胜似面对面?
校方应灵活主动地把握就业情况的变化,及时为学生群体提供精准的就业指导。在学生的简历制作过程中,针对不同用人单位的不同岗位需求,指导学生提炼和设置关键词,便于企业在筛选招聘信息时第一时间选中目标,从而提高简历投递成功率。
校方更要引导学生理性分析就业环境与自己的能力、个性,调整就业期望,确定适合的就业目标。对特定的毕业生,要基于对个体的精确分析,推送适合的岗位。归根结底,高校既要重视就业指导,又要有针对性地促进学生能力提升。
校方还要从单纯重视就业类课程建设转向同步重视就业指导师资队伍的建设。因为课程如何设置、如何考核,由学校说了算,但就业指导教师的引进受学历、成果等制约。有调研发现,我国高校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师资队伍专业化程度较低,人员以兼职为主。如果就业指导教师缺乏相关的学科背景和从业经验,则很难给学生带来专业化指导,这就需要做好顶层设计,加强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