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本地资源优势,重构特色旅游为主导的产业体系。我们正在奋力绘制一个区域乡村振兴的新蓝图。”谈及本县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河北省阜平县委书记刘靖十分感念河北农业大学师生团队的倾心帮扶。 2018年底,河北农大许皞教授团队带领500余名师生,踏遍太行深山区阜平县的13个乡镇1194个自然村,通过“资源全息脉络调查”和“资源多功能评价”,为当地构建了特色旅游为主导的“三级四层”特色产业体系,初步打造起一个区域乡村振兴样板。 该团队以师生创新创业推动乡村振兴,成为河北农大“双创”教育实践的一个缩影。 “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在河北农大校长申书兴看来,农业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在于知农爱农家国情怀的培养与传递。“我们以创新创业教育为抓手,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科研训练、产业实践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家国情怀一体培养,构建出‘四个融合、四位一体’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有着120年办学历史的河北农业大学,是国家首批“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和国家第二批“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近年来,该校以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引领人才培养改革,围绕平台、课程、师资、模式等关键点持续发力,构建了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依托创新工作室组建了200余个师生创新团队,培育师资导师400余人,建设专创融合课程400余门,知农爱农创新创业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 “涵盖创新创业基础、创客训练营、创业训练营、创新创业通识及实践的逐阶递进的课程体系,为学生点亮‘心灯’;跨学科、跨专业组建的创新工作室、创客空间、众创空间、校外实践基地为师生提供了实现梦想的‘舞台’;深挖‘一道路两精神’(太行山道路,太行山精神、李保国精神)内涵并将之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为大学生勇担‘强农兴农’使命插上了精神之帜。”该校创新创业教育指导中心主任张国磊娓娓道来。 2016届硕士研究生李云皓就是依托母校平台实现了“新农人”梦。他坦言,“双创”课程为自己打开了一扇窗,实践平台为自己铺就了创业路。在实习时,他发现顺平县适宜种植苹果但缺少技术服务,后来读研深造,又对全国9个苹果主产省份进行了实地探访,发现苹果种植正面临由传统种植转向“智慧+”精细种植的黄金期。于是,他创立百果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并依托学校平台孵化。如今,公司已打造出“保果优”生态苹果品牌,服务56个园区,面积16900余亩,带动就业人数780余人,果农增收近810万元。“把成果转化成百姓实实在在的收入,越干就越体会到母校李保国、孙建设、马峙英等教师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那份‘立地’之责。” “踏踏实实做点事”是农大人的性格底色,是该校拓展“太行山道路”的真实写照。近年来,植物保护学院教师王树桐依托学校“太行山农业创新驿站”,结合“李保国志愿服务团”“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等活动,带领不同专业学生梯队走进驿站,在技术服务中增长才干。他将专业课“农业植物病理学”进行了专创融合设计,引导学生边行动、边学习、边反思。“围绕优势特色开展融合教育,学生专业能力、家国情怀实现一体化培养,激发起了他们争做新时代‘新农人’的动力。”王树桐说。 据统计,近三年来,河北农大依托本校128个“太行山农业创新驿站”,先后组织305个支农支教志愿服务团队深入开展创新创业实践,越来越多青年学子奔赴山区农村建功立业。创造“沙漠变绿洲”奇迹的塞罕坝机械林场领导班子、中层干部和技术骨干中,该校毕业生占到了三分之一。“太行山农业创新驿站”改革实践先后入选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最佳案例和中国改革2021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
|